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收听提示

1、什么是真正的太空艺术?

2、艺术存在成功或失败吗?

3、艺术家的核心是什么?

4、艺术有评判标准吗?

本集相关

徐冰

徐冰(1955- )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99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5年被美国国务院授予“AIE艺术勋章”。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并被广泛收藏。

《天书》1987-1991

这件作品从动工到完成共四年多时间。徐冰创作出四千多个“伪汉字”,以明代宋体字手工刻版,印制出一套四册的《天书》。该作品的整体装置由几百册大书,古代经卷式卷轴以及被放大的书页铺天盖地而成。这些成千上万的“文字”看上去酷似真的汉字,却实为艺术家制造的“伪汉字”。它们是由艺术家手工刻制的四千多个活字版编排印刷而成。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些精美的“典籍”居然读不出任何内容。既吸引又阻截着人们的阅读欲望。

《地书》2003年至今

《地书》是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以搜集来的公共标识为单位编纂一本书,不管读者是何种文化背景或教育程度,只要他是卷入当代生活中的人,都可以释读。它在视觉表意上的共通性,使它成为了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

《背后的故事 1》2004

《背后的故事》所呈现的画面,不是通过物质颜料的调配来模仿三维效果(光感、立体感等),而是通过对光的调配构成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艺术家在空气中调配光,而光是散落于空间中的,是通过一块切断空间的毛玻璃所记录的。这块毛玻璃的作用好比空气中光的切片,《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光的绘画。

《日出轨道》1965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Voskhod 2)宇宙飞船前往太空,在舱内完成了这幅表现日出的彩铅素描。“想像一下他穿着厚重的宇航服,呆在一个高速运行的飞船中,并且得克服零重力状态……这过程无疑是个噩梦,但他想向人们分享那一刻”策展人 Natalia Sidlina 评价“这幅画象征着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

《倒下的宇航员》1971

《倒下的宇航员》(英语:Fallen Astronaut)是由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创作,表现一位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以纪念在探索太空旅程中牺牲的宇航员。它是月球上的唯一一件艺术品,由阿波罗15号的成员放在哈德利山上。

《#Laugh》

以色列艺术家Eyal Gever提出构想,与Made In Space合作推出了一个全球性的众包艺术项目“#Laugh”。鼓励全球的用户使用#Laugh APP来记录他们的笑声,随后这些笑声会被生成一个3D模型或者“笑星”。最终被选中的笑声将会使用在国际空间站(ISS)著名的零重力3D打印机上完成,并放置到太空中。

万户

万户,一作万虎,是传说中中国明朝的一个官吏,根据作品描述“是历史上首位尝试用火箭升空的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

《徐冰:思想与方法》

这本书是以时间线索为主轴,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40余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为形式的60余件作品,以勾勒出艺术家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展示艺术家的思想与方法。

晁楣

晁楣 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1949年在南京读书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考入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并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艺术创作。1962年调至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专业画家至今。其间的1977至1979年被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当你像火箭科学家那样处理日常问题,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质疑各种假设和陈规旧习,并树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别人看到重重困难时,你看到的却是各种机遇,并且使现实服从你的意愿。你将理性地处理问题,制订创新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义现状。你将开辟新的道路,找到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主播...
祝羽捷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