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音乐】
谎言与真相(ウソとホント), by 横山克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两个短篇故事
03:33 阅读感受:初读《狗女婿上门》,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有些抗拒。书中充斥着大量“屎尿屁”的情节,初看之下显得粗俗不堪,似乎与美感毫无关联。然而,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后就能发现,这种看似低俗的描写,实则是多和田叶子以一种极端而大胆的手法,撕开人性的伪装,直面那些被我们刻意忽视的欲望与弱点。
而《面具》则展现了作者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她以“面具”这个经典意象为切入点,用更精准细腻的语言,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表情解读中的差异,以及身份认同里的冲突。
05:55 封面设计:前封面上,一只穿着白毛衣的黑狗向右侧躺,没有表情,也没有依靠;后封面上,榻榻米上随意摆放着一件背心;翻开内页,内封面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与封面上穿毛衣的黑狗保持同样姿势的女人,以及散落在她周围的木屐和纸扇。
封面前后与内外的巧妙呼应,仿佛在暗示着人与动物、现实与幻想、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微妙联系。樱花粉色的封面,乍一看会给人一种甜美、温柔的感觉。然而翻开书页深入其中,便会发现这种粉嫩的色调与书中两个故事所传达的沉重、深刻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地方
全书收录了多和田叶子的两个短篇小说《面具》和《狗女婿上门》,以及一篇评论性文章《解说——围绕着“隔阂”的隐喻》。
09:21 第20页,选自《面具》:
“……宛如夜里街道发了大水,大水将轻的东西、空的东西,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夺走,裹挟而去似的。那个时候,或者说不定重要的东西、珍藏的东西也被水冲走了。”
洪水汹涌而来,将一切轻浮、空洞的事物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卷走,甚至连那些看似重要、珍藏的东西也难以幸免。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隐喻了主人公道子在德国社会中的迷茫与漂泊感。在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度,道子和其他客居者一样,面临着语言、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转化”。她如同一台变压器,必须在德国和日本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平衡。
23:18 第24页,选自《面具》:
“这是盆骨被紧紧捆上一样的感觉。说是紧紧捆上,并不是从外面紧紧捆上,而是从里向外,某种疼痛一样的东西,被拧挤出来。疼痛的持续时间不固定。”
没有帮佐田夫人买到变压器,并没有直接导致道子身体上的痛苦,真正让她感到压迫的是她内心的焦虑、责任感和身份认同。道子深知自己需要赶紧回家,化上妆,然后去佐田夫人家给二女儿补课。化妆、戴上社会赋予的面具,去参与社会活动,这本是道子的选择,但同时也是她内心深处的不甘心。她渴望摆脱这种束缚,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的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是一种无形的痛痒,时而强烈,时而隐忍,始终如影随形。
32:11 第36页,选自《面具》:
“道子感觉自己的日语水平像走下坡路一样,越来越差,但已经无可奈何。要说心里真正想着的事情时,日语水平就变差。那是自己生长的国家的语言,岂止如此,还是催生出自我意识的语言…….”
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是《面具》的一大写作特色。这段话中通过对比韩国食品店的豆腐和日本豆腐,表明了日本国民性中细腻、内敛的特质。同样,相较于佐田夫人和山本夫人对日本身份的极度忠诚,道子以开放的心态,尽力体验新生活,努力融入德国社会。然而,正是这种开放让她陷入挣扎。于是,当她试图分享自己的体验时,不得不压低声音,显得小心翼翼。
41:16 第58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在这住宅新村的一角,一大张脏兮兮的纸,像缠住不放似的,贴在一根电线杆子上。从一年前或者还要更早些时候起,人们就以为它快剥落了吧,然而,它并不掉下来,顽固地粘在那儿。”
这张纸象征着故事中关注的边缘人群,他们在社会中的处境就如同这张纸:虽然被忽视,但依然顽强地存在着。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以为它随时会剥落,但它却顽固地粘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被遗忘的坚持。这张纸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不仅成为了环境描写的一部分,更捍卫了作者想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决心。
54:41 第59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得了得了,时间的传闻只是孩子们的空想加油加醋的”
多和田叶子借助孩子的视角,精确地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异类时的本能反应。对于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被视为“异类”的存在,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集体性的“想象”之中。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转述、集体放大、集体编排”的暴力。
我们选择性地相信某些传言,并将其添油加醋,最终想象、编织成一个符合我们预期和偏见的故事。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不信任,也暴露了我们在群体中容易被情绪和偏见左右的弱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对异类的恐惧和不理解合理化,甚至将它固化为一种群体共识。
1:01:35 第63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所以说,与北村美津子有关的传闻,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平时穿着磨破的、宽腰窄裤管的裤子,戴一副漂亮的太阳镜,在八重樱树下快乐地阅读波兰语的小说……”
被传闻堆砌起来的北村美津子,是一个在现代和传统分界线上行走的女性。她穿梭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既不完全融入现代的潮流,也不完全回归传统的束缚:她的穿着风格既不符合传统审美,也不完全契合现代的时尚标准;“八重樱”象征着传统与美好;“波兰语小说”代表着一种外来文化......这样的一个女性,明明格外真实和有趣。
