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20分钟
播放:
3.21万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在哪?我还能否相信被赋予的认同感,和被消费的爱?
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人每天会产生超过6000个”想法“(www.nature.com)。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想法有多少是你自己产生的,又有多少是你所接收到信息赋予你的?
你有没有听过高水平的辩论赛,辩手的一席话似乎就足以让观众的想法180度转向。那么什么是真实?为什么宗教的世界观对于信徒来说切实存在,而对于无神论者又难以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真实的东西,另一个人看来却仿佛可笑?你有没有喜欢上过一个电影、动漫、游戏中的人物,觉得他们就在自己身边?或者对一个品牌产生好感甚至忠诚,觉得这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这又和信徒有什么区别?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而这些思辨似乎都会指向一个问题,”相信“是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倪湛舸老师对谈,来和她一起从人文学者的角度聊聊现实和虚构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又是如何“相信”的?
本期你会听到
倪湛舸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
芝加哥大学宗教与文学博士、前哈佛大学神学院客座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The Pagan Writes Back,并创作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以及历史小说《莫须有》
近期研究关注中国宗教与网络小说
李天宇 大白
媒介研究者(主要兴趣:科技史、动画与电子游戏)
李天域 Jack
主业有三家公司,主要在服装行业,目前年营收超过千万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从事实信念、虚构想象、宗教信仰这三种经常叠加在一起的”相信“是什么开始聊起,聊到了:宗教和科学控制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商业、品牌、文化作品等如何通过“相信”来控制你的钱包、劳动、认知和爱?资本主义的新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情绪变成了商业追逐的新目标?我们在购买的到底是商品,还是某种想象?
节目的最后,倪教授探讨了修真小说所反映的中国人对于”升级“的痴迷可能是导致内卷的原因之一,以及虚构背后人们渴望善恶有报的愿景所具有的真实的力量。
本期节目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相信你也一定能有所收获。那就请你和我们一起加入这场关于真实、虚构,以及”相信“的游戏吧!
结语
天宇:倪老师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她总是能用精准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解释清楚,相信这一点你也一定感同身受。
就像我们在节目里说的,尽管我们的业余时间、我们的理想和爱或许都已经成为了被资本剥削的对象,但我们仍然有无法被剥夺的情动,这是无比珍贵的。我正在制作(录制和书写中)的,和你正在消费的,都是一档经过封装的节目。它固然需要在数字内容的海洋中与无数节目争夺流量,但也正因为此,我们聊天时许多快乐与思考的瞬间才能够超越当时的时空和我们自身的存在,能有一些和你产生共鸣的可能。
因为这真实存在的力量来源于我们在虚拟空间的交互,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相信。
扩展阅读(由倪湛舸教授提供)
关于模仿、宗教信仰、玄学
Kendall Walton, Mimesis as Make-Believe: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Neil Van Leeuwen, Religion as Make-Believe: A Theory of Belief, Imagination, and Group Identity
Theodor Adorno, The Stars Down to Earth
John and Jean Comaroff, “Ocuult Economies, Revisited”
Christopher Patridge, “Occulture and Everyday Enchantment”
关于创意资本主义
Brian Moeran and Timothy de Waal Malefyt ed., Magical Capitalism: Enchantment, Spells, and Occult Practices in Contemporary Economies
Guiseppe Cocco and Barbara Szaniecki ed., Creative Capitalism, Multitudinous Creativity: Radicalities and Alterities
关于小说、虚构性、历史小说
Gallagher, Catherine. "The Rise of Fictionality". The Novel, Volume 1: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edited by Franco Morett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336-363.
Zeitlin, Judith T.. "Xiaoshuo". The Novel, Volume 1: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edited by Franco Morett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249-261.
Saba Mahmood, “Azazeel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Fiction in Egypt,”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13) 65 (3): 265–284.
关于修真小说
Ni, Zhange. 2020. "Xiuzhen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Fantasy: Science, Religion, and the Novels of Magic/Supersti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ligions 11, no. 1: 25.
Ni, Zhange. 2020. ““REIMAGINING DAOIST ALCHEMY, DECOLONIZING TRANSHUMANISM: THE FANTASY OF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Zyg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55(3), 748–771
Feher, Michel. "Self-appreciation; or, the aspirations of human capital." Public Culture 21.1 (2009): 21-41.
本期节目制作
王一山(制片人)
在洋(节目剪辑)
Alan(节目运营)
TIANYU2FM的理念:每期对谈有价值的声音
我们是天宇和天域,是挚友,也是一起求知的伙伴。这是一档为了开拓眼界,走出自我局限而设立的播客,我们通过与人的对谈来与未知的领域及知识互动。
主持人简介
天域 | 杰激(声音偏高):服装电商公司创始人、UnDeR20合伙人(小红书:李天域 Jack)
天宇 | 大白(声音偏低):从事中日流行文化与媒介研究(文章见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网易新闻历史频道等)
