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9分钟
播放:
3,405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当我们在访古的过程中与古造像相遇的时刻,你有过怎样特别的感受吗?你有过长时间凝望古造像的经历吗?最近我在北京的胡同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古造像摄影展——《凝望》,在银闸胡同的一个小空间里,自由摄影师「迷路的长颈鹿」(AKA 鹿老师)和又又(AKA 鹿老师的太太双老师),把过往 6 年访古过程中拍摄的各种古造像和古建筑作品进行了整理和策展。
在探访古迹的过程中,鹿老师发现了很多迷失于荒野的古造像,被其中一些画面或造像所深深触动。他是这么描述这个感觉的:「当我穿越过茂密的古杉树林,进入一间废弃的佛堂自己就产生了一种『双眼被打开』的感觉。一尊浑厚雄健又秀美佛陀坐在黑暗之中,右手结说法印,默然望向虚空,似乎想要说什么却又沉默不语。我被这种氛围震撼到,站了许久以至于忘记了拿起相机。」自那种之后,他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是谁创造了这些造像?他们又为何要创造这些造像?」于是他萌生了通过相机和胶片,捕捉造像的精神气质的想法。
本期节目,我们和自由摄影师「迷路的长颈鹿」、又又一起,聊聊那些穿越时光的密林,凝望古造像、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奇妙时刻。
※ 欢迎在本期节目小宇宙评论区分享你「凝望古造像、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奇妙时刻和感受」,我们会抽取一位听友送出由鹿老师送出的一幅潭柘寺古塔作品。
想要预约此次展览的朋友,可以直接添加他们微信,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迷陆岛」。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0:25] 我们的「访古纪」不仅关注古迹本身,也期待链接到更多热爱访古的朋友
[01:02] 胡同里的古造像摄影展《凝望》
[04:40] 是自由摄影师,也是策展人、设计师、互联网工作者、访古爱好者
[06:08] 因为一本关于荒废寺庙的书,开始了自己在北京的访古之旅
[09:38] 穿越山西太原一处密林,看到荒野中的石窟,看到古造像完全不同的状态
[14:39] 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寺庙,形成了自己凝望造像、感受造像、拍摄造像的「仪式」
[16:38] 双老师被拉着一起去访古、凝望佛像的感受
[21:29] 当北京的造像已经不能满足,探访的脚步开始向河北以及南方延伸
[24:27] 造像的空间感,到底是指什么?响堂山石窟和云冈石窟里的空间感
[30:28] 为什么最后决定要把「古造像」作为自己拍摄的主题?
[35:36] 北京香山碧云寺五百罗汉堂中的「撕脸」罗汉,特别推荐!
[36:55] 今天的古造像依然是「活着的」,因此它此刻所身处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38:33] 谁在造像?为什么要造像?今天还有谁在做造像?为什么还会坚持手工造像?
[49:00] 石家庄龙窝寺石窟拍摄的经历:背着梯子上火车,爬进国道边的洞里去拍摄
[53:57] 为什么选择黑白照片?为什么选择胶片拍摄?
[55:34] 拍造像其实是在与自己对话,选择作品展览更是对自我的回望
[1:01:01] 开始着手新的拍摄项目,关于河流、时间、记忆
[1:03:51] 所谓坏天气对访古或许是个好事儿!是氛围感的加成。
[1:05:08] 时间,是创作的母题,是探索的方向
p.s. 让鹿老师最初踏上访古路的那本书是《北京寺庙》(张铭 绘、撰文)
>《凝望》展览现场(by 鹿老师)
>太原深山之中那个需要穿过荆棘丛林才能抵达的石窟(来自鹿老师小红书@长颈鹿的旅行日记)
>《凝望》摄影展部分作品(by 鹿老师)
>北京香山碧云寺五百罗汉堂中的“撕脸”罗汉
>《凝望》摄影展中拍摄的云冈石窟、今天的造像师傅等(by 鹿老师)
>《凝望》摄影展序言(by 鹿老师)
>《凝望》摄影展中展出的安岳石窟(来自鹿老师小红书@长颈鹿的旅行日记)
>《凝望》摄影展中拍摄的部分“造像生活的环境”作品(by 鹿老师)
【节目主播/制作】
主播/制作:VC
微博:@VividCrystal https://weibo.com/u/1241505120
小红书:@午夜飞行VC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72a84ee50c4b435fe74744e
【节目互动】
微博:@午夜飞行Official https://weibo.com/u/7298580324
公众号:午夜飞行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欢迎加入听友群】
入群方式 A:微信添加小助手 Amber (ID: hellomarcast),拉你入群
入群方式 B:关注公众号「午夜飞行」 ,回复「听友群」三个字,即可获取入群通道
【本集音乐】
Music credit:
1. Turkey Talk - Echoes of Nature
2. Wait - Otto A Totland
3. 记忆~Intro~ - α·Pav
4. ζ - α·Pav
【节目出品】
本播客由 Marcast Media 制作出品,也欢迎你订阅收听 Marcast 旗下的其他播客节目。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 小红书:@Marcast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e53be6400000000010003bb
- 公众号:Marcast
- 微博:@Marcast https://weibo.com/u/2743283854
- 进听友群请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每周一封精选英文播客内容分享,为你提取、总结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知识、经验、工具、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和视野,每周一上午发送,订阅地址:https://beads.beehiiv.com
