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0分钟
播放:
7,621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这些年被讨论很多的「悬浮感」,到底是什么感受?
是否像身处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却抓不住任何扶手?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用几个数字来概括自己的城市生活:换了3份工作,搬了6次家,谈了4段恋爱......这些抽象数字的背后,是哪些逐渐丢失的生活细节?
当「故乡回不去,城市留不下」成为许多异乡漂泊者的共同心声,我们该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定与真实?
在about最新一本杂志书《给明天的一句话》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老师,一起聊聊我们的悬浮感究竟从哪里来?又能往哪里去?在这飘忽不定的时代中,我们如何重新感知日常,与悬浮感和解?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关于城市,关于真实连接的对话,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着陆」方式。
小红书官方杂志书「about关于」与小宇宙共同发起「给明天的一句话」毕业季特别企划,希望通过自我养育、亲密关系、技术焦虑、重建意义等议题的探讨,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明天?」
欢迎在小红书和小宇宙搜索「给明天的一句话」,点击进入活动页了解更多。
开始倒水>
本期水温:29°C
01:44 悬浮感就像站在一辆「开得飞快却抓不住扶手」的公交车上
03:29 蜂鸟式困境:我们拼尽全力振翅,才能尽量保证不掉下去
06:03 为何悬浮成了普遍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1:27 在一座城市生活多年,为什么仍感到无法融入?
15:41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心理学和心理咨询?
17:02 「与悬浮感和解,是一个人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的前提」
19:08 如何缓解对「意义感」的焦虑?
20:29 为什么我们一边不想回到过去,又一边忍不住怀旧?
22:56 与陌生人连接,越来越难了吗?
25:26 当你不把他人当工具人,就不会感觉自己是工具人
36:49 日常的生活,其实有着巨大的治愈性
43:21 「人生既不是旷野,也不是轨道,人生是街巷」
46:10 什么是「焦点事物」?它如何帮我们找回生活的秩序?
*推荐配合收听👉无所事事的幸福真的存在吗?|009技术哲学
49:18 写日记、养鱼、接娃、种薄荷...你日常的焦点事物是什么?
53:52 「好的亲密关系,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57:05 严飞x王小伟「给明天的一句话」是……
本期嘉宾&主播>
嘉宾: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等,小红书@严飞)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著有《日常的深处》《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等)
策划&主播:筱慧(媒体人)
后期:Aya、江珊、灵希、欣怡
监制:幺幺、宇野
封面:《给明天的一句话》
本期相关>
● 本期提到的书籍:
《给明天的一句话》🛒👉点击入手
小红书about编辑部原创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著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严飞 著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严飞 著
《恶心》 [法]让-保罗·萨特 著
《回归故里》 [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独自打保龄》 [美]罗伯特·普特南 著
● 本期提到的人物:
项飙
1972-,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者,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代表作包括《跨越边界的社区》《把自己作为方法》《全球“猎身”》等。
柏拉图(Plato)
前429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以洞穴中的囚徒与走出洞穴的过程,比喻人类的无知状态与通过教育获得真理的过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等。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形式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陌生人”概念,代表作包括《货币哲学》《历史哲学问题》等。
阿尔伯特·伯格曼(Albert Borgmann)
1937-2023,德裔美国哲学家,专注于技术哲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提出以“焦点事物”和“装置范式”为核心的技术哲学思想,代表作包括《技术与当代生活的特征:哲学探究》《跨越后现代鸿沟》《真正的美国伦理》等。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
1959-,俄裔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斯拉夫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传媒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包括《怀旧的未来》《俄国日常生活神话学》《尼诺奇卡》等。
长期招募>
🙋长期有偿招募飞行制作人!
🌟如果你有成熟的播客策划+主持+制作经验,欢迎带作品联系小助手(vx:aboutmgzn02)
关于我们>
● about热水频道,是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自制播客,用声音构建「成年人的兴趣班」。每期解锁一个兴趣生活关键词,一起打开那些不曾看见的世界图层。「热水城市」「热水古人」「好状态启动!」等专题系列持续更新中。
● 「about关于」是小红书于2021年创立的内容品牌,延续小红书「Inspire Lives」理念,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目前已出版7本纸质杂志书,最新一本《给明天的一句话》,京东/当当/天猫/小红书搜索书名就能入手。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订阅小宇宙
● 播客每周四更新,如果想一起讨论每期话题,欢迎加入「热水听友群」,加小助手微信:aboutmgzn02,或下方扫码发送「进群」:
是否像身处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却抓不住任何扶手?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用几个数字来概括自己的城市生活:换了3份工作,搬了6次家,谈了4段恋爱......这些抽象数字的背后,是哪些逐渐丢失的生活细节?
当「故乡回不去,城市留不下」成为许多异乡漂泊者的共同心声,我们该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定与真实?
在about最新一本杂志书《给明天的一句话》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老师,一起聊聊我们的悬浮感究竟从哪里来?又能往哪里去?在这飘忽不定的时代中,我们如何重新感知日常,与悬浮感和解?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关于城市,关于真实连接的对话,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着陆」方式。
小红书官方杂志书「about关于」与小宇宙共同发起「给明天的一句话」毕业季特别企划,希望通过自我养育、亲密关系、技术焦虑、重建意义等议题的探讨,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明天?」
