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1分钟
播放:
4,028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作为小说家的村上春树大家应该都很了解。作为当代日本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已经被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过。他的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作为一种现象,与二战之后日本社会、日本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很多的读者都喜欢村上的小说、村上的散文、村上营造出来那种独特的情调。而村上营造出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性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音乐品味与音乐选择。
除了作为作家的村上春树,他还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爵士、摇滚、古典,他无所不听,并且把这些音乐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与人物、故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音乐是村上的另一面。没有音乐加持,村上不会是现在的村上。
那村上春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这些音乐在他的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听音乐的时候,村上有哪些独特的追求?他的音乐品味又究竟如何?本期节目我们从他亲自撰写的《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看看村上的音乐品味和音乐选择。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顾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诗人,音乐人
微博 @顾悦老师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47 村上春树与音乐之间的深度联系
00:06:23 作家和音乐家之间的身份切换
00:11:47 村上春树小说中音乐的作用
00:16:30 作家在写作时如何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
00:18:39 如何通过文字来表现音乐
00:27:47 没有技术,只谈感觉,能不能理解好艺术作品
00:33:21 相比起其他媒介,黑胶的魅力和优势是什么
00:40:33 村上春树热衷于黑胶的原因
00:53:01 村上春树为什么如此喜爱西方的音乐
00:57:02 从书中选择的曲目来看,村上春树的音乐品味到底怎么样
01:05:33 还会不会出现和村上春树一样如此热爱音乐的作家
涉及作品:
村上春树
散文《村上春树的音乐世界》《无比芜杂的心绪》
小说《1Q84》 《海边的卡夫卡》 《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听风的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伦纳德·伯恩斯坦《未作回答的问题:伯恩斯坦哈佛六讲》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 448:II. Andante
结尾: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_Aria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除了作为作家的村上春树,他还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爵士、摇滚、古典,他无所不听,并且把这些音乐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与人物、故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音乐是村上的另一面。没有音乐加持,村上不会是现在的村上。
那村上春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这些音乐在他的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听音乐的时候,村上有哪些独特的追求?他的音乐品味又究竟如何?本期节目我们从他亲自撰写的《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看看村上的音乐品味和音乐选择。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顾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诗人,音乐人
微博 @顾悦老师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47 村上春树与音乐之间的深度联系
00:06:23 作家和音乐家之间的身份切换
00:11:47 村上春树小说中音乐的作用
00:16:30 作家在写作时如何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
00:18:39 如何通过文字来表现音乐
00:27:47 没有技术,只谈感觉,能不能理解好艺术作品
00:33:21 相比起其他媒介,黑胶的魅力和优势是什么
00:40:33 村上春树热衷于黑胶的原因
00:53:01 村上春树为什么如此喜爱西方的音乐
00:57:02 从书中选择的曲目来看,村上春树的音乐品味到底怎么样
01:05:33 还会不会出现和村上春树一样如此热爱音乐的作家
涉及作品:
村上春树
散文《村上春树的音乐世界》《无比芜杂的心绪》
小说《1Q84》 《海边的卡夫卡》 《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听风的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伦纳德·伯恩斯坦《未作回答的问题:伯恩斯坦哈佛六讲》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 448:II. Andante
结尾: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_Aria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2
13:04 人生就像复杂的乐谱,作想。写满了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以及许多奇妙的符号、意义不明的批注。很难正确地解读。即便解读出来,将它转换成正确的乐音,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和评价当中寄托的意义。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2
15:18 想写好故事,小说家该做的简单来说就是不要预设结论,而是精心地不断叠加假设。我们就像用双手托起熟睡的猫咪一般,把这些假设悄然托起来运走(每当使用“假设”这个词,我总是浮想起呼呼酣睡的猫咪的形象。温暖柔软湿乎乎,又浑然不觉的猫咪),在故事这个小小的广场中央,一个又一个地堆积起来。能否有效准确地挑选猫咪(即假设),能否自然巧妙地把它们堆积起来,就得看小说家的能耐了。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中的《何谓自己(或炸牡蛎的美味吃法)》

鸡尾包走糖
3个月前
上海
2
1:07:51 黑胶本身是唱片工业的产物,是现代唱片音乐中曲目时长限制的最早标准,几乎延用至今,现代一张唱片中,甚至一张专辑的曲目数量,单曲长短都是黑胶时代遗留下来的。不必将黑胶形而上化。对于理解音乐本身毫无意义。

一只馋佬胚
3个月前
上海
1
现在很多黑胶都是数字录音的。而且不管是黑胶还是cd都是经过混音的。你能听到的都是录音师想让你听到的声音而不是现场真实的声音。没有必要去把模拟和数字对立起来。cd本身就是比黑胶先进的技术。没必要捧一踩一。
buctsxk
3个月前
美国
1
42:45 如果就书里以及他别的随笔里提到的内容来说,村上对唱片的版本不是很在乎,他更喜欢非常便宜的廉价版本(此处版本指的是同一个专辑的不同国家/时间的版本,而不是不同乐团不同指挥的版本)

陈胖胖
3个月前
安徽
0
来啦来啦

Anon_
3个月前
浙江
0
前排!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0
06:47 很多人认为石黑一雄写作的深度和艺术性不如村上春树😯

酸辣阿门
3个月前
浙江
0
41:01 唱片の报恩

酸辣阿门
3个月前
浙江
0
43:43 古典乐の版本(作曲和演奏)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0
30:04 保有本心的前提下,越多的技术性、学术性的知识越能更好地帮助人理解作品
CircleOO
3个月前
四川
0
20:33 近期学界小说研究显学 小说的听觉研究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0
1:05:07 古典音乐🎶入门推荐:莫扎特、肖邦

瑞达不利欧
3个月前
上海
0
31:31 看过黄渊深写过《简爱》相关文章,印象非常深刻他不爱文学。著名村上译者爱不爱文学呢?
最悪世代
3个月前
广西
0
35:27 ✍👀【笔记】
“CD的出现几乎要了黑胶的命,但是流媒体的出现——Spotify、YouTube的出现——却救了黑胶,为什么呢?我这边简单说一个,凡是CD有,流媒体几乎都有;但是凡是黑胶有的,流媒体几乎都没有。所以这个黑胶跟流媒体是非常好的一个互补。”
藤原诗羽
3个月前
上海
0
黑胶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买一张胶可以买两三张 CD 了

苏木水火土
3个月前
美国
0
22:09 直接去听音乐 不就行了
尚尚或海洋
3个月前
江苏
0
想听听 音箱 耳机 功放等等发烧部分的东西,可以另开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