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播的话】
特朗普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刚刚超过一百天。这一百天并不太平:总统行政令接连颁布,人事大洗牌,移民政策大调整,针对DEI的大清洗,还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关税大战。与第一任期相比,本次任期里特朗普的权力更大、顾忌更少,带来的风暴也更猛烈。就在我们这期节目发布的当下,中美刚刚在日内瓦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关税争端似乎阶段性收尾,但背后的博弈远未结束。我们特此推出系列节目,带大家走进这场百日风暴的中心,采访那些亲历其中的人,他们的所见所闻,该如何看待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这场风暴会走向何方?美国和世界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在这一期,我们探讨硅谷在特朗普治下从“利他理想”滑向“技术右翼”的转向——从马斯克指挥政府效率部门,到科学种族主义重新浮现,从右翼播客搅动舆论,到“技术法西斯主义”与末日叙事的并行。我们对话了长驻在硅谷的自由撰稿人,科学史的研究者房天语,一起探讨硅谷右翼崛起的前世今生。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房天语:常驻硅谷的自由撰稿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学生
【本期剧透】
02:40 硅谷政治右倾,是否会与科技公司发展产生冲突?
科学种族主义等话题逐渐进入公共讨论;特朗普的大学免税政策也许将会给科技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07:48 马斯克的政治动机与推特收购实验
马斯克收购推特作为“政府改革试验田”,优化算法即在政府大量裁员
16:58 右翼播客兴起,“舆论内卷”加剧政治极化
右翼博客的特殊形式吸引特定受众
24:00 硅谷技术法西斯主义缘何兴起?
斯坦福大学奠定硅谷早期科学种族主义基础,60 年代加州反战运动中分裂出“新公社主义”
31:14 科技右翼与特朗普政府如何联姻
二者在反监管、反建制诉求上达成共识,但内核存在深层矛盾
33:54 硅谷顶层右倾化,但基层仍是深蓝底色
DEI 政策废除与硅谷文化撕裂;硅谷精英通过回归西方古典传统寻求合法性
39:33 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末日叙事
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AI创业者对 AGI 降临的狂热;民主党本质上与右翼共享“效率至上”逻辑
44:22 硅谷为何从利他主义转向加速主义?
乔布斯时代的技术逃避主义传统延续至今,两种思潮背后的“金融化思维”
53:37 民主党的乌托邦叙事危机
硅谷逐渐脱离民主党传统联盟,转向右翼减税与反监管政策红利
【本期音乐】Screen Saver-Kevin MacLeod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 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特朗普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刚刚超过一百天。这一百天并不太平:总统行政令接连颁布,人事大洗牌,移民政策大调整,针对DEI的大清洗,还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关税大战。与第一任期相比,本次任期里特朗普的权力更大、顾忌更少,带来的风暴也更猛烈。就在我们这期节目发布的当下,中美刚刚在日内瓦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关税争端似乎阶段性收尾,但背后的博弈远未结束。我们特此推出系列节目,带大家走进这场百日风暴的中心,采访那些亲历其中的人,他们的所见所闻,该如何看待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这场风暴会走向何方?美国和世界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在这一期,我们探讨硅谷在特朗普治下从“利他理想”滑向“技术右翼”的转向——从马斯克指挥政府效率部门,到科学种族主义重新浮现,从右翼播客搅动舆论,到“技术法西斯主义”与末日叙事的并行。我们对话了长驻在硅谷的自由撰稿人,科学史的研究者房天语,一起探讨硅谷右翼崛起的前世今生。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房天语:常驻硅谷的自由撰稿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学生
【本期剧透】
02:40 硅谷政治右倾,是否会与科技公司发展产生冲突?
科学种族主义等话题逐渐进入公共讨论;特朗普的大学免税政策也许将会给科技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07:48 马斯克的政治动机与推特收购实验
马斯克收购推特作为“政府改革试验田”,优化算法即在政府大量裁员
16:58 右翼播客兴起,“舆论内卷”加剧政治极化
右翼博客的特殊形式吸引特定受众
24:00 硅谷技术法西斯主义缘何兴起?
斯坦福大学奠定硅谷早期科学种族主义基础,60 年代加州反战运动中分裂出“新公社主义”
31:14 科技右翼与特朗普政府如何联姻
二者在反监管、反建制诉求上达成共识,但内核存在深层矛盾
33:54 硅谷顶层右倾化,但基层仍是深蓝底色
DEI 政策废除与硅谷文化撕裂;硅谷精英通过回归西方古典传统寻求合法性
39:33 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末日叙事
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AI创业者对 AGI 降临的狂热;民主党本质上与右翼共享“效率至上”逻辑
44:22 硅谷为何从利他主义转向加速主义?
乔布斯时代的技术逃避主义传统延续至今,两种思潮背后的“金融化思维”
53:37 民主党的乌托邦叙事危机
硅谷逐渐脱离民主党传统联盟,转向右翼减税与反监管政策红利
【本期音乐】Screen Saver-Kevin MacLeod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 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Izna
2个月前
瑞典
39
调整回归后,积蓄力量大爆发啦!👏👏👏
我想说,我们所有人都是经历风波才会成长。希望王磬、若含和不合时宜节目都变得更好更强大,更有同理心包容心。
关于硅谷右转,我想起来年初看过卫报一篇评论“Headed for technofascism’: the rightwing roots of Silicon Valley”,作者是Becca Lewis,才知道原来硅谷并不是一个大转身才变成今天这样。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都是挺男权的,甚至也很种族主义,所以曾经被批判为“技术法西斯主义”,里面有很多详细的介绍。
🔗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ng-interactive/2025/jan/29/silicon-valley-rightwing-technofascism
Tsubasa28
2个月前
捷克
17
内容越来越没劲了…
winters_9FzU
2个月前
美国
15
左仔