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人每天会产生超过6000个”想法“(www.nature.com)。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想法有多少是你自己产生的,又有多少是你所接收到信息赋予你的?
你有没有听过高水平的辩论赛,辩手的一席话似乎就足以让观众的想法180度转向。那么什么是真实?为什么宗教的世界观对于信徒来说切实存在,而对于无神论者又难以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真实的东西,另一个人看来却仿佛可笑?你有没有喜欢上过一个电影、动漫、游戏中的人物,觉得他们就在自己身边?或者对一个品牌产生好感甚至忠诚,觉得这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这又和信徒有什么区别?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而这些思辨似乎都会指向一个问题,”相信“是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倪湛舸老师对谈,来和她一起从人文学者的角度聊聊现实和虚构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又是如何“相信”的?
本期你会听到
倪湛舸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
芝加哥大学宗教与文学博士、前哈佛大学神学院客座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The Pagan Writes Back,并创作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以及历史小说《莫须有》
近期研究关注中国宗教与网络小说
李天宇 大白
媒介研究者(主要兴趣:科技史、动画与电子游戏)
李天域 Jack
主业有三家公司,主要在服装行业,目前年营收超过千万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从事实信念、虚构想象、宗教信仰这三种经常叠加在一起的”相信“是什么开始聊起,聊到了:宗教和科学控制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商业、品牌、文化作品等如何通过“相信”来控制你的钱包、劳动、认知和爱?资本主义的新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情绪变成了商业追逐的新目标?我们在购买的到底是商品,还是某种想象?
节目的最后,倪教授探讨了修真小说所反映的中国人对于”升级“的痴迷可能是导致内卷的原因之一,以及虚构背后人们渴望善恶有报的愿景所具有的真实的力量。
本期节目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相信你也一定能有所收获。那就请你和我们一起加入这场关于真实、虚构,以及”相信“的游戏吧!
结语
天宇:倪老师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她总是能用精准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解释清楚,相信这一点你也一定感同身受。
就像我们在节目里说的,尽管我们的业余时间、我们的理想和爱或许都已经成为了被资本剥削的对象,但我们仍然有无法被剥夺的情动,这是无比珍贵的。我正在制作(录制和书写中)的,和你正在消费的,都是一档经过封装的节目。它固然需要在数字内容的海洋中与无数节目争夺流量,但也正因为此,我们聊天时许多快乐与思考的瞬间才能够超越当时的时空和我们自身的存在,能有一些和你产生共鸣的可能。
因为这真实存在的力量来源于我们在虚拟空间的交互,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相信。
扩展阅读(由倪湛舸教授提供)
关于模仿、宗教信仰、玄学
Kendall Walton, Mimesis as Make-Believe: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Neil Van Leeuwen, Religion as Make-Believe: A Theory of Belief, Imagination, and Group Identity
Theodor Adorno, The Stars Down to Earth
John and Jean Comaroff, “Ocuult Economies, Revisited”
Christopher Patridge, “Occulture and Everyday Enchantment”
关于创意资本主义
Brian Moeran and Timothy de Waal Malefyt ed., Magical Capitalism: Enchantment, Spells, and Occult Practices in Contemporary Economies
Guiseppe Cocco and Barbara Szaniecki ed., Creative Capitalism, Multitudinous Creativity: Radicalities and Alterities
关于小说、虚构性、历史小说
Gallagher, Catherine. "The Rise of Fictionality". The Novel, Volume 1: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edited by Franco Morett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336-363.
Zeitlin, Judith T.. "Xiaoshuo". The Novel, Volume 1: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edited by Franco Morett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249-261.
Saba Mahmood, “Azazeel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Fiction in Egypt,”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13) 65 (3): 265–284.
关于修真小说
Ni, Zhange. 2020. "Xiuzhen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Fantasy: Science, Religion, and the Novels of Magic/Supersti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ligions 11, no. 1: 25.
Ni, Zhange. 2020. ““REIMAGINING DAOIST ALCHEMY, DECOLONIZING TRANSHUMANISM: THE FANTASY OF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Zyg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55(3), 748–771
Feher, Michel. "Self-appreciation; or, the aspirations of human capital." Public Culture 21.1 (2009): 21-41.
本期节目制作
王一山(制片人)
在洋(节目剪辑)
Alan(节目运营)
TIANYU2FM的理念:每期对谈有价值的声音
我们是天宇和天域,是挚友,也是一起求知的伙伴。这是一档为了开拓眼界,走出自我局限而设立的播客,我们通过与人的对谈来与未知的领域及知识互动。
主持人简介
天域 | 杰激(声音偏高):服装电商公司创始人、UnDeR20合伙人(小红书:李天域 Jack)
天宇 | 大白(声音偏低):从事中日流行文化与媒介研究(文章见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网易新闻历史频道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予你ya
4个月前
江西
49
💛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正好听到这一期,真好🥹
👀课代表来了
✨逐字稿和思维导图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方便大家随时查看(麻烦大家顶我上去让更多人看到)
❤️有需要的听友自行取用(复制到手机浏览器打开保存即可)
🔗:https://pan.quark.cn/s/0332a1890eb7

