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hi大家好,本期是【屠龙大实话】系列第24期,这期想和大家聊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专注力。
这一期原本是想慢慢排大咖的,但话赶话,我们实在憋不住了。
起因是朋友家长群里有一个炸裂的话题:现在有不少考试竞争压力大省份的家长,让本来没问题的孩子吃“专注达”这种类似利他林的药物。让没有被确诊ADHD的小朋友去吃治疗ADHD的药物。
家长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孩子能在学习和考试中更专注、拿更高分。这事听着挺魔幻,但是却真实地在发生。
于是我的家长朋友们都很焦虑:别人家的孩子吃了,我们要不要吃?药物提高专注力,这到底是捷径,还是歧途?
因此在这期音频中我们想和大家深入聊聊以下问题:
专注力”到底该怎么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时间越长越好吗?为什么“发呆”比“死磕”更能解难题?
用脑科学的知识来分析,为什么专注力时间久并不等于学业成功,以及两种大脑状态到底是怎么回事?(专注态和静息态)
我们还一起聊了类比思维的重要性,为什么在脑科学实验里,实验结果显示“化学”和做饭相似?这个实验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同时还探讨了神经反馈技术和冥想的作用等等。
借由这期播客,我们想告诉大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与其追求“坐得住”,不如培养“收放自如”的认知弹性。教育并不是举重式的力量比拼,而是花样滑冰般的艺术。
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如果你有更想听的内容,欢迎留言给我们哦~
本期时间轴:
00:36 正常孩子吃治疗ADHD的药,只是“感觉上”更专注,真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吗?
08:42 治疗ADHD的药物就像整容外科,本是为了让“异常”变“正常”,而不是让“正常”孩子变“超常”。
14:40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越久越好吗?正常孩子的专注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延长,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20:16 为什么脑科学实验显示人脑会认为“化学”和“做饭”这两个话题相似?——揭秘由人类智力产出的类比结构的学习方式。
27:48 人类要想有大的突破,必须有超越自己学科的思维框架、超越图书馆架构的创新想法,这一结论在语言中同样适用。
30:02 在高考竞争激烈的大省,成绩分布是一种纺锤形分布。成绩如果想从较高变更高,靠“吃药”提升注意力有用吗?其实在学习中真正的突破是需要大脑能够灵活切换状态,需要有很强的创意与放松,进入静息态。
34:39 用模拟城市宵禁举例来讲讲大脑中短程链接和长程链接是怎么回事。
36:54 有时候,人的直觉和决策是通过大脑把不同的经验和类比连接起来的,放松时更容易发现这些联系,就像解开一个难题的瞬间,所有线索突然对上了。
41:03 从诱导静息态拓展聊聊一项能提高“人类大脑精准控制”的技术——神经反馈技术,现已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和老年人记忆改善等多个领域。
47:11 屠龙博后时期做过的实验表明:冥想训练能帮助人更快地调节大脑频段,进入放松或冥想状态。
55:33 屠龙在教培公司时的一个小实验告诉大家,真正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不是专注力。控制情绪、调整状态比专注力更值得练。有很多能力的价值是超越专注力的。
01:00:54 如何辨别自己进入的静息态是不是对的?
01:02:15 过分追求专注力的提升类似于运动员过分消耗肌肉,没有任何放松。
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
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
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
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
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
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