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早上好~这期是拖了好久的2024年度内容(下),柚子单独来聊聊我对于“AI元年”的感受:

  • 文科价值的变迁
    2016年预测“AI时代文科更具优势”的误判:原以为人文艺术是AI盲区,但如今AI已能生成小说、作曲、情感交互,甚至通过期刊初审。
    新洞察:需要从“单一技能”转向“跨学科适应性”
  • AI的情感悖论
    AI伴侣(如Replika)提供情绪支持,但可能削弱真实情感体验。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理论揭示:AI能传递信息,却无法复现身体在场的经验
    终极焦虑:当文学被降维为数学问题。
  • 审美去物质化
    社交媒体与AI生成内容(如Midjourney)催生“屏幕美学”:奶油风家具、果冻感食物摄影,物理世界的质感被视觉符号取代。
    本雅明的“灵晕”(Aura)危机:艺术品唯一性、此时此地性消失,数字复制品抹平物质痕迹,审美沦为“无瑕疵的视觉消费”。
  • 技术局限性争议
    自回归模型(如GPT)本质是概率预测,无法理解物理世界(杨立昆的驾驶实验对比人类学习效率)。
    反人类中心主义:AI不必模仿人类,硅基生命可能以分布式超个体、量子认知等形态超越碳基逻辑。

时间线:

  • 00:00-05:02:引言与2016年文科价值预测的反思(牛津大学2013年研究)
  • 05:02-15:05:AI在创造性领域的突破与情感交互能力(AI作曲、小说生成、赛博伴侣现象)
  • 15:05-25:40:AI对人类经验的消解(本雅明《讲故事的人》案例分析、“灵晕”理论)
  • 25:40-38:03:审美去物质化与屏幕美学(设计师指北观点、奶油风、超真实陷阱)
  • 38:03-49:45:技术瓶颈与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杨立昆世界模型、能源与AI发展的悖论)
  • 49:45-01:02:13:未来展望与肉身诗学的抵抗(故障艺术、逆算法亲密、感官文艺复兴)

提到的作品与参考文献

  1. 学术研究
    牛津大学(2013):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
    杨立昆(Yann LeCun): 世界模型理论与符号主义困境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讲故事的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灵晕”概念)
  2. 书籍
    雷·库兹韦尔《奇点更近》:科技预测与人类适应性
    韩炳哲《倦怠社会》:情感资本化与技术照料
  3.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
  4.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5. 影视与文化案例
    电影《她》(Her): 人类与AI的情感关系
    电影《机器管家》: 硅基生命对人类肉体的执念
    动漫《环太平洋》: 人型战斗机器的认知殖民隐喻
  6. 美学现象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不可能家具”
    小红书“奶油风”家居与美食摄影的视觉霸权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玛德琳时刻”

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

  1. 你与AI的对话中,最触动或最不安的瞬间;
  2. 生活中抗拒“屏幕美学”、守护肉身体验的具体实践。
主播...
凯尔特柚C
胡一笙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