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嘉宾:

小方,青春90后,金融从业者,靠自己走出小城市扎根北京;

小顾,家庭顶梁柱,目前人在上海,有一个可爱的2岁娃,正为10%年化收益不懈努力中;

小刘,技术出身目前在国内某大厂,一个清醒的职场观察者,一个低点敢加仓的理性投资人;

小罗,听友老朋友,本期主持人,很有想法,但始终不承认自己爱抬杠的95后;

杨老,其实年纪并不大的四川人,资深基金经理,价值投资路上不断前行的求索者;

时间码,来自腾讯混元大模型(感觉总结的非常好!)

以下是基于播客文字内容重新梳理的时间码及对应讨论总结:

00:00-00:30 | 开场与流程说明

• **发言人**:杨老师、小罗

• **内容**:

杨老师开场介绍直播主题(年轻人稀缺品质、股市年化10%方法),小罗说明讨论形式为“去中心化”,即每位嘉宾自由发言、互相提问,流程包括自我介绍→话题讨论→自由问答。

00:31-01:07 | 嘉宾自我介绍

• **发言人**:小方、小顾、小刘

• **内容**:

1. **小方**:金融从业者(8年券商经验),关注投资与职业发展,自称“巴芒主义追随者”。

2. **小顾**:汽车行业从业者,37岁,投资基金多年,目标通过投资为子女储备教育/购房资金,设定年化10%收益目标。

3. **小刘**: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投资经历包括高点买入白酒新能源被套,现转向指数基金和价值投资学习。

01:08-02:10 | 杨老师点评基金投资误区

• **核心观点**:

1. 普通投资者易犯错误:

◦ 追短期业绩好的基金(如2021年热门基金后续表现差);

◦ 忽视基金底层逻辑(持仓、风格、基金经理能力)。

2. 观察发现:基金规模在2021年高点激增后腰斩,反映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波动的关联。

02:11-03:35 | 小顾分享投资目标与困惑

• **核心内容**:

1. 投资动机:为子女教育/购房储备资金,需实现20年年化10%收益。

2. 当前策略:配置价值型基金,但对基金经理选择和资产分配存在困惑。

03:56-05:13 | 小刘反思投资教训

• **核心观点**:

1. 曾因“聪明”追高白酒、新能源被套,后转向指数基金和价值投资。

2. 认知转变:投资需回归常识(如熊市加仓、远离泡沫),而非依赖短期博弈。

05:14-07:02 | 杨老师定义“年轻人稀缺品质”

• **核心关键词**:

1. **韧劲**:面对挫折不放弃(如男性易因面子放弃,女性更坚韧)。

2. **思维勤奋**:打破惯性思维,持续抽象思考(如数学、哲学训练)。

3. **长期主义**:避免短期功利主义,探索兴趣边界(如杨老师建议子女发现真实兴趣)。

07:03-09:55 | 小罗引入讨论框架

• **核心话题**:

通过Deepseek工具提炼三大讨论主题:

1. **个人成长**:年轻人稀缺品质;

2. **财富管理**:机构与个人的信任构建;

3. **职业选择**:如何在波动市场中选择托付的基金经理。

09:56-11:51 | 小方提问:当代年轻人稀缺的品质

• **延伸讨论**:

• 代际差异:60后勤劳、70后赶上改革红利、80后理性、90后多元化;

• 核心矛盾:物质优渥环境下,年轻人缺乏“突破舒适圈”的动力。

11:52-19:07 | 杨老师解析“韧劲”本质

• **关键论证**:

1. **韧劲 vs. 聪明**:

◦ 聪明是短期优势,但难以持久;

◦ 韧劲是长期壁垒(如雷军“示弱”背后的战略定力)。

2. **家庭影响**:

◦ 父母过度保护易削弱子女韧性;

◦ 提前进行“失败教育”(如分享身边失败案例)有助于培养抗压能力。

19:42-22:51 | 追问:韧劲是先天还是后天培养?

