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乐】
Lost, by Bülow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意料之外的“虚构”
00:31 封面设计:灰底上的几抹蓝色,是一只空荡荡小纸船映照出了无垠的天空和浩瀚的大海。
00:36 中文译名:尽管中文译名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德文的原始韵味,但当我们从书中走出来时,却能深刻感受到中文译名里的深意。其中,“时”代表当下的时间,“世”代表身处的世界,“逝”则代表那些逝去的故事。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是对生命、时间和记忆的深刻凝视。
08:03 难民题材:这是一个关于难民的故事,但它却在一个虚构的空间展开。这个叙事方式的选择,为一个本应沉重的非虚构题材,搭建起了一个无比完美的结局。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近22万字,被分成55个不记名的小章节。
26:28 第37页,花园里的黑暗:“在这里,时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度,一季又一季,你总能回到故乡......黑暗,哪怕是在花园里被驯服的黑暗,也能短暂地把他这样的人变成一只脆弱的动物。”
在花园的黑暗中,时间变得具象化,它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一个可以反复进入的国度。这份超越日常的宁静与深邃会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冷静不是冷漠地旁观,而是允许一切发生。
34:08 第49-50页,一连串问题:“小时候在什么样的房子里长大?父母是怎么相识的?家里有电视吗......”
这是一连串问题,一连串好奇,也是一连串的关心,更是一份诚挚的邀请,邀请读者进入。
48:10 第125-126页,对绩优主义(Meritocracy)的反思:“......这到底是谁的功劳?如果这种繁荣不能归功于他们自己的努力,那么同样的,难民也不该为他们的境况恶化而受到指责。”
这段文字反思了绩优主义的内在逻辑。绩优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能力+努力=成功”。然而,这种观点完全忽略了外部环境和先天条件对个人成功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优越生活并非完全由其自身努力所决定,那么同样,难民的困境也不应仅仅归咎于他们自身。
59:57 第162页,“彻底的随意性”:“奥萨罗伯在弹的不是巴赫,不是莫扎特,不是爵士或布鲁斯,但是理查德听到了奥萨罗伯的倾听,这样的倾听赋予这些扭曲的、倾斜的、粗糙的、踉跄的、不纯净的音符以一种彻底的随意性,但依旧很美。”
这里的每一声琴音,都会是一个难民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应该充满了坎坷与磨难,充满了无奈与挣扎。理查德决定去聆听这些扭曲的、倾斜的、粗糙的、踉跄的、不纯净的人生故事,并将它们悉心安置。理查德的选择,不仅是此刻对音乐的解读,更是未来对这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的尊重与理解。
01:13:09 第168页,威斯马的黑月亮:“五百年,圣母玛利亚将一个黑月亮踩在脚下,五百年,那个月亮有了一张和卢弗一样的脸,在这世上孤单一人,没有朋友,也没人讲话。”
威斯马的黑月亮,代表着卢弗的孤独与被忽视,象征着那些被世界忽略的人们模糊的脸。
01:21:01 第191页,新的认识:“在退休几周后的十一月的这天,理查德读到的东西其实已经伴随他一辈子了,然而直到今天,由于迎面扑来的那一小部分知识,一切又重新组合,变得不同。”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许多事物,但那些更贴近生活的发现,总能持续帮我们更新旧有的认知框架,带来全新的视角和理解。
第三部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01:29:26 理想的榜样:理查德的退休选择,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复制的操作指南。相反,他更像是一个近乎理想的榜样,引导我们去接触更具体、更真实的事物。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