欢迎在小红书和小宇宙搜索「给明天的一句话」,点击进入活动页了解更多。
开始倒水>
本期水温:29°C
01:44 悬浮感就像站在一辆「开得飞快却抓不住扶手」的公交车上
03:29 蜂鸟式困境:我们拼尽全力振翅,才能尽量保证不掉下去
06:03 为何悬浮成了普遍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1:27 在一座城市生活多年,为什么仍感到无法融入?
15:41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心理学和心理咨询?
17:02 「与悬浮感和解,是一个人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的前提」
19:08 如何缓解对「意义感」的焦虑?
20:29 为什么我们一边不想回到过去,又一边忍不住怀旧?
22:56 与陌生人连接,越来越难了吗?
25:26 当你不把他人当工具人,就不会感觉自己是工具人
36:49 日常的生活,其实有着巨大的治愈性
43:21 「人生既不是旷野,也不是轨道,人生是街巷」
46:10 什么是「焦点事物」?它如何帮我们找回生活的秩序?
*推荐配合收听👉无所事事的幸福真的存在吗?|009技术哲学
49:18 写日记、养鱼、接娃、种薄荷...你日常的焦点事物是什么?
53:52 「好的亲密关系,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57:05 严飞x王小伟「给明天的一句话」是……
本期嘉宾&主播>
嘉宾: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等,小红书@严飞)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著有《日常的深处》《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等)
策划&主播:筱慧(媒体人)
后期:Aya、江珊、灵希、欣怡
监制:幺幺、宇野
封面:《给明天的一句话》
本期相关>
● 本期提到的书籍:
《给明天的一句话》🛒👉点击入手
小红书about编辑部原创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著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严飞 著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严飞 著
《恶心》 [法]让-保罗·萨特 著
《回归故里》 [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独自打保龄》 [美]罗伯特·普特南 著
● 本期提到的人物:
项飙
1972-,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者,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代表作包括《跨越边界的社区》《把自己作为方法》《全球“猎身”》等。
柏拉图(Plato)
前429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以洞穴中的囚徒与走出洞穴的过程,比喻人类的无知状态与通过教育获得真理的过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等。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形式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陌生人”概念,代表作包括《货币哲学》《历史哲学问题》等。
阿尔伯特·伯格曼(Albert Borgmann)
1937-2023,德裔美国哲学家,专注于技术哲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提出以“焦点事物”和“装置范式”为核心的技术哲学思想,代表作包括《技术与当代生活的特征:哲学探究》《跨越后现代鸿沟》《真正的美国伦理》等。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
1959-,俄裔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斯拉夫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传媒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包括《怀旧的未来》《俄国日常生活神话学》《尼诺奇卡》等。
长期招募>
🙋长期有偿招募飞行制作人!
🌟如果你有成熟的播客策划+主持+制作经验,欢迎带作品联系小助手(vx:aboutmgzn02)
关于我们>
● about热水频道,是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自制播客,用声音构建「成年人的兴趣班」。每期解锁一个兴趣生活关键词,一起打开那些不曾看见的世界图层。「热水城市」「热水古人」「好状态启动!」等专题系列持续更新中。
● 「about关于」是小红书于2021年创立的内容品牌,延续小红书「Inspire Lives」理念,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目前已出版7本纸质杂志书,最新一本《给明天的一句话》,京东/当当/天猫/小红书搜索书名就能入手。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订阅小宇宙
● 播客每周四更新,如果想一起讨论每期话题,欢迎加入「热水听友群」,加小助手微信:aboutmgzn02,或下方扫码发送「进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晏蕴蘅昭
1个月前
北京
13
悬浮感像一场弥漫在空气中的雾,模糊了脚下道路的轮廓。我们像乘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窗外景象飞掠,身体却无处安放,双手抓不住任何稳固的扶手。当生活被压缩成冰冷的数字——“3份工作”、“6次搬家”、“4段恋爱”——那些支撑生命厚度的真实触感、邻居的笑脸、老房子的气息、一份工作沉淀的熟稔,便悄然剥落。我们悬浮于“故乡回不去,城市留不下”的夹缝中,身份在漂泊中变得稀薄,为这弥漫的悬浮感投下穿透性的光。清华大学严飞副教授从社会结构层面剖析其根源:城市化浪潮的冲击、社会流动性的加剧、传统社区纽带的瓦解,共同编织了这张令人不安的“悬浮之网”。我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成为庞大系统里高速运转却根基不稳的原子。中国人民大学王小伟副教授则从哲学与个体实践出发,提出“着陆”的密钥在于重新感知并锚定于日常——这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具体而微的行动:认真做一餐饭,感知食材的温度;用心走一段路,留意脚下砖石的纹路;真诚倾听一次邻里的闲谈。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重建人与物、人与人的真实连接,在流动中构筑属于自己的微小“锚点”。这场对话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劳永逸的“着陆”坐标图,而在于点醒我们:悬浮或许是时代底色,但个体并非全然被动。严飞对社会结构的洞察让我们理解悬浮的必然性,减少无谓的自我苛责;王小伟对日常生活的强调则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安定感并非来自环境的绝对静止,而是源于在流动中主动创造意义与连接的能力。当我们俯身拾起那些被抽象数字淹没的生活碎片,用“具体”对抗“悬浮”,内心的安定便如苔藓般,在现实的缝隙里悄然生长。飘忽的时代里,“着陆”终究是一场指向内心的修行——每一次对真实的触摸,都是向大地靠近一寸。
安森森森
1个月前
广东
9
18:08 “把悬浮感当作契机”很赞同老师说的,无论是此刻到达一个陌生城市想要压根,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都可以成为契机,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都可以更加清晰我要做什么,我存在的根据是什么,这个过程,在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并且很重要。一点一点的清晰,会让悬浮感不只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焦虑,而是走向坚定的印记。👣

