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 本期嘉宾:
评论尸@「虹线」主理人,著有《幸福的积分》、《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上一次坐客面基录的节目:幸福这道题,做题家和小卷王何解?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的初衷是在这个夏天,在一些人的填志愿时刻,一些人的毕业季的节骨眼上,和评论尸形而上地聊聊中国好工作简史。
但这也不容易,我们跑题了,在AI 让白领工作并不稳固,大量中产支柱型行业势微的当下,讨论何为好工作并不容易。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在AI成为碳基助理的今天,我们确实变得更高效了,但似乎... 忙碌并没有减少。
人能被AI解放吗?
举个小例子,我让AI用deep reserach功能去搜资料,那等待结果的空闲中,是继续干点别的,还是起身走到窗边看看夕阳呢?
我的答案是,人不能被AI解放,人只能自己解放自己。
本期嘉宾是评论尸,他上一次来面基坐客,我们讨论了工作与幸福,那期节目对我影响很大,至少那之后,我看夕阳的次数增加了很多。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的... 不!在北京,能看到夕阳并不容易,它意味着你至少要在那个时刻先下班,不能写字楼或者地铁里。
2011年9月,成百上千的示威者在华尔街搭起了帐篷,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们抗议权钱交易,抗议劳动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抬不起头,抗议财富分配的不公,1%的富人拥有国家主要的存量财富,而剩余大部分人为国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他们。
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格雷伯,后来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我想小宇宙的听友们应该并不陌生。
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以纽约警方突袭强制清场收尾,之后的十几年,这场活所反对的趋势并有任何收敛,相反它在进一步加强,2016年特朗普上台,2020年在美联储QE4浪潮下,K型分化近乎极致,财产者和劳动者的处境天差地别。
2023年AI登上舞台中心,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它会让分配进一步走向集中。
铺垫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俩在内心深处对工作伦理和它所能提供的稳定性都深表怀疑,说不出来啥好话,也奉劝大家不要在它身上寄托过多它本无法承受的期待。类似的事物还有高考。
我们需要区分以下几个事物:
* 每天与所爱之人一起度过的生活
* 把自己从无聊中捞出来的爱好
* 糊口的工作
* 不论赚钱不问结果老子就是要干的事业
* 合理合法就不寒碜的赚钱生意
* 搞形象或者搞勾当的网上IP身份
它们因人而异,各司其职,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它们成为意义感的主要容器,但不要把意义感都放在一个容器里。
甚至没有意义感,也无所屌谓。曾经我以为,去码头整点儿薯条是一个抽象梗。但是,当我见缝插针地、忙里偷闲地,在公园里发呆、听歌或者播客,在江边河畔溜达时,当我撩猫逗狗,观鸟喂鸭子时,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
最后分享下本人的座右铭: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希望听友们都能过上自洽、诗意、有尊严的生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00 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04:00 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节
06:45 注意识别行业属性,是平均斯坦还是极端斯坦
09:59 从热潮到寒冬,很可能切换得很快
13:42 所谓工作伦理,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
17:20 异化: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19:17 劳动性(工资+经营)收入仍是创富的主要手段
21:26 人力资本曲线左移
24:48 收入、意义感与稳定性
31:31 都是什么人在从事“好工作”啊?
35:57 清北毕业生的“赶顶史”,对最优解祛魅
41:36 信息环境 > 方法论
47:21 上班就是你用自己的生命时间在做投资
52:25 应对职场周期错配的策略与心理调适
55:35 副业是意义感的容器,也是一种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1:00:01 课题分离地吃屎
1:01:14 well educated loser...
1:03:13 学历价值下降,爱好和技能价值上升
01:05:07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社会认可度问题
1:09:26 AI对好工作的定义,分了两波人
1:16:09 产业红利的力量可能比你想得要大
1:19:23 体制内的比价效应和潜在福利
1:21:07 不是工作在变得狗屁,而是世界换了算法
1:31:43 当下的快乐:努力给自己创造一点边际改善
1:37:01 低水平的财务自由:靠利息,饿不死
1:40:30 下海的回忆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评论尸的个人独立博客,收录了他的所有内容
* 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听友,我还推荐一下《重来3》这本书,相信会给你一些启发。
* 还有推荐大卫·格雷伯(这是一个很左的人)的几本书:《狗屁的工作》《规则的悖论》《债》《人类新史》
