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被告诉要“做自己”,但你可曾思考过「到底什么是做自己?怎样才是做自己?我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这场讨论之前,我喊的很响亮我要做自己,但却并没有仔细思考过。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愿你也可以在这一场碰撞里,看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说明】这是野蛮绽放的第二期,因为新节目播放量有限,但我真的很希望这一期可以被更多人听到,所以搬运到了这里,希望可以遇到同频的你。
【主要内容】
00:00 探讨如何勇敢做真实的自己
在当今社会,虽然普遍存在鼓励人们做自己的声音,但很少有人具体说明什么是做自己以及如何实现。本次对话聚焦于如何做自己这一主题,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和观点,探讨了做真实的自己的含义,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人们发现并拥抱真实的自我。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勇敢say no作为做真实的自己的一部分。
02:37 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中的边界设定
对话内容涉及个人在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如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勇敢地表达自己,设定边界。在不平等的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可能会为了维持关系,而做出不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例如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来取悦对方,但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在家庭关系中,如与婆婆的互动,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从而避免了长期的不满和误解,保持了双方关系的舒适和长久。这两个例子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出选择的重要性。
05:16 从个人经历中学习自我价值和勇敢说不
对话中讨论了在关系中保持自我重要性以及学会拒绝的艺术。一个发言者分享了自己在一段有毒关系中的经历,如何因为试图获取对方的关注而妥协自己的底线,最终感到极度的不快乐。通过这段经历,强调了勇敢say no、保持个人底线和做自己的重要性。
06:39 探索自我与共情的平衡
对话者分享了自己在做自己和共情他人之间的挣扎,以及如何逐渐认识到坚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起初,她过于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外界的肯定,导致失去自我方向感和安全感。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她意识到允许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被看见,并学会自主做出决定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她正在学习如何在保持共情的同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10:31 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认知与成长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一位母亲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寄予了过多的期望,这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勇敢地表达了不愿意按照母亲的期望行事,促使她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学会说“不”。这个经历让她开始学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做自己,尽管她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但她正在慢慢改变和成长。
14:09 探讨做自己的意义与挑战
做自己的前提首先是了解自己,其次是不侵犯他人地自由行事。一位在大办公室工作的体验者分享了因不想显得不合群而放弃个人喜好,选择与大家一同点外卖的经历,反映了职场中合群压力与个人选择的冲突。此外,讨论还触及了人们因群体压力难以做自己的社会现象,强调了找到合群与做自己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
19:15 探讨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与社会影响
发言者分享了自己不吃外卖时担心被群体负面评价的内心活动,分析这种担忧源于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性、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以及人类基因中固有的群体归属感需求。进一步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的形成背景,以及农耕文明社会对群体合作和认同的影响,强调了合群倾向的自然属性。
21:31 探讨做自己的困难与重要性
对话内容涉及个人在面对家庭变故和生活挑战时,深刻体会到做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分享对某富豪在脱口秀比赛中的表现感受,揭示了人们如何用幽默掩饰不自信和自卑,以及在追求认可的过程中保持真实自我的挑战。此外,还讨论了东亚文化圈内对特立独行的不鼓励,单一的价值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强调了社会需要更多元的价值观来鼓励人们勇敢地做自己。
27:57 自我认知与成长
通过反思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发现即使表面上在做自己,实际上仍受到外界评价和拒绝的影响。意识到自我价值不应完全由外界定义,学习到如何在被拒绝和评价中保持自我,找到自我稳定的新视角。
32:15 熟人社会对个体自我表达的影响
在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对比中,反映了熟人社会对个人自我表达和生活选择的限制。在农村,个人的自我被严重让渡,他们难以表达真实感受,因为必须考虑到他人的看法。这种社会结构让人难以做自己,从而影响了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选择,使得一些人更倾向于城市生活,因为城市提供了更大的个人空间和自由。此外,要实现自我,首先需要意识到什么是真实的自我,这一过程需要特定的契机,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感受是一个挑战。
34:13 自我探索与认知觉醒的旅程
经历长时间的困惑和自我怀疑后,个人在休产假期间被迫进入深度反思,开始了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通过这段独立的时间,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喜好的不确定性,并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一次心理咨询中,他被引导认识到,无论客观事实如何,个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个认知转变帮助他开始接纳和重视自己的感受,从而踏出了自我认知和接受自己的第一步。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一旦开始,就能感受到做自己的快乐,并逐渐找到更多表达自我的方式。
38:26 探索自我:多维度认识自己
对话中讨论了多种认识自己的方法,包括进行MBTI测试、记日记、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开心或不开心,以及给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物做价值排序。这些方法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自己的个性、情绪和价值观,强调了了解自我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思考。同时,也提到了与他人交流时保持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的价值排序是不同的,应当尊重个体差异。
45:21 自我探索与认知改变
