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哲学的概念中,有一句源自庄子的“无用之用”之说,中国哲学的起源是研究人性以及人和人的关系的,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这些学派自成立后经由不同时代的智者延伸和拓展而流传下来,如今我们来看这些学派的知识并不能增加我们可用于实际的技术知识,但是它们却给我们一种观点,是对世界和人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在以利益为目的导向的时代,我想分享一些看起来并不能带来利益价值的书籍和知识,也许,可以偶尔放下功利,让思绪畅游一会儿。
第一本书我想分享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今天是第一期,司马谈将古代哲学家分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道家)六大学派;第二期我们来分享“道家”、“阴阳家”、“法家”。
道家思想: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强调不过度,不走极端。老子提倡“去甚,去奢,去泰”,即去除过分、奢侈和极端。这些思想源自“反者道之动”的总学说。“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少为,不违反自然。无为是严格限制在必要、自然范围内的处世态度。强调“顺德”,顺乎个人德性而行,不作人为努力。提倡以“朴”为生活指导原则,摒弃过多欲望。 庄子:庄子描述的至人、神人、圣人达到绝对幸福状态。他们超越事物区别,无己,与道合一。应该从道的观点看事物,消除“是”与“彼”的对立。
阴阳家思想:
《洪范》——五行概念:提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但仍是粗糙观念,指实际物。 天人感应:君主恶行引起“天”发怒,导致异常自然现象。 机械论解释:君主恶行自动造成自然界混乱。
《月令》——宇宙结构:解释时间和空间的宇宙结构,与人类行为密切联系。规定天子按月行事,如孟春之月应行庆施惠,禁止伐木等。季节与方位:四季与四方配合,春东、夏南、秋西、冬北。认为昼夜变化影响人类行为。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是在中华帝国版图扩展,统治者需要新的统治法术的背景下产生的。法家主张通过治理大国的法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一人之手。法律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法律的制定、颁布和执行应明确主体及对象。强调“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打击特权,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00:35道家介绍
21:00 阴阳家介绍
31:55法家介绍
37:15法家和道家的相似之处
38:26法家和儒家的不同处
43:45冯先生认为先历史发展局与近代历史发展相似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