* 1:38:18处提及:低利率时代众生相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评论尸@「虹线」主理人,著有《幸福的积分》、《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上一次坐客面基录的节目:幸福这道题,做题家和小卷王何解?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的初衷是在这个夏天,在一些人的填志愿时刻,一些人的毕业季的节骨眼上,和评论尸形而上地聊聊中国好工作简史。
但这也不容易,我们跑题了,在AI 让白领工作并不稳固,大量中产支柱型行业势微的当下,讨论何为好工作并不容易。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在AI成为碳基助理的今天,我们确实变得更高效了,但似乎... 忙碌并没有减少。
人能被AI解放吗?
举个小例子,我让AI用deep reserach功能去搜资料,那等待结果的空闲中,是继续干点别的,还是起身走到窗边看看夕阳呢?
我的答案是,人不能被AI解放,人只能自己解放自己。
本期嘉宾是评论尸,他上一次来面基坐客,我们讨论了工作与幸福,那期节目对我影响很大,至少那之后,我看夕阳的次数增加了很多。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的... 不!在北京,能看到夕阳并不容易,它意味着你至少要在那个时刻先下班,不能写字楼或者地铁里。
2011年9月,成百上千的示威者在华尔街搭起了帐篷,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们抗议权钱交易,抗议劳动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抬不起头,抗议财富分配的不公,1%的富人拥有国家主要的存量财富,而剩余大部分人为国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他们。
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格雷伯,后来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我想小宇宙的听友们应该并不陌生。
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以纽约警方突袭强制清场收尾,之后的十几年,这场活所反对的趋势并有任何收敛,相反它在进一步加强,2016年特朗普上台,2020年在美联储QE4浪潮下,K型分化近乎极致,财产者和劳动者的处境天差地别。
2023年AI登上舞台中心,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它会让分配进一步走向集中。
铺垫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俩在内心深处对工作伦理和它所能提供的稳定性都深表怀疑,说不出来啥好话,也奉劝大家不要在它身上寄托过多它本无法承受的期待。类似的事物还有高考。
我们需要区分以下几个事物:
* 每天与所爱之人一起度过的生活
* 把自己从无聊中捞出来的爱好
* 糊口的工作
* 不论赚钱不问结果老子就是要干的事业
* 合理合法就不寒碜的赚钱生意
* 搞形象或者搞勾当的网上IP身份
它们因人而异,各司其职,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它们成为意义感的主要容器,但不要把意义感都放在一个容器里。
甚至没有意义感,也无所屌谓。曾经我以为,去码头整点儿薯条是一个抽象梗。但是,当我见缝插针地、忙里偷闲地,在公园里发呆、听歌或者播客,在江边河畔溜达时,当我撩猫逗狗,观鸟喂鸭子时,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
最后分享下本人的座右铭: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希望听友们都能过上自洽、诗意、有尊严的生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00 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04:00 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节
06:45 注意识别行业属性,是平均斯坦还是极端斯坦
09:59 从热潮到寒冬,很可能切换得很快
13:42 所谓工作伦理,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
17:20 异化: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19:17 劳动性(工资+经营)收入仍是创富的主要手段
21:26 人力资本曲线左移
24:48 收入、意义感与稳定性
31:31 都是什么人在从事“好工作”啊?
35:57 清北毕业生的“赶顶史”,对最优解祛魅
41:36 信息环境 > 方法论
47:21 上班就是你用自己的生命时间在做投资
52:25 应对职场周期错配的策略与心理调适
55:35 副业是意义感的容器,也是一种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1:00:01 课题分离地吃屎
1:01:14 well educated loser...
1:03:13 学历价值下降,爱好和技能价值上升
01:05:07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社会认可度问题
1:09:26 AI对好工作的定义,分了两波人
1:16:09 产业红利的力量可能比你想得要大
1:19:23 体制内的比价效应和潜在福利
1:21:07 不是工作在变得狗屁,而是世界换了算法
1:31:43 当下的快乐:努力给自己创造一点边际改善
1:37:01 低水平的财务自由:靠利息,饿不死
1:40:30 下海的回忆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评论尸的个人独立博客,收录了他的所有内容
* 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听友,我还推荐一下《重来3》这本书,相信会给你一些启发。
* 还有推荐大卫·格雷伯(这是一个很左的人)的几本书:《狗屁的工作》《规则的悖论》《债》《人类新史》
* 1:38:18处提及:低利率时代众生相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主播...