谎言与真相(ウソとホント), by 横山克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两个短篇故事
03:33 阅读感受:初读《狗女婿上门》,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有些抗拒。书中充斥着大量“屎尿屁”的情节,初看之下显得粗俗不堪,似乎与美感毫无关联。然而,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后就能发现,这种看似低俗的描写,实则是多和田叶子以一种极端而大胆的手法,撕开人性的伪装,直面那些被我们刻意忽视的欲望与弱点。
而《面具》则展现了作者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她以“面具”这个经典意象为切入点,用更精准细腻的语言,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表情解读中的差异,以及身份认同里的冲突。
05:55 封面设计:前封面上,一只穿着白毛衣的黑狗向右侧躺,没有表情,也没有依靠;后封面上,榻榻米上随意摆放着一件背心;翻开内页,内封面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与封面上穿毛衣的黑狗保持同样姿势的女人,以及散落在她周围的木屐和纸扇。
封面前后与内外的巧妙呼应,仿佛在暗示着人与动物、现实与幻想、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微妙联系。樱花粉色的封面,乍一看会给人一种甜美、温柔的感觉。然而翻开书页深入其中,便会发现这种粉嫩的色调与书中两个故事所传达的沉重、深刻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地方
全书收录了多和田叶子的两个短篇小说《面具》和《狗女婿上门》,以及一篇评论性文章《解说——围绕着“隔阂”的隐喻》。
09:21 第20页,选自《面具》:
“……宛如夜里街道发了大水,大水将轻的东西、空的东西,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夺走,裹挟而去似的。那个时候,或者说不定重要的东西、珍藏的东西也被水冲走了。”
洪水汹涌而来,将一切轻浮、空洞的事物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卷走,甚至连那些看似重要、珍藏的东西也难以幸免。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隐喻了主人公道子在德国社会中的迷茫与漂泊感。在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度,道子和其他客居者一样,面临着语言、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转化”。她如同一台变压器,必须在德国和日本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平衡。
23:18 第24页,选自《面具》:
“这是盆骨被紧紧捆上一样的感觉。说是紧紧捆上,并不是从外面紧紧捆上,而是从里向外,某种疼痛一样的东西,被拧挤出来。疼痛的持续时间不固定。”
没有帮佐田夫人买到变压器,并没有直接导致道子身体上的痛苦,真正让她感到压迫的是她内心的焦虑、责任感和身份认同。道子深知自己需要赶紧回家,化上妆,然后去佐田夫人家给二女儿补课。化妆、戴上社会赋予的面具,去参与社会活动,这本是道子的选择,但同时也是她内心深处的不甘心。她渴望摆脱这种束缚,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的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是一种无形的痛痒,时而强烈,时而隐忍,始终如影随形。
32:11 第36页,选自《面具》:
“道子感觉自己的日语水平像走下坡路一样,越来越差,但已经无可奈何。要说心里真正想着的事情时,日语水平就变差。那是自己生长的国家的语言,岂止如此,还是催生出自我意识的语言…….”
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是《面具》的一大写作特色。这段话中通过对比韩国食品店的豆腐和日本豆腐,表明了日本国民性中细腻、内敛的特质。同样,相较于佐田夫人和山本夫人对日本身份的极度忠诚,道子以开放的心态,尽力体验新生活,努力融入德国社会。然而,正是这种开放让她陷入挣扎。于是,当她试图分享自己的体验时,不得不压低声音,显得小心翼翼。
41:16 第58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在这住宅新村的一角,一大张脏兮兮的纸,像缠住不放似的,贴在一根电线杆子上。从一年前或者还要更早些时候起,人们就以为它快剥落了吧,然而,它并不掉下来,顽固地粘在那儿。”
这张纸象征着故事中关注的边缘人群,他们在社会中的处境就如同这张纸:虽然被忽视,但依然顽强地存在着。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以为它随时会剥落,但它却顽固地粘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被遗忘的坚持。这张纸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不仅成为了环境描写的一部分,更捍卫了作者想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决心。
54:41 第59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得了得了,时间的传闻只是孩子们的空想加油加醋的”
多和田叶子借助孩子的视角,精确地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异类时的本能反应。对于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被视为“异类”的存在,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集体性的“想象”之中。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转述、集体放大、集体编排”的暴力。
我们选择性地相信某些传言,并将其添油加醋,最终想象、编织成一个符合我们预期和偏见的故事。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不信任,也暴露了我们在群体中容易被情绪和偏见左右的弱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对异类的恐惧和不理解合理化,甚至将它固化为一种群体共识。
1:01:35 第63页,选自《狗女婿上门》:
“所以说,与北村美津子有关的传闻,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平时穿着磨破的、宽腰窄裤管的裤子,戴一副漂亮的太阳镜,在八重樱树下快乐地阅读波兰语的小说……”
被传闻堆砌起来的北村美津子,是一个在现代和传统分界线上行走的女性。她穿梭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既不完全融入现代的潮流,也不完全回归传统的束缚:她的穿着风格既不符合传统审美,也不完全契合现代的时尚标准;“八重樱”象征着传统与美好;“波兰语小说”代表着一种外来文化......这样的一个女性,明明格外真实和有趣。
主播...

Eachin

eveon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