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7分钟
播放:
7,576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法国,巴黎,总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地方。无数的艺术家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同时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一个从小对法国抱有热切期待的文艺青年,田嘉伟在巴黎生活了6年。在此期间,他阅读,他写作,在游历巴黎大街小巷的同时,也观察着法国文学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现在的巴黎还是我们想象中的艺术之都吗?那些我们熟知的艺术大师身上有没有不被大家所了解的一面?非虚构写作为什么正在成为某种潮流?法国为什么有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文学奖?今天的法国作家更关心什么样的议题,写作中又在尝试什么样的创新?
本期节目,我们从田嘉伟老师的新作《今晚出门散心去》出发,从一个亲身体验的角度,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法国文学。
嘉宾:
田嘉伟
1989年8月生于渝湘黔交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及法语世界语言与文学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出版法语专著《法国当代作家笔下中国文人的生命与功课》,译有皮埃尔·米雄和安妮·埃尔诺等法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上海“普鲁斯特慢读会”主讲人,曾用笔名科西嘉。
豆瓣 @Oberkampf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2024年龚古尔文学奖颁奖现场
时间轴:
00:04:11 《今晚出门散心去》中虚构与非虚构交织的写作方式
00:11:22 法国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传统
00:17:12 法国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特色
00:20:52 作为一个外来者来到法国之后,对于法国的印象产生了哪些变化
00:29:53 法国文学批评界的生态
00:38:40 随着时代变迁,对于同一个作家评价的改变
00:41:53 法国出版行业的商业化程度
00:49:45 《今晚出门散心去》中使用的“边缘视角”
00:58:12 法国的各种文学奖对于文学圈的影响
01:06:32 政治正确对法国文学奖的影响
01:10:43 当代法国作者关心的议题
01:16:22 注重个人体验的写作在当下流行的原因
01:19:33 当代法语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型写作
皮埃尔·米雄
涉及作品:
田嘉伟《今晚出门散心去》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驳圣伯夫》
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
蒙田《随笔集》
夏多布里昂《墓畔回忆录》
卢梭《忏悔录》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盖乌斯·苏埃托尼乌斯·塔奎卢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乔尔乔·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马塞尔·施沃布《虚构传记》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对面的撒旦》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加缪《鼠疫》《局外人》
皮埃尔·米雄《国王的身体》《微渺人生》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
乔治·佩雷克《物》
蒂耶里·拉热《普鲁斯特,龚古尔奖:一场文学骚乱》
杜拉斯《情人》
阿历克西·热尼《法兰西兵法》
蕾拉·斯利玛尼《温柔之歌》
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人类最秘密的记忆》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
马蒂亚斯·埃纳尔《罗盘》《区域》
安妮·埃尔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Claude François —— Commed'habitude
中插:Ludovico Einaudi —— UnaMattina
结尾:Richard Sanderson —— Reality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现在的巴黎还是我们想象中的艺术之都吗?那些我们熟知的艺术大师身上有没有不被大家所了解的一面?非虚构写作为什么正在成为某种潮流?法国为什么有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文学奖?今天的法国作家更关心什么样的议题,写作中又在尝试什么样的创新?
本期节目,我们从田嘉伟老师的新作《今晚出门散心去》出发,从一个亲身体验的角度,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法国文学。
嘉宾:
田嘉伟
1989年8月生于渝湘黔交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及法语世界语言与文学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出版法语专著《法国当代作家笔下中国文人的生命与功课》,译有皮埃尔·米雄和安妮·埃尔诺等法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上海“普鲁斯特慢读会”主讲人,曾用笔名科西嘉。
豆瓣 @Oberkampf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2024年龚古尔文学奖颁奖现场
时间轴:
00:04:11 《今晚出门散心去》中虚构与非虚构交织的写作方式
00:11:22 法国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传统
00:17:12 法国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特色
00:20:52 作为一个外来者来到法国之后,对于法国的印象产生了哪些变化
00:29:53 法国文学批评界的生态
00:38:40 随着时代变迁,对于同一个作家评价的改变
00:41:53 法国出版行业的商业化程度
00:49:45 《今晚出门散心去》中使用的“边缘视角”
00:58:12 法国的各种文学奖对于文学圈的影响
01:06:32 政治正确对法国文学奖的影响
01:10:43 当代法国作者关心的议题
01:16:22 注重个人体验的写作在当下流行的原因
01:19:33 当代法语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型写作
皮埃尔·米雄
涉及作品:
田嘉伟《今晚出门散心去》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驳圣伯夫》
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
蒙田《随笔集》
夏多布里昂《墓畔回忆录》
卢梭《忏悔录》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盖乌斯·苏埃托尼乌斯·塔奎卢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乔尔乔·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马塞尔·施沃布《虚构传记》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对面的撒旦》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加缪《鼠疫》《局外人》
皮埃尔·米雄《国王的身体》《微渺人生》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
乔治·佩雷克《物》
蒂耶里·拉热《普鲁斯特,龚古尔奖:一场文学骚乱》
杜拉斯《情人》
阿历克西·热尼《法兰西兵法》
蕾拉·斯利玛尼《温柔之歌》
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人类最秘密的记忆》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
马蒂亚斯·埃纳尔《罗盘》《区域》
安妮·埃尔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Claude François —— Commed'habitude
中插:Ludovico Einaudi —— UnaMattina
结尾:Richard Sanderson —— Reality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9
随手记了节目提到的一些书出现的节点(可能有漏的):
11:45 夏多布里昂《墓畔回忆录》
11:55 蒙田《随笔集》
12:37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13:32 马塞尔·施沃布《虚构传记》
15:35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对面的撒旦》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31:41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38:11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38:58 加缪《鼠疫》《局外人》
53:55 皮埃尔·米雄《国王的身体》《微渺人生》《大师与门徒》
58:51 蒂耶里·拉热《普鲁斯特,龚古尔奖:一场文学骚乱》
1:14:35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
1:20:24 马蒂亚斯·埃纳尔《罗盘》《区域》
Trouveresse
3个月前
法国
6
至少在法国学文学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整个环境都会明确地指出作者和作品的厌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的特征看待,接纳它的同时也研究它分析它。任何一个文学佳作包罗万象的程度都不可能被一个“厌女”的属性给钉死的,拿出来探讨一番又如何呢?只有当我们把这个概念视为禁忌,不愿意拿出来讨论它,研究它,做不到泰然处之,一提这个问题就联想到情绪化、过犹不及之类的,这样才会真正地阻碍文学研究的发展吧
我不叫小马
3个月前
重庆
5
两分钟的片头也真够长的,开着车时,我还要划进度条找正文开始的位置,或者忍受前两分钟和后面完全重复的内容

