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刚过完第一季度,中国机器人行业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 50 亿,其中 4 月第一周就涌入了 20 亿。但另一个数字却显得格外冷静:2024 年全年,全球四足机器人也不过三四万台,而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只有数千台。一个出货量尚不足以形成消费习惯的行业,为何正在获得超预期的资本溢价?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两位真正 all in 这场赛跑的人:机器人明星产品团队维他动力的两位创始人余轶南和赵哲伦。一个是地平线的前智能驾驶副总裁,一个是理想汽车前智驾产品总监,他们曾站在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排,如今却转身押注机器人。
更特别的是,他们没有选择那条「长得像人」的路线,而是回到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机器人能不能真的在家里被用起来?他们绕开人形路线,选择了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没那么性感”的家庭机器人产品。今年,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就将上市。
今天我们聊的不是「机器人还能不能火」,而是:风口之外,那些真正落地的公司,怎么做判断?他们如何定义真正的产品?而这场机器人竞赛,起跑线真的在今天吗?

「本期主持」
大吉(微博@42号车库-大吉,小红书@大吉),42号车库创始人。
「本期嘉宾」
余轶南(微博@余轶南),维他动力创始人。
曾任地平线前智能驾驶总裁。他从 2015 年开始负责地平线智能驾驶的技术,领导了地平线征程系列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落地。他所率领的团队曾获得了国际顶级会议 CVPR 2023 最佳论文奖,开启了智能驾驶端到端的时代。
赵哲伦(微博@哲伦班长),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
曾任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先后负责理想 ONE、理想 L 系列的智能驾驶产品的生命周期定义与交付。赵哲伦加入维他动力后,主要负责具身智能的产品化和市场。
「时间戳」
Part 1|从 AI 的冷板凳到热潮,一个机器人的创业者看到什么
00:04:38 维他动力三个月融资两亿,选择反共识路径做机器人
00:08:23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前三个月:收购辛顿失败与文章复现成功
00:11:40 地平线怎么来的:14 年在百度观察到 Scaling Law
00:16:45 激光雷达价格下降1000倍,机器人产品化的机会来了
00:19:29 现在的技术架构做不到 L4,99.9% 容错率为何越往后越难?
Part 2|从自动驾驶到机器人,技术、产业和商业的全面准备
00:20:52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架构相似,而训练范式不同:开环训练 vs 闭环训练
00:22:43 机器人开车能比自动驾驶更快实现吗?
00:24:22 今天所有的技术都不够好
00:33:38 从汽车供应链到机器人供应链的能力溢出
00:36:34 机器人会出现做软件的大脑公司吗?
Part 3|机器人行业中的人形与非人形,共识与非共识
00:41:45 特斯拉进入机器人前后,机器人是两个行业
00:42:25 从自动驾驶到 L2 级别能自主移动的户外机器人
00:47:32 家用机器人的产品定义考验
00:52:53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需要马拉松,还需要奥运会
01:04:57 我们对机器人的概念缺乏共识
Part 4|人与机器:走向亲密还是控制失衡
00:54:41 家用机器人设计悖论:人形重要还是情感温度重要?
01:01:09 消费者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为「好玩」而非「有用」买单?
01:16:00 人类让渡权利给机器:最后的产业革命会不会是潘多拉魔盒?
01:20:46 AI 产品设计伦理:如何避免机器人成为「夺权者」?
01:23:56 理想人机关系:提升生活质量而非制造新依赖
「关于我们」
《无限不可能引擎》是一档以智能汽车为起点,延展至 AI 硬件与机器人时代的深度对话栏目。我们关注的不止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迁徙之下,那些不断转换身份的人。技术的创造者、产品的构建者,以及趋势的参与者,他们怎么思考新的世界,又怎么应对旧的问题。

本期 shownotes 由「播记」生成。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