三好好好好
1个月前
广西
9
很赞同嘉宾老师说的“你最终能够发现自己支配的且能够充分信赖的就是那些简单的而日常的生活”
是的,宏大叙事很棒,比起单一的成功学叙事,我更想要拥抱日常生活的随机,拥抱源源不断的丰富性。
日常生活在我眼里是什么呢?是散步的时候发现一家新开的花店,走进去买了喜欢的向日葵,然后得意洋洋地招摇过市。
是在香蕉的清甜完美融合芝麻酱的厚重的香气中沉浸式大口吃完一片吐司。
发现了喜欢的作家,原来喜欢的作家出了新作品。
是随意翻开《云雀叫了一整天》的某一页,读到“偶然的一个机缘中诞生了啤酒,就像偶然的一个机缘我发现了你”的心动,然后沉醉于行与行之间的诗意留白。
日常生活就是这些零零碎碎,不期然而然的意外,在生活的缝隙中,我寻得了一丝又一丝鲜活的喜悦,乐此不疲。

樹离
1个月前
广东
7
听到“悬浮感”这个词 有一种浪漫的感觉 轻飘飘的 像羽毛一样
这种状态很像我之前刚从家乡出来的状态 离开了熟悉的地方 达到了陌生的城市 一切都是新的 不一样的 未知的 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 很容易产生疏离感 就像羽毛悬浮在空中
后来慢慢从两点一线的生活 逐渐扩展 去更多的地方 参加各种活动 生活的实感一点点累积 对这个城市越来越熟悉的过程 让我渐渐落地 这个过程也是我建立内在秩序的过程 我的内心安定了 生活也跟着落定了😌