© 2025 Marcast Media
在探访古迹的过程中,鹿老师发现了很多迷失于荒野的古造像,被其中一些画面或造像所深深触动。他是这么描述这个感觉的:「当我穿越过茂密的古杉树林,进入一间废弃的佛堂自己就产生了一种『双眼被打开』的感觉。一尊浑厚雄健又秀美佛陀坐在黑暗之中,右手结说法印,默然望向虚空,似乎想要说什么却又沉默不语。我被这种氛围震撼到,站了许久以至于忘记了拿起相机。」自那种之后,他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是谁创造了这些造像?他们又为何要创造这些造像?」于是他萌生了通过相机和胶片,捕捉造像的精神气质的想法。
本期节目,我们和自由摄影师「迷路的长颈鹿」、又又一起,聊聊那些穿越时光的密林,凝望古造像、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奇妙时刻。
※ 欢迎在本期节目小宇宙评论区分享你「凝望古造像、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奇妙时刻和感受」,我们会抽取一位听友送出由鹿老师送出的一幅潭柘寺古塔作品。
想要预约此次展览的朋友,可以直接添加他们微信,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迷陆岛」。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0:25] 我们的「访古纪」不仅关注古迹本身,也期待链接到更多热爱访古的朋友
[01:02] 胡同里的古造像摄影展《凝望》
[04:40] 是自由摄影师,也是策展人、设计师、互联网工作者、访古爱好者
[06:08] 因为一本关于荒废寺庙的书,开始了自己在北京的访古之旅
[09:38] 穿越山西太原一处密林,看到荒野中的石窟,看到古造像完全不同的状态
[14:39] 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寺庙,形成了自己凝望造像、感受造像、拍摄造像的「仪式」
[16:38] 双老师被拉着一起去访古、凝望佛像的感受
[21:29] 当北京的造像已经不能满足,探访的脚步开始向河北以及南方延伸
[24:27] 造像的空间感,到底是指什么?响堂山石窟和云冈石窟里的空间感
[30:28] 为什么最后决定要把「古造像」作为自己拍摄的主题?
[35:36] 北京香山碧云寺五百罗汉堂中的「撕脸」罗汉,特别推荐!
[36:55] 今天的古造像依然是「活着的」,因此它此刻所身处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38:33] 谁在造像?为什么要造像?今天还有谁在做造像?为什么还会坚持手工造像?
[49:00] 石家庄龙窝寺石窟拍摄的经历:背着梯子上火车,爬进国道边的洞里去拍摄
[53:57] 为什么选择黑白照片?为什么选择胶片拍摄?
[55:34] 拍造像其实是在与自己对话,选择作品展览更是对自我的回望
[1:01:01] 开始着手新的拍摄项目,关于河流、时间、记忆
[1:03:51] 所谓坏天气对访古或许是个好事儿!是氛围感的加成。
[1:05:08] 时间,是创作的母题,是探索的方向
p.s. 让鹿老师最初踏上访古路的那本书是《北京寺庙》(张铭 绘、撰文)
>《凝望》展览现场(by 鹿老师)
>太原深山之中那个需要穿过荆棘丛林才能抵达的石窟(来自鹿老师小红书@长颈鹿的旅行日记)
>《凝望》摄影展部分作品(by 鹿老师)
>北京香山碧云寺五百罗汉堂中的“撕脸”罗汉
>《凝望》摄影展中拍摄的云冈石窟、今天的造像师傅等(by 鹿老师)
>《凝望》摄影展序言(by 鹿老师)
>《凝望》摄影展中展出的安岳石窟(来自鹿老师小红书@长颈鹿的旅行日记)
>《凝望》摄影展中拍摄的部分“造像生活的环境”作品(by 鹿老师)
【节目主播/制作】
主播/制作:VC
微博:@VividCrystal https://weibo.com/u/1241505120
小红书:@午夜飞行VC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72a84ee50c4b435fe74744e
【节目互动】
微博:@午夜飞行Official https://weibo.com/u/7298580324
公众号:午夜飞行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欢迎加入听友群】
入群方式 A:微信添加小助手 Amber (ID: hellomarcast),拉你入群
入群方式 B:关注公众号「午夜飞行」 ,回复「听友群」三个字,即可获取入群通道
【本集音乐】
Music credit:
1. Turkey Talk - Echoes of Nature
2. Wait - Otto A Totland
3. 记忆~Intro~ - α·Pav
4. ζ - α·Pav
【节目出品】
本播客由 Marcast Media 制作出品,也欢迎你订阅收听 Marcast 旗下的其他播客节目。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 小红书:@Marcast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e53be6400000000010003bb
- 公众号:Marcast
- 微博:@Marcast https://weibo.com/u/2743283854
- 进听友群请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每周一封精选英文播客内容分享,为你提取、总结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知识、经验、工具、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和视野,每周一上午发送,订阅地址:https://beads.beehiiv.com
© 2025 Marcast Media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柚子咧
4个月前
北京
9
上周去大同,被云冈石窟惊艳到,站在佛像面前,只觉得自己如此渺小。面对那样的高度,我想象一千年以前的工匠们在此工作和雕刻,他们把自己对美和信仰的理解,从他们的指尖和劳动中逐渐显现。后来在善化寺坐着,感觉内心安心又平静。在其中一个寺庙中看到一句话:“天地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大光明藏中没有谁不是谁”,心里一惊。说不上来,就觉得好像人生可以很简单的,是吧。