通过反思情绪与身体的联系,探索自身潜能与兴趣,个体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和认知的改变。情绪体验不仅限于心理层面,它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态。通过关注身体在情绪波动时的反应,比如愤怒时的肌肉紧张或委屈时的呼吸困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找到缓解这些情绪的方法。此外,尝试新事物也是认知自我和发现潜能的重要途径。即使在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收获,比如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天赋或能力,从而改变自我认知,增强自信。这种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识自我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52:18 通过反思日记探索情绪管理与自我成长
讨论集中于如何通过反思日记来分析和管理情绪,以及如何从负面情绪中汲取教训,实现个人成长。一方分享了通过记录反思日记,捕捉和分析自己情绪波动的过程,特别是不开心的情绪,以此作为自我成长的机会。在分析情绪时,不仅关注大的情绪波动,也重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情绪,认为这些小情绪是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关键。此外,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强调了在遭遇不快时勇于表达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自我尊重的有效方式。整个讨论体现了通过日常的反思和情绪管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01:01:12 探索个人幸福与价值排序的方法
对话内容涉及如何发现并抓住让自己特别开心的时刻,例如心流状态,以及通过面对选择来锻炼和明确自己的价值排序。分享者通过个人经历,如跳舞和写东西,体会到了纯粹的快乐,并学会了在面临生活选择时,如何通过反思和分析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以此来指导决策过程。这种自我探索和价值排序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真正的快乐,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处理遇到的不开心和挑战。
01:04:49 通过质疑和否定发现真实的自己
对话强调了面对质疑和否定是自我锤炼的重要契机,比作铁锤不断捶打使自身更加坚硬。在销售工作中,面对质疑和否定可以让人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进而更坚定地前行。对话中提到,当外界的阻力出现时,仔细分析这些质疑是否合理,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是走向更加坚定自我的关键。同时,也强调了在面对质疑时应冷静分析,而非立即反驳。这一过程中,质疑和否定成为了一种发现自己真实面貌的机会。
01:07:40 保持真实自我:从多角色中找到平衡
在探索并确认真实的自我后,维持这一真实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分角色排序,如女朋友、女儿、员工等,我们能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做自己。在两性关系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是关键,即便有时需要通过冷暴力等手段让对方意识到问题。同时,挑战和改变父母的期待和交流方式,也能帮助我们在家庭角色中保持真实。在职场中,清晰的自我定位使我们更加自信地做决定,不畏惧他人的看法。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不仅维持了自己的真实性,还可能影响和改变周围人的行为和态度。
01:13:29 在不同角色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讨论了在不同场合下如何保持真实的自我,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作为妈妈和儿媳的角色中。强调了价值排序的重要性,如何根据个人舒适度调整不同角色的占比。特别提到了与婆婆的关系,讨论了如何通过表达和调整界限来维持自我,同时保持双方的包容和理解。
01:17:53 平衡自我与家庭角色的智慧
对话中提到了善意假设与恶意假设的概念,强调在面对他人行为时,换位思考能显著影响我们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地,讨论了作为母亲的角色,强调了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留出时间给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避免产生牺牲感。同时,提出在家庭关系中,保持自我感受的首要性,不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最后,建议在家庭角色中找到平衡,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处理角色压力。
01:21:28 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角色挑战
讨论了在妈妈和儿媳的角色中,个人往往需要做出较大让步,特别是在处理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冲突时。面对职业发展和家庭需求,个体常常感到需要牺牲个人价值和职业规划。强调了保持自我与满足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在工作选择上寻求与个人价值观相匹配的重要性。建议在不违背个人价值观和快乐的前提下,选择能够让自己发挥潜力的工作环境,同时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提醒不要被外界影响,坚持自我价值。
01:26:58 反思教育和职业价值观
对话主要围绕个人对于追求自身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思考,以及面对社会和职业角色期望时的个人价值和道德绑架问题。讲述者分享了个人经验,强调了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重要性,同时反思了教育体系中对于无私奉献的过度推崇以及这种观念对个人的影响。特别提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面临的道德绑架和期望,以及对这种现象的个人反抗和思考,强调了表达自己情绪和需求的重要性。
01:30:34 自我认知与外界反馈的探索
对话内容涉及个人对自身行为和性格的反思,以及外界对此的反馈。在未明确自我表达的情况下,个人行为被外界标签为特立独行。通过自我梳理和外界的反馈,意识到自己在不自觉中高度做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外,还探讨了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人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行动。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增强了思维的深度和全面性。总体上,这段对话揭示了个人自我认知、外界反馈、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人成长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影响。
01:35:25 做自己的切实可行方法
讨论了几个帮助人们做自己的切实可行方法,首先强调了自我肯定的重要性,认为对自己的认可能帮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从而更加坚定。其次,指出了解自己是前提,建议对自己不要过于苛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此外,提倡尝试新事物,通过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认为真正的自我实现来自于对自我的安全感,即使外界评价如何,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01:40:01 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四步法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自我发现和成长的过程,提出了一套从自我认识到实际行动的四步方法:首先,要具备发现自己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自己;其次,是刻意练习说不的能力,从拒绝小事开始,逐步锻炼出挑战权威的勇气;再者,要有不合群的能力,即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专长;最后,需要挑战权威的能力,勇敢地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和练习,逐步实现真正的自我。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