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翻展时刻"系列迎来新的一期节目:我们与展览执行策展人高长军、建筑师刘宇扬一起聊了聊正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举行的《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展览。
“我们想做一个关于上海建筑史的展览,但没有藏品。” 展览策展团队最初面临这样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策展人高长军与团队通过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几十家建筑事务所、多位艺术家的合作,以文献、历史图档与当代艺术品一起重塑起我们对现当代上海城市的集体记忆,讲述上海跨越75年的空间演进、建筑形态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史。对谈聊天也邀请了在上海执业近20年的建筑师刘宇扬的参与,从他的实践与观察的视角,生动感受21世纪里上海的飞速成长。
最后希望每一位听众朋友,从我们个体的分享中可以链接进入自己对上海这座超级都市的经历,去往西岸美术馆观展,参与到这场建造上海的集体故事中。
《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 - 2025年8月3日
展览地点:上海西岸美术馆 展厅3
【主播】成卿、邵雨非
【嘉宾】高长军、刘宇扬
【时间线】
00:01:20 四个与上海有渊源的非上海人,聊「建造上海」
00:02:05 淘汰了三版方案后,展览海报选定了这张鲜活的照片
00:05:41 展览标题从「上海建筑」调整为「建造上海」,展览重塑了1949年以来「建造上海」的集体记忆
00:14:15 一代一代建筑人的积累,一层一层建造事件的叠加,建造出如今的上海
00:17:30 从大设计院、外企到独立建筑师,时代的走向看到不同身份建筑师在上海建造中的参与
00:26:40 不同于过往的建筑展,这个展览中,建筑更像是打开上海城市近代史大门的钥匙
00:31:30 在没有收藏品的条件下做展览,取舍展出的建筑是个纠结的过程
00:34:20 展陈设计呈现上海的尺度、建筑的地理位置与对位关系
00:35:50 社会整体的价值观认知,决定了展览中讨论的建筑与事件
00:40:24 五件当代艺术品在展览中的出现,给予观众另一个视角去看待城市
00:49:03 展览的一些”缺失“:基础建设类项目仅在展览引言部分有所呈现
00:58:30 “适应性再生”作为展览的终章: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未来面临的不再是大规模的建设,而是回到真正地从商业社会、个人需求的角度解决问题
【延伸小课堂】
展览相关报道:
1. ArchDaily: 3/4 个世纪,上海如何被建造?
https://mp.weixin.qq.com/s/u4hKUaApAvqCqbm5kHgMmQ
2. Wallpaper:建造,不是一个动词的过去式
https://mp.weixin.qq.com/s/6XN56US55ASMWCqOSvS9gg
3. 澎湃新闻:李翔宁:城市的每个人都参与了上海的建造,这一过程还在持续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764041
“我们想做一个关于上海建筑史的展览,但没有藏品。” 展览策展团队最初面临这样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策展人高长军与团队通过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几十家建筑事务所、多位艺术家的合作,以文献、历史图档与当代艺术品一起重塑起我们对现当代上海城市的集体记忆,讲述上海跨越75年的空间演进、建筑形态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史。对谈聊天也邀请了在上海执业近20年的建筑师刘宇扬的参与,从他的实践与观察的视角,生动感受21世纪里上海的飞速成长。
最后希望每一位听众朋友,从我们个体的分享中可以链接进入自己对上海这座超级都市的经历,去往西岸美术馆观展,参与到这场建造上海的集体故事中。
《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 - 2025年8月3日
展览地点:上海西岸美术馆 展厅3
【主播】成卿、邵雨非
【嘉宾】高长军、刘宇扬
【时间线】
00:01:20 四个与上海有渊源的非上海人,聊「建造上海」
00:02:05 淘汰了三版方案后,展览海报选定了这张鲜活的照片
00:05:41 展览标题从「上海建筑」调整为「建造上海」,展览重塑了1949年以来「建造上海」的集体记忆
00:14:15 一代一代建筑人的积累,一层一层建造事件的叠加,建造出如今的上海
00:17:30 从大设计院、外企到独立建筑师,时代的走向看到不同身份建筑师在上海建造中的参与
00:26:40 不同于过往的建筑展,这个展览中,建筑更像是打开上海城市近代史大门的钥匙
00:31:30 在没有收藏品的条件下做展览,取舍展出的建筑是个纠结的过程
00:34:20 展陈设计呈现上海的尺度、建筑的地理位置与对位关系
00:35:50 社会整体的价值观认知,决定了展览中讨论的建筑与事件
00:40:24 五件当代艺术品在展览中的出现,给予观众另一个视角去看待城市
00:49:03 展览的一些”缺失“:基础建设类项目仅在展览引言部分有所呈现
00:58:30 “适应性再生”作为展览的终章: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未来面临的不再是大规模的建设,而是回到真正地从商业社会、个人需求的角度解决问题
【延伸小课堂】
展览相关报道:
1. ArchDaily: 3/4 个世纪,上海如何被建造?
https://mp.weixin.qq.com/s/u4hKUaApAvqCqbm5kHgMmQ
2. Wallpaper:建造,不是一个动词的过去式
https://mp.weixin.qq.com/s/6XN56US55ASMWCqOSvS9gg
3. 澎湃新闻:李翔宁:城市的每个人都参与了上海的建造,这一过程还在持续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764041
主播...

万年青evergreen

锅里的老迷鹿

锅里的Lonely鱼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