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4分钟
播放:
717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本期《bubblewrap 泡泡纸》,我们聚焦一个最近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展览事件:瑞典艺术家 Anna Uddenberg 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亚洲首展《超级经济舱》。
从开幕当天引发争议的装置表演,到艺术家一贯围绕“自我物化”与“女性身体商品化”的创作脉络,再到跨文化展演中可能触及的观看门槛与种族敏感性,我们试图以更宽阔的维度梳理此次事件所牵动的诸多问题,以及关于观看、再现、与文化误读的反思。
艺术家介绍:
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循环反馈中,安娜·乌登伯格深入探讨了身体文化、灵性与自我呈现如何与新技术对个体身份的塑造及形式的传播相互交织。她的创作不仅融入了性别视角,还作为一个反思品味、阶级、文化挪用与暗示的空间,将这些问题推向新的物质领域。乌登伯格的作品持续关注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份,并通过雕塑和表演等视觉平台,探索表演性的边界。在她最新的抽象与具象作品中,汽车骨架结构和其他功能性结构的运用,隐喻了“舒适区”的概念以及建筑作为代理的角色。这种“家具化”的美学风格源于对日常物品与材料的多次重组,使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对话关系。
(信息来源:油罐艺术中心)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超级经济舱》
2023年,纽约Meredith Rosen Gallery,《欧陆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
2024年,瑞士Art Basel,《超级经济舱》(Premium Economy)
Anna Uddenberg前期作品:Anna Uddenberg, Journey of Self Discovery (2016)
2023年,伦敦The Perimeter画廊展览现场。Anna Uddenberg: Home Wreckers
Doechii 最近把visible face tape带成了一种潮流:
艺术家在网上对种族歧视指控的回应:
艺术家在ig上的第二次回应:
BGM 是来自hagroml 的 Tipsy Toes,你可以在这里听到她的更多作品。163cn.tv
剪辑:小红书@cky爱剪辑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别忘了点赞、转发、订阅我们的频道~
Bubblewrap 双周周三更新,我们下期见 🤍🤎
从开幕当天引发争议的装置表演,到艺术家一贯围绕“自我物化”与“女性身体商品化”的创作脉络,再到跨文化展演中可能触及的观看门槛与种族敏感性,我们试图以更宽阔的维度梳理此次事件所牵动的诸多问题,以及关于观看、再现、与文化误读的反思。
艺术家介绍:
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循环反馈中,安娜·乌登伯格深入探讨了身体文化、灵性与自我呈现如何与新技术对个体身份的塑造及形式的传播相互交织。她的创作不仅融入了性别视角,还作为一个反思品味、阶级、文化挪用与暗示的空间,将这些问题推向新的物质领域。乌登伯格的作品持续关注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份,并通过雕塑和表演等视觉平台,探索表演性的边界。在她最新的抽象与具象作品中,汽车骨架结构和其他功能性结构的运用,隐喻了“舒适区”的概念以及建筑作为代理的角色。这种“家具化”的美学风格源于对日常物品与材料的多次重组,使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对话关系。
(信息来源:油罐艺术中心)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超级经济舱》
2023年,纽约Meredith Rosen Gallery,《欧陆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
2024年,瑞士Art Basel,《超级经济舱》(Premium Economy)
Anna Uddenberg前期作品:Anna Uddenberg, Journey of Self Discovery (2016)
2023年,伦敦The Perimeter画廊展览现场。Anna Uddenberg: Home Wreckers
Doechii 最近把visible face tape带成了一种潮流:
艺术家在网上对种族歧视指控的回应:
艺术家在ig上的第二次回应:
BGM 是来自hagroml 的 Tipsy Toes,你可以在这里听到她的更多作品。163cn.tv
剪辑:小红书@cky爱剪辑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别忘了点赞、转发、订阅我们的频道~
Bubblewrap 双周周三更新,我们下期见 🤍🤎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glacierlee
3个月前
北京
2
我有思考一个问题,一位艺术家,表象上可以把界限拉到很宽(所谓range),比如刺激到感观视觉甚至观念伦理,观众评论家会直接反应。但表象以下,ta究竟是怎么拉宽的,我反而特别好奇这一点。所以我不太同意说一个展览一个行为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因为我们实在也不太需要太多迎合我适合我符合我的艺术作品。或者从艺术领域再打开去讨论,他者之不同(冲突)之处&何以发生那些不同(冲突)。For a reason的reason,我想才是一个key。
ShuCHEN陈姝
3个月前
北京
1
早!更新啦,沙发🛋️

大力强
3个月前
云南
1
同感 聊得越来越游刃有余啦
LP_zzZ
3个月前
吉林
1
终于更啦!播主辛苦啦,海外工作生活注意身体!真的难得每期节目都能引起思考。乌登伯格显然是不太聪明,由此也让眯眯眼这个问题的再一次成为焦点被拿上台面。对于当今的时代背景眯眯眼这个行为我认为已经不足以成为作为挑动我们神经的一个事件了,它作为辱华标致的历史原因是19末20初亚裔作为最低端的廉价劳动力进去欧美并在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侵占了本土劳动力,在权利差异和利益受损的角度产生了欧美对于亚裔的歧视,而这种歧视动作产生于我们自有的长相,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是在歧视的前提下他们寻找到了这种动作作为表现他们歧视的途径,而并非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歧视,同理我们人物画和人种特点本身就是这个动作的结果,并且以此为美的彰显。近年欧美妆造流行起了所谓眯眯眼和吊眼角的面部造型,在泛艺术领域广为应用,我想这更是证明了我们本土的传统审美系统在某些方面不仅不落后于欧美反而更先进。再单从吊眼角或者“眯眯眼”的造型上来分析,当然这是包含其他五官比例的复杂问题,在我看来它给人以女性阴柔妩媚,男性英俊有神(同班一哥们真是这样)的气质,再加入现代时代背景,精致的装容+设计感的头发+吊眼角,这一系列造型并不以某个部分为重点,而是强调整体干练强势的形象状态(女性造型个人感觉更是以此为方式突出女性的能力和强势)。概括而言,以前欧美是以歧视作为出发点,而如今这个眼部造型是作为某种审美导向出现的,当然并不排除有一部分种族歧视者依旧以此作为可笑的歧视的手段。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要站在天上俯瞰这个“眯眯眼”的历史时间线的长河,不要被上游的某一个漩涡纠缠困住,源头固定不会变,但水流则会一直流淌越来越湍急汹涌延长。这里还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文化自信。之前再一次吊眼梢的风波中我看到在一位非常好看的女生的评论区出现了谩骂和诋毁,就是因为她原本就是丹凤眼,对此我感到很羞愧,在这件事上(眯眯眼)我们有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某些优秀的长久的美的积淀,反而被百十来年的西方牵着鼻子走。有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不在乎外人的评论,就像他们对我们的漠视一样,再说到今年的哪吒,我们全民疯狂刷票房试图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更进一步,反而对在海外闯出一片天的画家作家建筑家等等漠不关心甚至诋毁,搞反了,完全搞反了呀!再说回这次乌登伯格的展览,逻辑上来讲中国主办方,来华开展,辱华基本不可能,如果再有此类事件,我想说在没有辱华的前提下做出的“辱华道歉”比辱华本生更具有侮辱性。
真是很感谢两位播主,能为听众带来新的视野,帮助国内的听众了解全球化的艺术事件和方向,还是要多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FMR_yHY2
3个月前
广东
0
42:31 长见识了!
ShuCHEN陈姝
3个月前
北京
0
听你们的节目,真的感觉你们聊得越来越游刃有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