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哲学的概念中,有一句源自庄子的“无用之用”之说,中国哲学的起源是研究人性以及人和人的关系的,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这些学派自成立后经由不同时代的智者延伸和拓展而流传下来,如今我们来看这些学派的知识并不能增加我们可用于实际的技术知识,但是它们却给我们一种观点,是对世界和人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在以利益为目的导向的时代,我想分享一些看起来并不能带来利益价值的书籍和知识,也许,可以偶尔放下功利,让思绪畅游一会儿。
第一本书我想分享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今天是第一期,司马谈将古代哲学家分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道家)六大学派;第一期我们先来分享“儒家”、“墨家”、“名家”。
儒家思想
孔子:儒家创始人,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提倡 “仁爱”“有教无类”,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其 “十五而志于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体现个人修养历程,“知命” 是认识并接受必然性和不可控性。
孟子:代表理想主义一翼,提出 “性善说”,认为人性 “四端” 是仁、义、礼、智的起点,“心” 是人性善的源泉,“浩然正气” 是成圣的必要条件。
荀子:代表现实主义一翼,提出 “性恶说”,认为人性本恶,善需后天努力。强调社会控制,礼调节欲望,乐是道德教育工具。
墨家思想
墨家概述:创建者墨子是侠士,墨者团体纪律严格,首领为 “钜子”。哲学观是兼爱和功利主义,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通过超自然和政治手段实现兼爱。
名家思想
名家概述:以 “辩者” 闻名,英文有多种译法,冯先生建议译为 “The School of Names”。
代表人物及观点:邓析注重 “名” 不注重 “实”;惠施主张 “合同异”,提出 “十事” 强调相对性;公孙龙强调 “名” 的绝对性,有 “离坚白”“白马非马” 等命题。
01:02书籍简介
08:35儒家介绍
23:44墨家介绍
33:48名家介绍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