老钱日日谈

小远Call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aggiepam
1周前
广东
263
31:13 31:16 把班儿当班上,找一个地方稳定的贡献自己的生活,消耗自己每天的 8 个小时时间。
新穷人,失业者最大的烦恼是无聊,这是一个消费社会。如果不上班,每天做的额外的娱乐,都是要花钱的。
把班儿当成一种 gap 🐶

RCenturion
1周前
北京
181
本来想听播客,但看了简介,决定先看夕阳🌇
HD559624m
1周前
北京
134
57:22 这句话太经典了,副业是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四万个亿跟我有蛋关系
1周前
山东
107
这个嘉宾好轻盈,沉重话题就应该找这种嘉宾来聊~😂

庄明浩
1周前
上海
96
03:55 挣点b钱 挺好

间歇性勇敢的潦草小狗
1周前
广东
95
我超喜欢这个嘉宾!!那期对我影响也很大!

HD195236z
1周前
上海
87
1:32:07 最后这段描述莫名让人想落泪。如果每天早上可以慢悠悠地做个早饭,然后花半个小时到公司,到了公司以后有工作但是不忙碌,而且没有业绩压力,中午和朋友出去吃个饭,下午五点钟下班,然后在路上走走吹吹风,到家以后花点儿时间做个简单的晚饭,之后就可以洗漱,剩下的时间可以看看书或者刷刷剧,多幸福啊🥹如果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我也会喜欢上班的。

Maggiepam
1周前
广东
65
26:34 工作祛魅,打消对工作的妄念。
这个世界上有三大成瘾物质,heroin,碳水化合物,月薪。
工作会摧毁你的灵魂,它在你不工作的时候偷偷侵入你的脑海,所以你得谨慎选择职业。
冰与火之间有没中间状态,生与死之间有中间状态,活人微死感。

