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214分钟
播放:
1,709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主播:小玲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文案:叶风
封面设计:麒羽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去年12月17号下午,看到麒导在群里转发的杨立德先生去世的消息,感觉很突然,紧接着,小玲说六天前我们录节目那天,本来打算跟黄敏男老师一起去看望杨老师的,说得我们都很怅然。
三天后,跟小玲一起去送别杨立德老师。这是我在北京之内经历过的最远的路程,跟小玲在15号线东端的终点俸伯站内会合后,再打车40分钟,才抵达送别之处。也许是因为时间紧且距离远,来宾不算多,但整个仪式很得体,很用心,足可告慰逝者。
“杨立德”这个名字,我最早大约是1991年,在亲戚家里的童安格的磁带内页上看到的。但对我影响最深的,是1993年深秋,我自己买的第一盘专辑磁带,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专辑,同名主打歌的词作者,就是杨立德老师。彼时,除了磁带反复听过至少百遍之外,内页上的信息也都倒背如流。后来,又买到《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与《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专辑,杨老师的大名愈发耀眼。
杨立德老师在台湾流行文化界的活跃期,也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他与滚石、飞碟的深厚渊源,创意、歌词、摄影、企划、文案多栖并进,奠定了他崇高的江湖地位。随着自己后来对那个时代的渐渐了解,愈发懂得杨立德老师的贡献与影响,他是那个黄金时代的巨人。
在我对流行音乐产生独立的兴趣之前很久,其实就已经在杨立德老师的影响中了。苏芮的《亲爱的小孩》与《奉献》,黄莺莺的《雪在烧》与《来自心海的消息》,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都是明证。高中时,省吃俭用买了不少磁带,每一盘都是真爱,都来之不易。蔡琴的《午夜场》专辑,当时给我的震撼,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里面收录了一首邰肇玫的旧作《雪歌》,歌词就是杨立德老师的杰作,我是一听钟情。这样的好歌,早已超越了流行歌曲的范畴,隐隐有一种人生的况味。杨老师逝后,我常常重温蔡琴版的这首歌。这首《雪歌》,还有黄莺莺的《雪在烧》,都是杨老师的名作,雪的意象,可以视为杨老师的人生主题之一。
阿妹的《空中的梦想家》,也许可以视为杨立德老师的另一个人生主题。他是一位伟大的造梦者,他自己一生有梦,尽心追梦。他也期望人人有梦,人人追梦,“只要有梦,就有天堂”。
2005年的“民歌三十”的结尾,民歌手们与观众大合唱里,就有杨老师与邰肇玫合作的《奔放奔放》。2015年,看完台北高雄三场“民歌四十”之后,有幸跟钮大可老师一起喝酒畅聊,有幸现场听大可老师弹唱,其中就有他与杨立德老师合作的《冷井情深》。2025年,无缘“民歌五十”的现场,但在努力的过程里,得到了包括钮大可老师在内的很多前辈的热情帮助,我是会铭感一辈子的。
去年的送别,最感慨的,是看到杨老师那瘦弱的身体,想到他那巨大的文化能量,之间那种反差,尤其是即将火化前,那种阴阳永隔的震撼。
想起八年前,去送别陈映真先生,那次是跟黎湘萍老师约好的。陈映真先生是我最崇敬的台湾作家,最早拜读过黎老师的《台湾的忧郁》,就是研究陈先生的专著。灵堂里,没有哀乐,代之以陈先生朗读自己小说《铃铛花》的录音。
陈先生可以串联起台湾的现代文化史,他的《夏潮》杂志,也是民歌运动的重要一脉。他当强恕中学英语老师时教过的初中生蒋勋,后来的诗作经过李双泽的谱曲,成为与《美丽岛》并驾齐驱的《少年中国》。
在送别陈映真先生时,见到蓝博洲先生,他的《幌马车之歌》,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的重要来源。
前几天,看到《夏潮》前辈詹澈老师在群里发消息,倍感亲切。从赖和、杨逵到《夏潮》、《人间》,这些久遭遮蔽的历史脉络,需要纯粹心灵的独立思考。思考历史,观照现实。
这些人物渐渐凋零,走入历史深处。无论曾经辉煌还是落寞,都留下了或浅或深的印迹。杨立德老师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未来还会有无数的听者,欣赏他的作品,赞叹这位造梦的巨人。
封面设计:麒羽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去年12月17号下午,看到麒导在群里转发的杨立德先生去世的消息,感觉很突然,紧接着,小玲说六天前我们录节目那天,本来打算跟黄敏男老师一起去看望杨老师的,说得我们都很怅然。