HD489184
4个月前
福建
26
1:52:01 哈哈 可以调回一倍速再听一遍 非常好的总结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想,就所谓的虚构,它就是物质的动态,而我们的真实就是已经被这种社会所捕捉到的已经成体系的这样一个物质,而这就回到了这个马克思主义说的物质基础的那个物质,而虚构呢是物质的没有办法被人类社会所控制的那一部分,它一直在流变中,然后呢它一直在动态地生成,而这个生成它会有各种形式,然后进入到我们的所谓的经典唯物主义所描述的这种经济基础啊,这种社会生活呀,然后呢它就会被叫做这个虚构,然后叫做各种各样的信,尤其是这个fictional imagining religious credence,而这些信在我看来哈,咱们最后在唯物主义一下,它其实呢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动态。这个世界本身是在变化的,就是我们做的虚构,我们通过虚构再回到这个世界,想要改变它,但是我不能忘记一点,我们始终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世界的流变的一部分,所以虚构就是世界不被人所控制的动态”
倪湛舸
4个月前
美国
21
大家好,我来贡献一个提纲,也欢迎大家来提问来讨论!这期播客思路很清晰,就是解释为什么社会生活就是一场“假作真来真亦假”、大家都置身其中的游戏,我们从分析哲学那里的Mimesis as Make-believe 讲到了宗教学的Religion as Make-Believe, 介绍了现在的本体论层面的多元世界观,还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新精神的研究, 余英时、韦伯、布唐斯基等等正好讨论了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贸易、工业和信息。