澳小利亚
1周前
澳大利亚
50
1:03:40 其实白领转蓝领也很痛苦,我就是互联网大厂转去做了两年蓝领,非常痛苦,而且可能跟大家认知的不同,大家可能会认为蓝领是体力活,脑子轻松,门槛又低,我之前也这么认为,而我实际亲身体验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我在工厂工作,体力上的苦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反而是脑力,精神的消耗太大,以前做互联网虽然费脑子,但回到家依然有精力处理各种事情,学一些技能,而现在每天下了班真的一点精神都没有,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事情都不想思考,而且据我观察我身边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蓝领的基本都是这个状态,一下班除了喝酒基本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躯体,我甚至也开始酗酒了,因为我感觉只有下班喝点酒才能强行让自己的脑袋开机,这也许就是干体力活的人更容易出现酗酒的问题。另外门槛低也是一大误解,我目前干了两年,依然还是初级学徒水平,身边很多干了五年六年的人也才刚刚出师,这行每个工作需要积累的经验太多了,能够独立上手一个岗位甚至比很多白领岗位的培养周期都要长得多
HD535060j
1周前
美国
50
我就是看了嘉宾的文章加上看到ai越来越牛逼,就决定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反正靠家里也饿不死,别人的看法我也不在乎,说实话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真tm爽飞了,而且我喜欢的东西还贼免费。感觉网上大家喊的痛苦都与我无关…
黎子77
1周前
四川
38
先浅浅夸下嘉宾声音哦,好听哦
Ass嘟嘟
1周前
河北
34
「✅生活」
人不能被AI解放,人只能自己解放自己。
不要在工作身上寄托过多它本无法承受的期待。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
「✅行业属性」
1)极端斯坦行业
一切看淡,不可控因素太多。
能看到的是当下极端斯坦里最头部的人。靠希望撑着。
2)平均斯坦行业
互相差异不大,比如平台工人。
大概率知道自己的未来。
「✅工作伦理」
所谓工作伦理,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
农业时代,是有限劳动。
工业时代,拥有机器的资本家,希望流水线上的人也能24小时工作。
在此之前,人类的生产劳作活动,从来不用配合一个24小时不停歇的机器。
你到底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
偏左的人,认为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系统,所以要回馈系统。
偏右的人,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努力,是个体奋斗决定了自己的成功。
「✅异化: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1)过程
不是你决定的,是你的老板或者这条生产线决定的。
2)目标
你参与的与你热爱的没有关系,拧螺丝/质检员 🆚 做一个精美的手表。
3)成果
归属于整个资方,由它分配。
4)社会关系
人和人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的异化。
「✅劳动性收入」
经营收入、工作收入,是创造财富最主要的方式。
富人永远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财富的积累和增值,要靠自己做对了一些选择和做对了一些事情。
中国人力资本曲线的高峰,在年纪上普遍左移,35~40岁之间。
在发展太快的行业,需要终身学习,无法在中年就达成你的立业之本。
「✅收入、意义感与稳定性」
存在信息差,很多人在入行之前,根本不在那个水里。更别提对水温的感知了。
工作会摧毁你的灵魂,它在你不工作的时候会偷偷进入你的脑海,所以得谨慎选择职业。
冰与火之间没有中间状态,但生与死之间有中间状态,即雇佣状态。
对工作祛魅,对工作的收入祛魅,很少有人能通过打工这条路经实现财务自由。
稳定性:追求生活的稳定性、掌控感,反而去除掉了劳动异化。
「✅“好工作”」
互联网行业的水温改善了。
大厂一旦意识到企业可以降本增效的运行之后,并不会因为重新回到扩张周期而回到铺张浪费的节奏里。
好工作:从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能维持你的生活。
既然无法摆脱工作,就要把工作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把工作当成一种反向消费,把它当成自己的工作在做,还有人给你发工资。
「✅好工作的变迁」
局部最优解 🆚 前途不明的非共识。
清北毕业生高拥挤度的择业方向,是一个行业红利见顶的前兆。
首富榜也能看出行业变迁的脉络。
很多历史上的某个阶段的工作被定义为“黄金工作”时,可能马上就下去了。
元气森林是一个幸存者,不是一个成功者。
「✅信息环境 > 方法论」
信息环境,比方法论重要。
老板花钱雇你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到底应付的是谁?市场需求是什么?
下一个赚钱的机会(行业/投资/创业),肯定先被信息更富集的地方发现。所以,在所有工作看起来都不赚钱的情况下,去一个“有信息优势”的地方,比如媒体、一级市场。
「✅上班」
应届生:发现斜率即将上升的行业,而不是斜率已经上升的行业。
就职:用你自己的生命时间在做投资,而且你只有一个投资标的。
这份终将过去,请问怎么消化你经历过的那段荣光?
计算生活体验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每月需要的支出,规划工作。多出来的资产增值,只是一个数字。
找回工作属于自己掌控感的目标,你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工作,而不是为了老板的目标在工作。
「✅周期错配」
行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人力资本曲线。
周期错配,无法避免,要随时为下一个周期打好提前量。
人总要花点时间想想自己目前手头工作之外的事情。
「✅副业」
不要指着它能成事,但是它是你的一个精神依靠。
很多大厂员工被裁员后去创业,是报复性创业(实际上并不爱,是被虚构的)。
想开XX店,先去XX店打一个星期的工试试呢?
在职的时候,不要指着你的副业能超过你的主业。
用副业找到自己的兴趣,可能未来会成为你的主业,但现在不是,不要强求它承担主业的那些工作(现金流)。
让副业承载你的意义感,也是一种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开始找副业,一上来就想赚钱,大概率会给你带来负反馈。最开始挑副业的时候,正反馈很重要。
既不快乐也不擅长,就不浪费时间了。
「✅抽离」
消解工作的无意义感,把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抽离出去,而不是让这份工作承担太多它本不能提供的意义。
抽离,永远只能是一段时间的抽离。
「✅学历 🆚 爱好和技能」
十几年一直是这样,只不过现在扩大了高等教育之后,让这个事情从北京局部的供需不平衡变成了全国的供需不平衡。
反过来,现在卷过头的市场里,比如北京、上海,蓝领学历正在迅速上升。
专升本 → 硕升专,文凭在谋生的排序里,位置已经靠后了,远不如一个技能。
发展任何一个兴趣。可能你一个兴趣,对你收入的回报都已经高于(最普遍的)文凭了。不要对文凭期待过高。

林盒盒_issey
1周前
浙江
29
该怎么形容打了一天的工终于下班以后,打开小宇宙看到面基更新的救赎感。

小徐同学呀
1周前
河南
26
47:27 这里我也有一个正面案例,14-19年在一家互联网媒体工作,房地产频道,然后就接触到了大量的房产,土地土拍,开发商和中介信息,赶在低点前买了房,又在次高点卖了。虽然我们已经是房地产相当“边缘”的从业者了,但还是会有很多普通买房者了解不到的信息

susi
1周前
北京
20
03:47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薯条。挣俩B钱乐呵乐呵得了。希望我们都能过上自洽、诗意、有尊严的生活