• **核心结论**:

• 韧劲受家庭环境影响(如父母性格传递);

• 后天可通过“思维按摩”培养(如提前模拟失败场景)。

22:52-24:55 | 小刘分享职场观察

• **核心观点**:

1. 职场区分度:

◦ 普通岗位:智商差异小,区分在“自省速度”和“皮实程度”;

◦ 高效人才:阿里“聪明、乐观、皮实、自省”四维标准。

2. 反例:过度追求“聪明”可能导致短视(如频繁跳槽)。

24:56-27:48 | 杨老师补充:勤奋与皮实的本质

• **关键比喻**:

• **勤奋**:分身体勤奋(易替代)和思维勤奋(稀缺);

• **皮实**:直面挫折的能力(如拒绝“玻璃心”)。

27:49-28:22 | 小罗总结第一部分

• **过渡引导**:从“个人品质”过渡到“职业选择”,提出问题: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值得长期托付?”*

28:23-33:49 | 小方提问:职业选择中的长期主义

• **延伸讨论**:

1. 避免线性思维(如“热门行业=好工作”);

2. 家庭压力导致错误配置(如父母反对子女从事艺术、写作)。

33:50-36:25 | 杨老师解析职业选择逻辑

• **核心原则**:

1. **兴趣优先**:通过挑战极限验证“真伪兴趣”(如理论物理需深入探索边界);

2. **社会需求动态性**:避免静态对标(如20年前国际金融热门,如今AI崛起)。

36:26-39:43 | 小罗补充:与优秀者为伍

• **核心观点**:

• 职业选择需关注团队价值观(如杨老师团队协作案例);

• “尊重与热爱”是合作基础(如负面情绪传染的危害)。

39:44-41:28 | 小顾认同“坚韧”重要性

• **简短表态**:

• 同意杨老师对“韧劲”的定义,未补充新观点。

41:29-49:31 | 杨老师深入讨论职业选择

• **关键论证**:

1. **“做对的事”优先**:选择符合价值观的领域(如与志同道合者共事);

2. **终身探索**:工作后仍需突破舒适圈(如杨老师从金融跨界投资、写作)。

49:32-49:33 | 小刘提问:兴趣、擅长与社会需求的平衡

• **问题核心**:

如何在三者冲突时取舍?(如喜欢写作但收入不稳定)。

49:34-55:14 | 杨老师解答:优先“做喜欢的事”

• **决策框架**:

1. **第一优先级**:做喜欢的事(如杨老师兼顾投资与创作);

2. **第二优先级**:通过实践提升“擅长”(如数学竞赛选手转型金融);

3. **动态调整**:社会需求是变量,个人兴趣是恒量。

55:15-57:13 | 小刘分享观察:多数人对工作“既不讨厌也不喜欢”

• **现象分析**:

• 国内职场现状:多数人处于“谋生”状态,缺乏热情;

• 投资领域同理:多数从业者仅追求“及格线”收益。

57:14-58:20 | 杨老师回应:国内职业生态困境

• **批判性观点**:

• 教育缺失:高中/大学阶段未引导兴趣探索;

• 短期功利主义:家长干预导致错误职业配置(如反对子女从事艺术)。

58:21-01:09:22 | 小顾转入投资话题

• **具体问题**:

• 当前配置价值型基金,目标20年年化10%,怎么才能做到;

• 询问操作建议(如是否需择时、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01:09:23-01:14:35 | 杨老师给出投资策略

• **核心建议**:

1. **战略层面**:

◦ 避免大错(如熊市低仓位、牛市高仓位);

◦ 远离散户扎堆的高波动板块(如TMT、军工)。

2. **战术层面**:

◦ 聚焦合理估值的优质资产(如A股长期年化8%的贝塔收益);

◦ 容忍短期落后(如2018年底部加仓案例)。

01:14:36-01:17:00 | 小刘追问:普通投资者如何实现10%年化*

• **补充路径**:

1. 指数基金+大周期择时;

2. 资产配置(如股债平衡);

3. 降低收益预期(如接受8%-10%为合理目标)。

**总结框架**

1. **个人成长**:韧劲>聪明,需打破思维惯性;

2. **职业选择**:兴趣驱动>短期收益,避免功利主义;

3. **投资策略**:战略定力>战术勤奋,远离散户陷阱。

加入星球社群,文字稿和PPT在知识星球社群内。

欢迎进入社群交流播客相关问题

【风险提示】:

本节目音频内容以及文字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一切问题咨询可联系(微信):cwzy20230605

主播...
小罗麦菲
鸠摩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