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4分钟
播放:
3,340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兰波,一个只能用天才少年来形容的诗人。他年少成名,同时也放荡不羁,他拥有惊人的才华,也充满反叛精神。他的故事就像传说一样,突然之间横空出世,震惊世界,却早早退出诗坛,英年早逝,成为稍纵即逝的神话。
为这样一位复杂的天才著书立传是一个难题,而法国作家皮埃尔·米雄在《兰波这小子》中却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兰波。《兰波这小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打破了传记写作的传统。它是断章,仅仅截取兰波生命中几个不起眼的时刻;也是切片,用周围人的视角折射出兰波不同的侧面。
兰波身上为什么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他早早封笔的原因又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冲动让兰波永远在走向远方?本期节目我们结合皮埃尔·米雄的《兰波这小子》,重新走进天才诗人兰波的人生。
本期节目为杭州书店新引力线下活动“用真实的别人,写虚构的传记”皮埃尔·米雄《兰波这小子》新书分享活动的现场录音。
嘉宾:
骜龙
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兰波这小子》译者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2:16 对于诗人兰波的最初印象
00:04:38 2025年兰波重新进入法国教材的原因
00:10:52 兰波为何始终拥有去远方的冲动
00:15:19 兰波的通灵者形象
00:17:32 兰波的诗歌实验与通灵者思想的联系
00:23:29 欧洲的城市化对兰波创作的影响
00:26:28 兰波为何在年轻时就决定封笔
00:31:23 兰波在巴黎诗歌界的局外人身份
00:35:38 与魏尔伦的关系对兰波诗歌创作的影响
00:41:46 兰波作为文化偶像的魅力
00:48:36 法语诗歌的现代转型
00:51:35 摇滚乐的兴起对兰波的推广
00:56:57 《兰波这小子》中使用的传记式虚构的写作手法
00:59:27 中西方的写作传统中对于传记的不同写作方式
01:06:02 法国传记式虚构写作越来越流行的原因
01:08:38 传记写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电影《心之全蚀》剧照
涉及作品:
皮埃尔·米雄《兰波这小子》
阿蒂尔·兰波《灵光集》《彩画集》《地狱一季》
司汤达《红与黑》
西蒙斯·阿瑟《文学的象征主义运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
科尔姆·托宾《大师》
罗伯特·格雷夫斯《我,克劳狄乌斯》
冯梦龙《三言二拍》
瞿佑《剪灯新话》
现场活动照片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Arabesque No. 1
结尾:Jan A.P.Kaczmarek —— Le Dormeur du Va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1
07:19 兰波传记电影《心之全蚀》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1
26:27 1875年3月,该做的事情都已做完了。兰波卸去他在文学界的最后一个重负。从此,他将展开另一副翅膀去飞翔,将类似伊卡洛斯的翅膀留给魏尔伦、努沃或西夫里。 ——让-吕克·斯坦梅茨《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 剔除他学生时代的获奖作品,还有刊登在不起眼的地方性出版物上的几首诗,《地狱一季》是兰波自己发表的唯一一部文学作品。他停止诗歌创作的时间应该不迟于1875年,当时只有21岁。 ——塞思·惠登《兰波》 除此以外,1875年的兰波对文学仍抱有信念,并不像卡雷的注解里所说的那样;我们能够看出他渴望自己的诗歌能被出版,他也希望把自己的一部作品送给在意大利的善良寡妇。《失去的毒药》一诗就曾被认为是兰波在这一时期所作,但经过证据分析后,我们认为这首诗应该不是他的作品,可能出自热尔曼·努沃的笔下。