Lachfalten
2个月前
德国
9
55:01 这个系列内容做的很不错👍我思量了很久,最终觉得有些话还是要说出来。“不合时宜”与siyi的纷争一定不像网友想象的那样非黑即白,一定有更复杂的过程,但即便如此,我想等时间到了,要说出来。如果siyi有了新的平台,也请她说出来。诉讼程序怎样了,两方的经济和声誉是否得以妥善的解决。我想“小宇宙”的听众也不是只听一面之词之辈。被冤枉的可以澄清,没做好的可以以后规范,就算做错了,也可以得到原谅。我不想把“不合时宜”定义为“头部播客”,听着很怪,有某种权威感;但是作为一个在公共领域做内容的播客,我想公开自身经历的“公关危机”是一种专业的媒体责任,而不只是,什么不说,就回来了而已。
HD291801l
2个月前
四川
7
硅谷这些企业都想吃军工财政这口订单,谷歌帮希拉里搞颜革(阿拉伯之春),彼得蒂尔的帕兰提尔用数据分析帮助以色列屠杀加沙,现在的问题早已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每家牵连有多深

Kuchen
2个月前
广东
7
39:43 首先能不能定义一下何为技术法西斯主义?一直提到,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听得我还是有点云里雾里
依然念奴娇
2个月前
江苏
6
欢迎回归。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bluehillkane
2个月前
广东
5
11:30 推特显然改造得不错啊
Juno_Shi
2个月前
浙江
5
09:28 推特还一塌糊涂啊,估值都1000多亿美金了

8bitsweet
2个月前
荷兰
5
22:06 真的完全get不到joe rogan. 美国播客圈的观察蛮有意思的,或许JRE的成功原因真的很简单,目标听众通勤时间长+不剪辑原生态的原创自然内容+认为节目是对zzzq的替代+官方平台算法推荐
光速不变
2个月前
辽宁
3
39:48
多说一句,
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有一部分是环保。
HD1040704x
2个月前
上海
2
感谢回归👏加油~谢谢勇气

