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1、巫鸿先生谈新书《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的研究缘起。
2、如何看待绘画中性别空间问题?
3、如何在古今东西交融中理解当代艺术?
4、学习艺术史对理解当代艺术有什么帮助?
本集嘉宾
巫鸿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1968、1980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任 “斯德本特殊贡献中国艺术史(Harrie A. Vanderstappe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in Chinese Art History)”讲席教授。2002年建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本集相关
《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

本书出版于2021年,是美术史家巫鸿先生的最新著作。书中贯通古今东西,讲述了有座架、可移动的落地玻璃镜被发明,并通过跨国贸易在世界上流通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物品、绘画和摄影在全球历史进程里串联起来,帝王、艺术家、作家和民众在与镜像相关的视觉联想和艺术创造中,构建出繁复无尽的时空幻象,既参与着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又总是映射着超乎现实生活的信息。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中国传统屏风集合了准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和绘画图像的多样角色与模糊身份,它的样式、形状、规格和材质的演变,饱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屏风不仅仅是挡风或障蔽的用具,更是身份、政治地位和社会阶层的象征。本书独辟蹊径,以屏风上的传统绘画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屏风”看作一种实物,一个绘画母题,或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绘画媒材,抑或是绘画中图画的再现,其研究视角打破了实物和图像之间的界限。书中从屏风中解读中国绘画史中的视觉叙事、感知、性别和空间问题,试图回答“什么是中国传统绘画”这个关键问题。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