Suuuunk
3个月前
北京
4
祛魅这个词已经看到就想吐了

撒丁岛的园丁
3个月前
湖南
4
文学越来越求真,越写越精微。以前的古典作品充满了更多的想象,对整体世界的想象,这个能力现代作家很稀有了,可能过于自省了吧,关注点完全放在了自己身上。
作家与读者都过于自我了,以后可能人人都是作者,但读者消失了…
都只关心自己,对他人的世界毫无兴趣和理解力。但愿不会,哈哈。

大力强
3个月前
云南
2
SN看到安妮埃尔诺的近照,
感谢!
至于赋魅这种东西,还好我们都在慢慢脱离叙事。
还在评论区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评论,
xxxx(mysogy)这个词我就很讨厌(我xxx的),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有那么该xxx的重要吗?渺小而不自知…
请问什么时候存在过一个完美的世界?你审判他人的支点在哪里?
(把xxx改成任何特征,代入,都挺有趣的)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2
44:22 原来法国的文学出版生态是这样(超过四成的文学创作者都是吃低保;大多数的作家都不是全职作家;很多作家担心卖不出去;小出版社会被吞并)

肚肚艾肚肚
3个月前
上海
2
41:51 笑死了 愤怒式阅读 真的是这样!都用当下的价值观审查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作品,但凡男主有不止一个女人就判定作者厌女,豆瓣首评永远是拳师们的死刑宣判,毫不考虑哪怕过激女拳也只是当下时代的一阵风而已

肚肚艾肚肚
3个月前
上海
2
48:18 法国人对文化的尊重是国民性的
Jessica_S9fb
3个月前
北京
1
第一个嘉宾的豆瓣号看笑了hhh,是住在这一站吗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02:17 我之前也在豆瓣关注过田老师,但不知道是他,后来持续关注他讲普鲁斯特的活动,发现有的内容在这个豆瓣用户动态里也提过,才渐渐确定是田老师😁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26:32 看来当代法国的知识分子也很关心政治形势(包括国际上的)——“心忧天下”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31:47 巴尔扎克在国内(可能是语文教育影响比较大)最大的一个标签就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概念也是从苏联传进来的),所以国内很多读者对巴尔扎克的刻板印象无非是“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诸如此类……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34:41 原来法国文学界对“墙内开花墙外香”这种情况也会变得“双标”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41:24 “愤怒式的阅读”(听起来像哈罗德·布鲁姆说的“憎恨学派”)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1
42:50 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创意写作专业的著名院校好像还真没有法国大学,看来真的跟法国人的观念有关

撒丁岛的园丁
3个月前
湖南
1
龚古尔监狱奖,龚古尔中学生奖,好,哈哈,感觉挺有活力的,没有完全形式化。

Emma_HY
3个月前
江苏
1
49:19 一号二号小卖铺这里这个音乐是怎么回事哦过于动人了呀💙💜

美孚根斯堡与白田珍宝金
3个月前
美国
0
1:06:00 震惊,法国高中生都能评文学奖了
星落凡尘
3个月前
天津
0
正在读的《疯女人舞会》背后还有田老师的推荐语呢

清欢12
3个月前
山东
0
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观点来评价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