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这一期节目来自 2024 年的秋天,我在上海参加狂喜播客节时,主持的一场非常精彩的圆桌。因为太忙了,一直拖到24年底才有时间剪辑。后来又觉得话题比较冷门,拖着一直没发布🤣
终于到了一个应景的节日。
这期内容是围绕着书店的消亡,嘉宾之一是热爱阅读、曾经开过书店并亏了大钱的罗叔,在本期播客中,罗叔分享了许多经营书店的动人故事和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另一位嘉宾吴晨老师则是著名财经作家,他坚持在自己的播客「晨读时间」中,每周对谈一位作家或创作者。两位都长期关注出版业、并对经济、创业环境有着深刻感知。
这期内容有干货、有情怀——「你在获取答案的路程中,你和书之间发生那些博弈,会给你带来很多观察世界或者说跟世界过手的那种细节上的体验。」
挺让我回味的一点是,当天活动,即便我们的圆桌在晚间最后的场次,现场仍有很多观众坚持留到了最后,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不时传来掌声。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本期嘉宾:
罗叔(连锁书店更读书社创始合伙人、播客「头号玩家」主理人)
吴晨(财经作家、播客「晨读时间」主理人)
馋虫博士(播客「津津有味」主理人)

本期 Shownotes:
04:47 谈书店的时候要思考三个问题:1.怎样让更多作者去写书? 2.怎样让更多出版社觉得书店不亏钱? 3.怎样让更多独立书店构建出读书社群?
请每个人都分享一个自己记忆中对书店的一个情结:
06:20 诗婕:小时候妈妈会把我一个人放在新华书店
06:50 馋虫博士:通过阅读,我和我父亲有了隔空呼应的感觉
08:21 吴晨:在新加坡工作时,我爱去逛乌节路上的一家书店
11:01 罗叔:我开书店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位带着台灯、暖壶和充电宝的大哥
14:28 「开书店是个好神奇的事情,万一能给人一个小的庇护所呢」
书店就得有情怀的人开,不是为了挣钱?——从头阐述产业生态
16:34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一本书搞定一辈子的养老金
17:26 当今翻译一本著作的价格:千字八十
书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
19:52 「千万不能用商品的逻辑来看书,那就真的没人玩了」
22:55 「是出版社亲手把书店开除出这个生态」
24:09 「杀死实体书店的是电商」
25:09 刚穿上高跟鞋的一定是最漂亮的,「但我们对代价的感知是迟滞的」
25:57 在我的设想中,算法和社群是书店真正的价点
26:26 「算法无法偶遇,书店创造偶遇」
请罗叔复盘自己开书店的案例:错在哪儿了?
28:57 2018 年流行复合书店:这是个巨大的坑
30:18 书的属性50%,网红的属性50%,两者叠加的ROI是25%
31:44 「中国的书店都在死,但咖啡店在一家一家地开」
34:01 书店最大的成本问题是房租
35:19 全世界书店最多的国家是德国,西方的线下世界还未遭到线上经济的洗礼
38:44 鲁迅作为一个杂文作家,能在上海拥有一栋四层别墅
39:59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真的不读书」
40:56 你认为读书是充电,还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
42:38 线上知识经济,将人所能够忍受的效率阈值无限积压
46:00 还是要从消费端的需求源头来看,你阅读一本书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我们都希望书店继续存在,开个脑洞,未来它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50:45 倡议A:书店应该越来越细分化和个性化,前置仓模式+ AI 与人的配合
51:48 倡议B: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 AI 阅读助理
54:40 AI 解决的是information、message、knowledge,但无法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
55:37 阅读本身是一场攀爬,过程中一串基因就印在了身体里
59:13 巴黎的街区每隔200米就有一个公共阅读图书馆
01:00:29 「二手书店在中国没有机会」?
01:03:48 年龄渐长,从读书中得到的快感和系统的获得感会减少吗?
01:05:03 「阅读会让生命变得宽广」
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打捞时代碎片,文字对抗时间。」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