芋圆椰椰
4个月前
安徽
18
1:39:55 “中国的宗教是教育”

森渊
4个月前
四川
12
44:41 新资本主义的工资是爱,精辟
白灼芥兰
4个月前
广东
8
之前是在张秋子老师的书里知道倪湛舸老师的。正准备拜读倪老师的作品,最喜欢的播客就邀请了倪老师对谈,话题也是我很感兴趣的。我想我会很喜欢这一期,准备找个整块的时间听嘿嘿

大盗崔人佬
4个月前
山西
6
44:59 😭为爱发电。那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人如果不需要通过外在动机(如,报酬)或者内在动机(自我实现)获得生命意义感,那人活着干嘛。感觉嘉宾探讨了资本主义的问题,当今数字资本主义中人类社会的困境,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困境,并且用“反叛”例如打工人,牛马,数据女工,这样的方式去调侃,缓解客体化处境对我们真实自我的损失。但这样的方式反而又可以被商业化。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们如何去讨论自身存在。
久期
4个月前
江苏
5
大部分中国人应该算不可知论者。
1.不可知论者:认为神的存在与否无法被证实或证伪,人类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对神的存在做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他们既不坚信神存在,也不坚信神不存在,持一种中立和怀疑的态度。
2.无神论者:明确否认神的存在,认为没有任何科学或逻辑上的证据支持神的存在,因此神是不存在的。

霜雪明
4个月前
广东
5
33:41 你蹲坑忘拿手机的时候,洗发水成分表都可以是一种娱乐形态。壁画文化产品贫乏的当年,大概已经很有趣了🌝

乐观学研究员
4个月前
四川
5
听了两遍 很有意思 嘉宾的精神世界好丰茂 这个节目也是两位主播还有我们听众的一个方便法门😉
HD802495i
4个月前
山西
4
这个老师真好啊!内容丰满、有趣、有深度,还非常具有表达欲,这表达欲就是生命力啊
Truemen
4个月前
重庆
3
26:10 就不能把英文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吗?

匿一个名
4个月前
福建
3
27:08 为什么说是宗教“让出”了本体认识论的功能 而不是因为它不足以承担这部分功能而不被选择呢呢

耳朵是脑子的耳朵
4个月前
上海
2
18:53 宗教确实被科学取代了,年轻人把科学当迷信一样相信

狸花猫琪琪形态
4个月前
美国
2
58:25 一直都觉得徒步、骑行、马拉松是经典资本主义的产物。不仅从工作上奴役你,还通过工作之外的休闲生活赚取你的钱财。期待廉价户外产品市场!!
VeggietX
4个月前
北京
2
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再版了,准备买来读一读

月海女士
4个月前
北京
2
33:22 老师好可爱耶,还做足了功课!

jo_shen21
4个月前
江苏
2
20:02 我理解的科学可以证伪,也是一个动态的认识体系,是会修正和前进的。“牛顿”的科学和现在“现在”的科学“不同”,就体现了这些特性啊
拾到一
4个月前
广东
2
好喜欢这期的嘉宾
精分本人
4个月前
四川
2
第一次觉得嘉宾不是播客的参与者,而是共创者,老师好有亲和力啊,会和主持人一起,为观点的碰撞兴奋,太和谐了
我是大波比
3个月前
江苏
1
以下是我作为一个玄学从业者的笔记整理:
【关于「相信」的祛魅与重构】
1. 科学推翻自己的速度,比玄学迭代更快。 牛顿力学到量子纠缠的坍塌,反而让佛教的「物质意识分层」、道家的「炁论」显露出另一种解释力——科学越走向不确定性,玄学曾描述的世界动态越显真实。
2. 修真小说里「升级系统」的集体痴迷,像极了命理圈的「十年大运」叙事。我们都试图把无常压进确定性的模具,只不过有人用星盘,有人用金丹。
3. 品牌卖生活方式的本质,与寺庙兜售开光法器并无不同。当资本主义开始量化情绪价值,风水师用罗盘丈量能量场域的生意经,这怎么不算是古代巫术的赛博体呢~
作为占星师,我常在咨询中目睹这样的时刻:案主捧着星盘追问某个相位是否注定厄运,或许玄学从业者的现代使命是:守护最后那点「不可被算法收编的灵性混沌」。#就像量子物理终于承认观测本身改变现实(占卜的终极意义不在预言而在唤醒观测者改变轨迹的觉知)
喜欢倪教授那句:「虚构是世界的流变,而真实只是被暂时固化的涟漪。」

浮熔游响红_
4个月前
北京
1
这期好棒!感觉接触了很多新东西

阿噜弗煤
4个月前
上海
1
1:56:54 好喜欢这一期!听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