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乐】
What is a youth, by 手嶌葵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追忆群星闪耀的日子
03:04 正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这个名字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熠熠生辉的集体记忆。然而,正是杨苡先生带着“平常心”的讲述,让我们意识到,它其实是一份少数人的精英体验。深知自己与那段历史的距离,我们反而更加仰望着那些群星闪耀的名字。
10:28 回首“百岁人生”:在杨苡先生众多的身份标签中,“百岁老人”是让我们最为震撼的一个。时间赋予了杨苡先生无数的体验和包容,而她则用惊人的记忆力战胜了时间。回忆里那些细碎却生动的细节,真正把时间雕塑成了专属于她的模样。
22:57 回应“翡翠年华”:这本书的外封面是草绿色的,内封面则是翡翠色。深深浅浅的绿色,仿佛在回应杨苡先生为中西十年取的名字——“翡翠年华”。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岁月的底色。从草绿到翡翠绿,这层层叠叠的色彩,是生命自然老去的层次。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个字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家族旧事》、《中西十年》、《从联大到中大(上)》和《从联大到中大(下)》。后三章比较集中地记录了杨苡先生前三十年的人生故事。
27:25 第130-131页,选自第二章《中西十年》之《“真笨”》:“中西的教育,更强调的是爱自己的国家,还有要为社会服务。”“我觉得中西十年我就是玩过来的。我姐老说我就知道玩,什么都是玩儿,我承认的确是贪玩,但另一方面课程没压力,活动丰富多彩,中西也允许玩儿,有一种轻松的氛围。”
从百年前中西的教育反思当下,我们会发现,如今的教育正变得更加极端。我们似乎正在丢失爱国和爱社会这份自然情感,以及玩乐的可能。无论是“热爱”还是“好玩儿”,都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由之上的。
38:00 第163-164页,选自第二章《中西十年》之《毕业季》:“典礼上全班人唱起了‘班歌’。这好像也是中西的传统,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歌,一般使用现成的曲子填上新词。我姐她们班的班歌是我哥写的,我们班的班歌是我姐给写的……”
毕业时的回忆是温柔的。从班服到班歌、花篮和纪念品,是学校的传承,也是家庭的传承。中西不仅在做教育,更在做美育。人格的滋养,正是通过这些细腻的美育达成的。这样的教育,也让杨苡先生在后来岁月的风雨中不会轻易破碎。
54:38 第171页,选自第二章《中西十年》之《苦闷》:“这一类的快乐消除不了我的苦闷,反而有时苦闷得更厉害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和那些参加抗日活动的同学过的完全是两种生活,在这样的大时代里过一种贵族小姐式的生活,我觉得很‘醉生梦死’”。
在这段文字中,十八岁的杨苡和老年的杨苡相遇了。这份难得的苦闷和自省,透露出杨苡先生一以贯之的真挚和坦荡。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突破自己肉体的局限,但精神其实可以拥有更充分的自由。
1:00:20 第281页,选自第三章《从联大到中大(上)》之《“害毛毛”》:“那时候年轻,只顾自己自卑了,没想到过大李先生也有可能有他的自卑和不自信,同时他又是个会替别人着想,可以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人。”
在书的编排里,杨苡先生的爱情呈现出经典的三段式:与大李先生一起制造的浪漫,与赵瑞蕻共同经营的责任,以及与穆旦自然产生的欣赏。其中,大李先生的故事是最为正面、最为充分的。相遇与分离,浪漫与思念,爱情未成,婚姻未果,但这份缠绕着的复杂感情,美丽极了。
1:19:37 第284页,选自第三章《从联大到中大(上)》之《玉龙堆》:“说联大好也没错,我是很喜欢联大自由、宽松的氛围的,联大的学生有一股朝气,我在昆明的头两年,特别是头一年,也是那氛围的一部分,但怀孕结婚以后就是另一回事,我与联大不是一体的了。”
杨苡先生在这里展现了两个小小的反叛。一是对西南联大身份标签的反叛,二是对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的反叛。对于杨苡先生来说,突如其来的孩子和奉子成婚并不那么美好,所以她在联大日子中的高光时刻并非大家以为的“收获了爱情”。即便如此,她依然努力“组合”着自己的生活,尽量面对。
1:32:42 第371-372页,选自第四章《从联大到中大(下)》之《两地分居》:“晚年时有记者采访,因为赵瑞蕻和我都是搞外国文学的,都译过书,就喜欢用上‘志同道合’这一类的好话。我常会更正说,我们是‘志同道不合’”。
杨苡先生对与赵瑞蕻关系的这种不加粉饰、无比清醒的表述,与她以大李先生为灵感创作《降旗》和《绿》这两篇小说的充分粉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那些小说文字中,情感被隐藏,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而在她对婚姻的自述中,却透出一种坦率与真实。感情真的就是这样复杂而磨人的啊。
第三部分:很有“人味儿”
1:47:05 书中除了文字的部分,还有大量的照片以及大段照片的注解,就好像是杨苡先生坐在我们身边,一手指着照片一边给我们讲照片里的故事。这些照片和大段注解更加丰富了这份阅读“口述”历史的体验。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