记得发芽
1个月前
山西
6
打开这期内容,听了有十几分钟的时候发现我还是很难理解“悬浮感”,或者说我好像没有一个阶段是真切的有这种感受的。再往后听发现原来我一直很好地把自己安置在日常里,我就是一个非常需要生活在日常中的人,原来我一直有意无意在帮自己摒除“悬浮感”。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周围很空旷,我就喜欢坐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各种街区,只是为了吃一个冰淇淋或者炸薯条,坐在那里看周围就会觉得心安。或者骑自行车往学校的东南西北各种方位乱骑探索一些没有发现过的地方。毕业后生活在北京,至少每两周都要早起去逛附近的早市,在嘈杂的环境中吃一份早饭,被动地和共用一张桌子的大爷聊天,即使什么也不买也要在水果蔬菜各种摊之间乱晃。周围开了什么新店我几乎我都会知道,因为太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周围转悠了。现在回了老家,即使每一条路都很熟悉,也在每天傍晚的散步中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还是爱逛早市,哪里能买到便宜的水果,什么菜最近比较便宜,我为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些感到开心。会趁每一位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和她们怀里的电动车后座的小朋友打招呼,会夸路过的穿着漂亮裙子的小姑娘,看着她们有点害羞又很开心的脸真的觉得很开心。常常心里想着“我好像像个老年人一样在生活,在超市排队称蔬菜的时候好像在路边围着一辆三轮车挑水果的时候好像只有我一个年轻一点的人”,但我还是喜欢这样鲜活的在和真实的人接触的日常,我还是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找到能让自己这样生活的方式。
七个梦
1个月前
福建
6
08:01 想起很喜欢的一句话「焦虑是自由的眩晕」

glassff
1个月前
福建
5
先表达一下对这期播客的喜欢,越来越喜欢热水的内容啦!
悬浮感是不是也可以等同于人在生活中必然会经历的感受。
自己长期都处在这种悬浮状态中,我做了很多事情试图解决问题,包括播客中提到的所有行为种花 做饭 旅行等。但它就像明天的天气 反反复复,特别是在工作强度大的时候人更是被掏空,对什么都没兴趣的感觉。是的,想要抵抗这种状态也是需要努力的,就是让自己拥有有兴趣的能力。哈哈~

幺幺Zoey
1个月前
上海
5
43:13 “人就是脆弱的呀,人就是想哭的呀”🥲

记得发芽
1个月前
山西
4
34:10 突然想起了去年的文学考研共享文档,大家在同一个文档里安慰彼此鼓励彼此给对方帮助,也是一种“附近”吧

芒小菓
1个月前
山东
4
24:31 有个711的店员还记得我,去买东西经常会聊几句。楼下阿姨一家人也很熟,电梯里、公园里、小区路上遇见会打招呼。跟管家遇到纠纷时,会找阿姨给我做人证,逢年过节也会给阿姨家带点儿家乡特产。离开北京期间阿姨也给我发过短信,特别好的一家人。
Verylucky念春
1个月前
陕西
3
两位老师说话都是娓娓道来,给人带来一种安定感。感谢博客,让我们可以跟这么多优秀的人产生连接!
咦哦
1个月前
重庆
3
前几个月,我工作日的焦点时刻就是午休时间去单位附近的公园散步,才发现几天时间就能开出好多花~海棠花、樱花、梨花、鸢尾花、三角梅各有各的美,用相机捕捉风吹树木、花朵的瞬间,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像植物一样充满了生机。

老猪咪回春
1个月前
浙江
3
悬浮感也ok,对他者的地方叙述保持距离,这很好!已经开始期待在新城市和新的人产生连接,建造自己的“精神家乡”。
HD349101v
1个月前
广东
3
"夏天就是要靠近清凉的……"
这里播客,让人身心凉快而舒爽。