三天后,跟小玲一起去送别杨立德老师。这是我在北京之内经历过的最远的路程,跟小玲在15号线东端的终点俸伯站内会合后,再打车40分钟,才抵达送别之处。也许是因为时间紧且距离远,来宾不算多,但整个仪式很得体,很用心,足可告慰逝者。
“杨立德”这个名字,我最早大约是1991年,在亲戚家里的童安格的磁带内页上看到的。但对我影响最深的,是1993年深秋,我自己买的第一盘专辑磁带,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专辑,同名主打歌的词作者,就是杨立德老师。彼时,除了磁带反复听过至少百遍之外,内页上的信息也都倒背如流。后来,又买到《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与《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专辑,杨老师的大名愈发耀眼。
杨立德老师在台湾流行文化界的活跃期,也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他与滚石、飞碟的深厚渊源,创意、歌词、摄影、企划、文案多栖并进,奠定了他崇高的江湖地位。随着自己后来对那个时代的渐渐了解,愈发懂得杨立德老师的贡献与影响,他是那个黄金时代的巨人。
在我对流行音乐产生独立的兴趣之前很久,其实就已经在杨立德老师的影响中了。苏芮的《亲爱的小孩》与《奉献》,黄莺莺的《雪在烧》与《来自心海的消息》,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都是明证。高中时,省吃俭用买了不少磁带,每一盘都是真爱,都来之不易。蔡琴的《午夜场》专辑,当时给我的震撼,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里面收录了一首邰肇玫的旧作《雪歌》,歌词就是杨立德老师的杰作,我是一听钟情。这样的好歌,早已超越了流行歌曲的范畴,隐隐有一种人生的况味。杨老师逝后,我常常重温蔡琴版的这首歌。这首《雪歌》,还有黄莺莺的《雪在烧》,都是杨老师的名作,雪的意象,可以视为杨老师的人生主题之一。
阿妹的《空中的梦想家》,也许可以视为杨立德老师的另一个人生主题。他是一位伟大的造梦者,他自己一生有梦,尽心追梦。他也期望人人有梦,人人追梦,“只要有梦,就有天堂”。
2005年的“民歌三十”的结尾,民歌手们与观众大合唱里,就有杨老师与邰肇玫合作的《奔放奔放》。2015年,看完台北高雄三场“民歌四十”之后,有幸跟钮大可老师一起喝酒畅聊,有幸现场听大可老师弹唱,其中就有他与杨立德老师合作的《冷井情深》。2025年,无缘“民歌五十”的现场,但在努力的过程里,得到了包括钮大可老师在内的很多前辈的热情帮助,我是会铭感一辈子的。
去年的送别,最感慨的,是看到杨老师那瘦弱的身体,想到他那巨大的文化能量,之间那种反差,尤其是即将火化前,那种阴阳永隔的震撼。
想起八年前,去送别陈映真先生,那次是跟黎湘萍老师约好的。陈映真先生是我最崇敬的台湾作家,最早拜读过黎老师的《台湾的忧郁》,就是研究陈先生的专著。灵堂里,没有哀乐,代之以陈先生朗读自己小说《铃铛花》的录音。
陈先生可以串联起台湾的现代文化史,他的《夏潮》杂志,也是民歌运动的重要一脉。他当强恕中学英语老师时教过的初中生蒋勋,后来的诗作经过李双泽的谱曲,成为与《美丽岛》并驾齐驱的《少年中国》。
在送别陈映真先生时,见到蓝博洲先生,他的《幌马车之歌》,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的重要来源。
前几天,看到《夏潮》前辈詹澈老师在群里发消息,倍感亲切。从赖和、杨逵到《夏潮》、《人间》,这些久遭遮蔽的历史脉络,需要纯粹心灵的独立思考。思考历史,观照现实。
这些人物渐渐凋零,走入历史深处。无论曾经辉煌还是落寞,都留下了或浅或深的印迹。杨立德老师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未来还会有无数的听者,欣赏他的作品,赞叹这位造梦的巨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正在发声-麒羽
4个月前
北京
14
01-苏芮-奉献
02-徐玮-笔友
03-邰肇玫-雪歌
04-黄莺莺-雪在烧
05-黄莺莺-来自心海的消息
06-潘越云-留一盏灯
07-黄仲昆-无人的海边
08-叶瑷菱-因为所以
09-邓丽君-爱人
10-苏芮-亲爱的小孩
11-钮大可-冷井情深
12-张雨生-如果你冷
13-东方快车-就让世界多一颗心
14-东方快车-红红青春敲啊敲
15-小虎队-男孩不哭
16-张琼瑶-有一天我会
17-孟庭苇-无声的雨
18-齐秦-直到世界末日
19-李丽芬-她只是个孩子
20-张镐哲-放我们都自由
21-莫文蔚-他不爱我
22-万芳-女人鞋 Ⅰ
23-陈琳-爱就爱了