特殊编码
2个月前
河北
2
34:50 硅谷文化 拧巴的一面
蒙小剩
2个月前
北京
2
虽然我也明白特朗普的政策对于美国大学和科研的不良影响对于人类整体科学水平的进步是负面的,但是美国政府21世纪做的很多事确实让我难以相信,即使它的科技水平很发达,它会帮助全其他国家发展而不是更严重的剥削。。。
曾经所谓的科学无国界只换来了贸易战,金融战,技术制裁,技术封锁。或许真的只有一鲸落,才能万物生。

宝玉贵珍藏年年粳稻香
2个月前
四川
2
欢迎回来

Izna
2个月前
瑞典
1
关于技术法西斯主义Technofascism,以下是这个说法的来源以及演变,我问了一下Chat GPT:
来源:
Janis Mimura(贾尼斯·米穆拉),美国历史学家,研究日本近现代史,尤其是战前日本的国家主义与科技发展。
著作:《Planning for Empire: Reform Bureaucrats and the Japanese Wartime State》(2011)
在书中,Mimura 研究了1930年代日本的“国家改造运动”和“技术官僚国家”理念,分析日本改革官僚如何以“技术”和“计划”为名推行国家控制,形成“技术驱动的威权主义”认为日本当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集权形式——她称之为“技术法西斯主technofascism”。
演变:近年来“技术法西斯主义”(technofascism)这一术语在学术界和公共知识分子中逐渐被采用,用于描述技术与威权主义结合所带来的新型社会控制形式:
• 技术与权力结合:描述科技公司与政府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社会控制和压制异议。
• 数字极权主义:批评技术被用于建立新的威权体制,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
• 平台垄断与审查:关注大型科技平台对信息传播的控制,以及对言论自由的潜在威胁。
这个词在批判科技与权力结合、关注技术对民主制度潜在威胁的讨论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该术语强调了在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保持对权力结构和社会控制机制的警惕的重要性。

己一
2个月前
上海
1
47:36 工业党的思维,技术能解决一切,结果老板是希特勒怎么办
Crystal_rb3D
2个月前
上海
1
欢迎回来

特殊编码
2个月前
河北
1
05:56 大学免税条款

shiluanma
2个月前
广东
1
George Gilder的履历也是神奇,60年代给政客写发言稿,70年代开始频繁提及性别议题并陆续出版了几本书,80-90年代成为投资硅谷的风云人物。
70年代时,他是女权主义的挑衅者,主张恢复传统性别角色,并将贫困等社会问题归咎于核心家庭结构的瓦解,比如他认为黑人女性就业率和福利保障的提升导致传统家庭分工模糊,从而带来了黑人男性犯罪率增长的社会问题。1974年全国女性组织(NOW)将他评为“年度大男子主义猪”,他本人却把这个这个称号视为荣誉。
George Gilder这位硅谷最为高调的布道者之一,在硅谷埋了颗种子并施肥浇水。90年代,硅谷一些男性提出了另一种硅谷愿景:建立一个在对无限男性权力崇拜之上的世界。96年时George Gilder创办了一份投资通讯,这份通讯因其影响力巨大,甚至能引发读者对某些股票的抢购潮,这一现象被称为“吉尔德效应”。
George Gilder神奇的履历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能力和成功。但对于他在性别议题上的主张,真的很想嗤之以鼻骂一句“你中年危机了吧!”(那个时候差不多也是中年危机的年纪了hhh)

米村小飞
2个月前
美国
1
45:45 可能发现钱都被这些清谈的人贪掉了吧……

谁能请唐恬做一期播客啊
2个月前
广东
1
这速度可以啊

YYYuki
2个月前
广东
1
woow每天都有!过年啦

胶布123
2个月前
北京
0
22:07 有些鱼确实有第三只眼,这是真的,但那一只眼睛功能比较差

岸芷汀兰25
2个月前
山西
0
回归了,支持磬和若含!

特殊编码
2个月前
河北
0
22:05 迎合的观众群

七天吃一百八十颗橘子
2个月前
重庆
0
3
HD972691n
2个月前
上海
0
晚上好

特殊编码
2个月前
河北
0
09:51 需要新的另类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