午夜飞行VC
4个月前
北京
8
这期节目上线的今天,是林徽因教授逝世七十周年。感谢曾经的她和他们,走出了一条与古老的建筑和文明对话的路。

Type-D
4个月前
北京
4
我去年冬至去了义县的奉国寺,走入大雄殿时看到斜阳打在磨的发光的石板上,螺旋上升的檀香若隐若现,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平静。当抬头看到七尊“过去七佛”时,刹那间(0.018秒)被击中大为震撼,被触动也许是因为佛像的巨大伟岸,恢弘气势;是与佛对视时,感受到佛的智慧悲悯;是梁架上的飞天彩绘与佛像、石碑、壁画所组成的多重时空营造的神秘场域。落在佛像面容上的尘埃,像是凝固的记忆,一念之间让我跨越千年,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更像是在时间深处的“久别重逢”。

午夜飞行VC
4个月前
北京
4
※ 欢迎在本期节目小宇宙评论区分享你「凝望古造像、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奇妙时刻和感受」,我们会抽取一位听友送出由鹿老师送出的一幅潭柘寺古塔作品。

Marcast
4个月前
浙江
3
🎧这一期,我们通过鹿老师的影像视角来探访古迹

吃惊夜航船
3个月前
江苏
3
天啊好感动🥺

wangnaw
4个月前
上海
2
对于有情生命,时间就是最无情的小偷;
对于古建筑和古造像,可能因为凝聚了匠人的信仰和心血,时间仿佛变成了最丰富的养分,日复一日滋养着他们的灵性。
暖秋秋儿
4个月前
浙江
2
听男声要把音量调到98 %听女声要把音量调到35%⊙︿⊙

可可乐乐她大
4个月前
山西
2
特别好

冈波斯日记
4个月前
福建
1
来了🛋️

不爱吃面爱吃卤煮
4个月前
未知
1
来了

非非_马扎儿电波
4个月前
北京
1
06:36 非常喜欢这期节目♥️♥️♥️

柳蛋
4个月前
陕西
1
50:17 哈哈哈,像挖墓的

飞鸟髻
4个月前
陕西
1
西郊有密林
shelly_KEE0
4个月前
广东
1
鹿老师,很棒!👍这何尝不像是一场自己的修行…礼佛,默默对话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我放在野区的蓝呢
4个月前
天津
1
查了一下展览已经结束了,太可惜了

发条熊大猫
4个月前
四川
1
踏过田埂,拨开翠竹,一尊南宋的释迦牟尼摩崖造像蓦然矗立眼前。六米高的佛像身披圆领通肩袈裟,赤足立于莲座,残损的双手与斑驳的面容诉说着千年风霜。他低垂眼帘,螺髻间仿佛凝结着未散的梵音,目光穿透竹叶筛落的光影,悲悯如静水深流。此刻,荒芜的危岩与坍塌的佛寺褪作虚影,唯有那双半阖的眸子,在竹林簌响中与来者对视,恍若南宋开禧三年的秋光再度漫过岩壁:北伐失利的烽烟、匠人凿石的虔诚、香火明灭的轮回,皆化作山风掠过袈裟的褶皱,将历史的喟叹与禅意的永恒,轻轻印在朝圣者的眉间心上。
——观资中秦家岩摩崖造像有感。

晓晗Han
4个月前
上海
1
哈哈哈,去完龙门石窟来听这期,也是蛮契合的。清明期间,东山有个看经寺刚开放给游客。走到东山那边实在是走不动了,在纠结要不要去看下这个窟。最后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咬着牙还是去了。收获非常多,看经寺是唯一一个龙门石窟里,游客能够走到石窟里面参观的洞窟,近距离看了石窟中央的佛像和两壁的雕刻。虽然脚底板疼,但还是非常开心🥳
bh1530
4个月前
北京
1
36:17 撕脸这里频道对上了,真好!!
列夫娜琶龙斯基
4个月前
北京
0
男生的声音像窃窃私语 调大音量的话女主持人声音又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