之后又出现了许多对他那些较为下流的诗作的仿作,而附在给德拉艾的信里的打油诗《梦》很明显只是当作笑话来写的。他自1875年起就停止了写作这一点毋庸置疑。德拉艾在同一时期一封写给魏尔伦的信中写道:“他的诗?他的灵感早就枯竭了。” ——伊尼德·斯塔基《阿蒂尔·兰波》 兰波彻底放弃诗歌的另一个迹象,是他自1874年末便开始密集学习诸门语言,先是德语、意大利语和俄语,后有阿拉伯语等。务必谨记,只有一门语言承受住绝对的考验后,诗歌才得以完成,而在这从相对层面出发的语言研究中,诗歌被秘密地、积极地否定了……据魏尔伦和德拉艾说,兰波身上发生了巨变。前些年的“人”(L'Homme)已经变成了何麦(Homais)。在魏尔伦恼人又直观的《“不幸之人!全部的天赋……”》(«Malheureux!Tous les dons...»)一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然沉溺于猥亵、嘲讽和愤怒——对虚无的沉迷——之中的兰波。《地狱一季》的作者曾徒劳地想要改变其逆来顺受的境遇,但自此,这希望已大大沉沦。 或许,这希望不会彻底从他的心底抹除。自1875年起,兰波开始四处漂泊,而希望则成了这些旅程隐藏着的存在之理,引领兰波从欧洲的这端奔赴另一端,直到爪哇;往后,它也成了他愈发贪婪的金钱欲望的秘密动力。 ——伊夫·博纳富瓦《兰波评传:履风的通灵人与盗火者》
HD329614y
2个月前 浙江
0
32:50 笑死,懂得都懂
撒丁岛的园丁
2个月前 湖南
0
他是个不需要成长的人…那就是神吧。生来如此,永远如此。 神只做行动,无需思考。 神永远活在混沌无名中,然后自己创造出秩序。 真实的兰波是这样吗?
小涩狼
2个月前 湖北
0
哈哈,我仿佛听到了三位男性对兰波掩饰不住的爱恋和口水声。骜龙的声音和照片上的脸庞呈现出180°的反差,林晓筱的样子也和想象中的截然不同,黄主播剪掉自己的照片太对不起好基友林老师了,哈哈。感谢三位的分享!在懂王得意忘形的时候,在万斯要精心留着大胡子,一丝不苟地给自己贴胸毛的时候,兰波可能又变得不合时宜。感谢三位质朴但精彩的分享,这个勇敢的刺头,就像兰花,如同波涛,他是流星,擦过黑色的天际。
夜潮
2个月前 浙江
0
31:13 海子啊顾城啊
韩港瘫
2个月前 克罗地亚
0
37:22 太好笑了农夫hhhhh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0
05:13 法国教材每年都会迭代,更新频率真高🤯
戈菴
2个月前 北京
0
骜龙老师是笔名还是本名?这个姓挺少见的。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0
09:38 😯原来兰波的爆火(在英美比法国更火)也是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摇滚明星的助推🎸🎵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0
34:15 ✍️兰波在当时法国文学界格格不入的两个原因: ①外省小镇青年;②文化上的局外人
戈菴
2个月前 北京
0
听完感觉这集有点水,除了林老师那句穿着相反的鞋走在文学的大道上。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0
1:09:19 原来1934年的《我,克劳迪乌斯》还有影射法西斯的意思在里面 (💡传记类小说有干预现实、影射现实、干预文化、预设文化、预警文化的作用✍️👀)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陕西
0
1:13:00 “我们放弃真实和虚构的求证,还原兰波的时代,我们不一定靠的是传记。然后,如果你想把兰波拉近到自我,靠传记没有用,反而是小说更加能够切近你自己,如果你想读一个真实的兰波,左右手都会有——左手传记,右手你恰恰需要的是《兰波这小子》。” 结尾写得真好,完美点题✨ ~感谢三位老师~ 我没听这期播客之前还以为因为是现场活动,所以可能会有些即兴或发散的地方,没想到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内容很紧凑)😁👍
Emma_HY
2个月前 江苏
0
1:14:03 去不了现场光听声音都能想象林老师聊得有多激情澎湃。而配乐,配乐总是像彩蛋一样出现在每一集。
未月明
2个月前 浙江
0
07:27 盛世美颜
未月明
2个月前 浙江
0
38:51 颜控
戈菴
2个月前 北京
0
50:32 兰波一生多次到达英国,这样什么疑问吗?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