Rice42
1周前
浙江
19
04:03 哈哈哈我就是,今年27,最近跟老板要了n+1,目前交接中,宁愿不要这个高工资也不想受这个鸟气,现在每天11点上班6点下班,等离职以后就去全球旅游
果哥的小卡车
1周前
山东
19
1:02:37 作为国企HR,招聘第一条就是公办本科,民办大学根本不收。另外,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其实需要大量一线施工的工程类专业岗位,但是,但是,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真的看不上这种一线工作。
DCChan
1周前
广东
18
58:12 35之后的工作,不太可能投简历找到。我一直都是朋友、前同事、同学介绍的——来自40岁+的程序员

蓝星白躁音
1周前
广东
18
在院子里纳凉听完这期,大夏天的越听越好凉…😬

乌素淖尔
6天前
上海
17
1:09:27 别说大专老师了,咱上大学的时候会听大学老师的话嘛…很多时候老师也是有心无力的… 暴论:好学校的学生乖是生源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老师更有师德哦
HD71824u
6天前
山东
17
1:09:28 可是老师上班就不是班了吗?其他职业不找意义,老师上班就要意义?
这不是老师决定的,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给的

躺平手册
1周前
浙江
17
34:06 杭州人依旧被西湖震撼,美的毫无异义。

Steve_慎独
1周前
江苏
17
我今年29,马上迈入30,同时也是自己工作的第七年。非常同意老钱说的七年换一个活法,自己早年赶上了国内大厂发展的尾巴,现在在一家外企苟着。我来的时候就是为了平衡生活,也度过了比较快乐的几年,但现在外企也讲降本增效,逐渐不讲Work life balance. 我很想换一份工作,闲暇时间做投资理财做了七年,期间逐渐意识到程序员在工作中存在感很低,不是关键的信息节点,自己没能积累到什么资源。我想换个赛道开始,但感觉不知从哪开始,投递简历人家只会嫌弃我太贵。好像变成了不上不下,卡在原地没法动弹

zZz7z
1周前
浙江
12
我做UX设计的。AI让我上下游的技术门槛变低了。我现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用AI做营销图吸引新用户。用AI做前端直接输出代码给后端

鹿加加
1周前
山东
6
上一期都没听完,你这又发了
smallbad
1周前
北京
6
边看夕阳边听这期
巴啦啦噜啦
1周前
陕西
3
正在看着明亮的天空下班了,确实很幸福

某戴同学
1周前
天津
3
26:33 哈哈哈哈,金融行业赚的钱都花在装修外立面了
HD272712g
1周前
北京
2
01:08 谢谢老钱!此时此刻在北京正好可以看到夕阳!
HD870437t
1周前
福建
1
1400万?做啥春秋大梦呢?在这块地方干一辈子有140万都不错了

自变量variableX
1周前
浙江
1
01:25 或者写字楼有很大的落地窗

自变量variableX
1周前
浙江
1
26:56 巧了,我上午还在刷她的采访“打工是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
HD326131u
1周前
重庆
1
为什么不能发图片,好想给你看看此刻我边开着车边听播客,然后夕阳洒过来的美
立善
1周前
上海
1
🌍 工作与AI的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曾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将使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至每周15小时。然而,现实却是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AI的出现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并没有减少人们的忙碌程度。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能被AI解放吗?**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解放在于个人自身的选择和行动。🌅 生活的意义与工作在讨论中,主持人分享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他提到,生活的真谛在于享受简单的快乐,比如在夕阳下散步、与所爱之人共度时光。他强调,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免费的,重要的是要学会珍惜这些瞬间,而不是将所有的意义寄托在工作上。📉 工作伦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工作伦理也在不断演变。主持人提到,过去的工作伦理强调的是稳定和回报,但在AI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许多人对工作的期待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开始质疑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在面对高考和就业市场的压力时。📊 财富分配与社会不平等节目中提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揭示了财富分配的不公,1%的富人掌握了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人却在为生存而挣扎。主持人引用了大卫·格雷伯的《毫无意义的工作》,指出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反而在加剧。🔄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谈到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时,主持人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生活容器:与所爱之人共度的生活能让自己从无聊中解脱的爱好糊口的工作追求的事业合理合法的赚钱生意他强调,不同的阶段可以让这些容器成为生活的主要意义,但不应将所有的意义寄托在单一的容器上。💡 未来的工作与个人发展在未来,工作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主持人提到,AI的普及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工作岗位的消失,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机会。重要的是,个人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寻找自己的兴趣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