纸上卧游
4个月前
江苏
8
杨立德把歌词作为“品牌的包装”,吉光片羽灵感闪现。他更像一位“情感建筑师”,擅长以诗意的语言捕捉细腻情感,将欧美流行元素融入本土创作,用精准的笔触与旋律构筑大众的情感共鸣。他的成就不仅在于创作经典,更在于将流行音乐推向更广阔的文化场域。
付胜昔
4个月前
河北
6
亲爱的正在发声♡ⅴ♡明天,我依然爱你🫰🏻
郑捕头
4个月前
北京
6
红红青春敲啊敲,我上次听到这首歌,还是中学时代
momo_zUQn
4个月前
广东
4
时长惊人,可以分成两期了。
海涛_歌颂如风
4个月前
浙江
4
3:14:40 再说一个暴露年龄的事,当年(2005年)曾经以《女人•鞋》为题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我们没有微博,微信朋友圈,也没有公众号,是发表在MSN Space上。现在的小孩都不知道MSN为何物了吧?😅
奔向美好的Lubeika
4个月前
河南
3
21:15 天呐天呐!暴露年龄的调色板🎨!
老盛
4个月前
北京
3
看到标题,心头一热。爱与告别。

云影蔓
4个月前
江苏
3
1:39:48深刻同意!给苏芮写的歌词无法复刻

5612356
4个月前
天津
3
小宇宙二周目打卡,顺便赞一下选曲
中投靓仔_FU04
4个月前
江苏
3
前两天好像澎恰恰 开始卖土鸡蛋了

嘞哦
4个月前
上海
3
12:02 哈哈哈哈会计的身份,麒导太幽默了哈哈哈

Patruus
4个月前
广东
2
1:00:23 可惜小宇宙评论不能发图 否则我一定要贴《雪在烧》MV的截图。对当年四线城市十几岁小男孩的冲击震撼太强大了。
GreatStone
4个月前
北京
1
歪个楼问问各位主播,会不会聊一期陈升,虽然很爱,但确实年岁渐长,很怕哪天就突然告别了

听广播的熊
4个月前
广东
1
2:17:10 嗨,泼天的流量咋能不要呢?所以shownotes呢?

听广播的熊
4个月前
广东
1
2:31:51 这个跟mikasa的企划多久做呀,期待

菠萝蜜-cy
4个月前
上海
1
原来小时候听到的好多歌都是杨立德老师的,孟庭苇,小虎队都是小时候很喜欢的啊!刚刚“无声的雨”播放的时候我居然还可以一字不差的唱完,对孟庭苇的回忆最深的是家里那时候刚买了一套音响,那时候应该是DVD吧,我经常在家唱孟庭苇的歌,当时感觉自己唱的还挺好的,孟庭苇早期的歌也基本都会唱,满满的回忆啊!

战台烽
4个月前
北京
1
2:48:34 天哪,我上次留言说,觉得这首歌很适合亚亚姐唱,但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亚亚说过她喜欢这首歌,我发誓,突然感觉到一种心有灵犀
小驴imlvyu
4个月前
北京
1
在同学的朋友圈知道的杨立德老师去世的消息,同学曾经是杨老师做广告时的晚辈。不过我不知道有这么多歌都是他的作品,东方快车两首歌放出来的时候真的泪目了。

二唯
4个月前
法国
1
最喜欢咱们节目的人show notes,永远做的细致明确,还有歌单也很清晰。死者已矣,生者如斯。能被人记住也是杨先生才华的积累。我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红红青春敲呀敲,经常作为我们那个年代各种校园乐队演出的必备歌曲。 至于各位“爱人”这个说法,天津我父母一辈叫“我们老爱-发耐的音”比我父母更老一辈的人管自己媳妇叫对象,哈哈想象一下七老八十的叫自己原配夫人,我们对象,多有意思。
许平柯
4个月前
上海
1
补充下杨立德先生和童安格的合作。1987年童安格的第4张个人专辑《跟我来》,除了童安格自己的词曲创作外,杨立德贡献了四首歌词创作。轻气球、来跳舞、朴克先生三首歌词,很好的诠释了这张专辑的概念,青春却又有点古板,怀旧却又有一点可爱。一生中的第一,最早一直以为是“奉献”的B面版本,后来才知道是“奉献”的前作,也算是歌词两生花的妙笔。而在89年童安格的经典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中,杨立德则贡献了“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歌词,把另一首歌写进一首歌,互文互情,达成了时空和情感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