芒小菓
1个月前
山东
3
32:18 哈哈哈哈😆咱们录节目那次,录完从房间出来,我妈埋怨我“东拉西扯的这么长时间,干嘛呢?饭都凉了”

about编辑部
1个月前
上海
3
这期你印象最深的是?欢迎评论告诉我们,会抽3位朋友赠送about最新杂志书《给明天的一句话》,6.27开~

老西奥
1个月前
黑龙江
2
39:46 把自己安顿在日常里 做平凡生活里的伟大英雄 这些琐碎的人生体验就是安顿身心
胡图图i
1个月前
辽宁
2
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渐渐的已经脱离了日常了 对于每天的两点一线似乎早就麻木了 听到最后马上拿出了角落里已经落灰的滑板 出门玩去喽

Celesba
1个月前
浙江
2
43:18 “人就是脆弱的啊,人就是想哭的啊”,听到眼圈泛红。我们总是关注那些“宏大叙事”,总是给自己各种条条框框而忘了生活本身和日常本身的小细节。

芒小菓
1个月前
山东
2
04:10 回到家乡也会变得格格不入🫥比如我
七个梦
1个月前
福建
2
在日常随心所欲的振翅

幺幺Zoey
1个月前
上海
2
这期也非常有共鸣。我最初理解的“悬浮感”是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常常有一种仿佛活在真空中的状态。两位老师从各自学科视角深入阐释,严飞老师用身处“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作比,小伟老师则聊到跟现代人跟意义感的疏离。旁听采访时,一直在边听边点头。聊到最后那句“给明天的一句话”的时候,我也好像看到一缕光线在空气里跳动。因困惑被充分解释而感到治愈的一期。

Yan如是说
1个月前
上海
1
55:39 简历里值得一写的: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老卓
1个月前
广东
1
日常深处那一期太好了,一直记得王小伟老师~
这期是意外之喜。
我回老家时常常说:这个世界发展太快了,而我们的基因还没适应过来。
刻画漫无目的的生活,体验无所事事的幸福。可能是解药之一。
我们想要自由,同时又在怀旧。怀旧是否是想要重新回到父母保护的那种矛盾,或是对当下生活疲惫的一种应激反应?

请修改用户名-A
1个月前
江苏
1
18:29 报我名字得了
光合作永_eOvk
1个月前
贵州
1
不去和陌生人产生深度的交流,对于我来说,在大学里面或者说同龄人中接触到的更多的是peer pressure. 每当我说出自己不是特别能够努力或者说尽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身边人的反应基本上就能立马让我意识到这个人会不会对我产生伤害。我的深交朋友可能是和我一样不能努力的,可能是努力但是充满疲惫和迷茫的,对我造成无意识伤害的可能是那些充满了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朋友。这种伤害是双方都无意识的,他们就像是太阳,近了会灼伤我,远点刚刚好,太远了我也许会缺少能量?但好像内在的能量才是最重要的。高中时代囿于距离,我遇到这样的小太阳,没有办法去控制我们的距离,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冲突,后来当我意识到并且学会了保持距离,又发现不仅是人,很多事物也有类似的情况(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就越发感到自己慢慢变成了一只阴沟里面缓慢爬行的老鼠,偶尔向上爬但是会担心被灼伤,真的回到更阴暗的地底又确实渴望阳光,这可能就是我的悬浮感
七个梦
1个月前
福建
1
05:27 城市生活一直在悬浮🙁
七个梦
1个月前
福建
1
25:50 还挺喜欢跟经常见面的陌生人闲聊的,附近性的激活
七个梦
1个月前
福建
1
35:20 自从疫情之后,厦大进去就很麻烦了🥲,我也很久没有进去了

haha怪
1个月前
上海
1
人生是街巷
此心安处_hen7
1个月前
湖北
1
28:04 我也是,有时候很羡慕朋友随时随地很自然地跟陌生人搭上话,发展关系,等到自己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总觉得主动提起话题很僵硬,很具有目的性,更多时候觉得这种对话,认识别人没有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又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