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导引

最近的我,又又又开始戒手机了。对于技术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已经毋庸赘言,然而,一种和技术进步相反的体感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的生活好像越来越脆弱了。例如手机没电,分分钟就可以让一个人陷入极度焦虑。

为什么技术没有带来美好生活,反而让我们越来越失控、沉迷呢?是技术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出了问题?

这期,看理想的节目主讲人李子,邀请到技术哲学家王小伟老师,从沉浸式的游戏开始聊起,聊真实与虚拟体验的差别,聊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坏处的不均衡分布,还有包括当代人的电量焦虑、无聊焦虑等等。

在虚拟游戏里搬一块石头,和真实世界搬一块石头究竟有什么差别?

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了那个“良夜”,但是时候点盏灯,看看周围了。

 

(王小伟、李子对谈开始)

05:19  各自最近的娱乐活动是什么?短视频、维基百科、攀岩、淘宝?

11:01 电子娱乐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和实际体验具体差异在哪儿?什么是“发展的经验”?

25:08 电子娱乐的问题,在于它让我们太舒适了?

30:50 对处处受限的社会层级来说,劝导“离开电子娱乐”是不是一种傲慢?

42:15 该用什么丈量我们生活的好坏?便利、效率、还是体感?

48:28 技术与虚无:技术如何改变我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本期推荐

王小伟 著《日常的深处》

李子 主讲节目《失控年代的生活重建法:技术与人30讲

 

本期摘录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经验,是一个发展的经验(developed experience)。发展的经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叫undergoing,就是承受,另外一个它是一个积极地做,就是actively doing something。

比方说我去搬一个石头。搬石头,我就去上手,那个石头的重量就直接和我的身体进行交互。而我在网上去搬一个石头,那个石头的重量是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和我的身体进行交互的。感觉到那个石头很重,我可能就会去设想一个更加有效的工具,或者是设想一个更加省力的方案,不断地在搬石头、调整工具、搬石头、调整工具的过程当中,来形成一个真实的发展的经验。把那个石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我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和意义感。

石头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它必须经验的构成部分,但是网络上所有的都是digital objects(数字物品),它没有那个materiality,它没有那个物质性,那个维度就丢失了。

/

我们其实不是爱刷手机,而是我们只能刷手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真的走到户外去做很多涉身性的活动,那是一个很奢侈的事,哪怕打个球也需要有个场地是吧?户外也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周遭的环境。

/

我们当下社会的不管是电子娱乐,还是说垃圾食品,还是说各种各样的东西,它都把舒适和愉悦好像是摆在了最高的一个位置。它需要用一切的手段去拿走人们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比如说我要躺在沙发上,那我就要躺在那儿,然后我所有智能的设备都是要方便,我要吃的东西都是让我觉得好吃,让我觉得爽;要玩的游戏,包括电子娱乐,都是要“无缝”,要非常地顺滑;包括现在推荐算法,也是送到我眼前,猜中我的想法,让我不断地去看下去。

/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一个阻力的存在,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有的人来说,ta的生活当中阻力太大了,对于有一些社会层级的人来说,ta需要一些无阻力的方式,让ta感觉到稍微好一些。当我们在说电子游戏它有多么的有害,或者是电子娱乐它从长期来看,可能是和我们人的本能是相反的,但是我作为一个受社会学训练的人,又会不断地去把这个阻力放到社会学的概念当中去理解。

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面来讲,当然会觉得好像这个是更健康,那个是不健康。但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去思考,如何给这些人,如何给我们所有的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境遇里面的人,去提供和电子娱乐相反的一个助力。

/

当下这种技术趋势,它是加剧了这种负循环。比如说我处在一个高压的环境、疲累的环境,我会非常轻易地去使用电子娱乐,去纾解我当下的困境。但是使用电子娱乐,它越来越强调个人的沉浸感和满足感,它会切断我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或者是说它去把我给孤立起来,把我的精力继续给抽走,让我更加地疲劳,从各种各样的角度上面来讲,它没有在帮我重塑精力,它会让我变得更差,让我在社会的结构里面进一步地沉沦,它有一个负反馈。

但是有没有可能去建立一个正反馈?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小小的空间的改变,比如说城市规划,去优化一个角落?这个角落优化了之后,人就会来。人来了之后,有了人流量,我就有了一个商业的活力,商业的活力又会进一步地去提供、去优化这个城市空间的资源。

/

电子娱乐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这个无可否认,而且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就像我们喜欢汽车一样。但是从社会的层面上面来看,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的角力,让人们去享受电子娱乐的同时,也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有空间或者有机会去充实我们自己的身体。

而且很多时候不是要有一个目的,过程也很重要。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真的要练出六块腹肌吗?不是这样的。是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在这个环境当中获取的体验,对于我来说是更加珍贵的。

/

世界在变化,然而我的视角不是说我要一定要前进或者一定要后退,而是我作为一个人,我的精神、我的身体、我的肉体,它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当中?然后这个状态对于我来说到底好不好?

所以核心问题还是"用身体来丈量我们的生活"。过去/传统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我们不应该完全把它丢弃掉,它们起码可以提供一些要素,让我们来审查当下的技术生活。

/

做题是一个优绩主义的追求。我们从小做题做到大,它形塑了很多人对于“成就”的一个叙事。我为什么要追求它?因为我在做题,做题带给我了快感,带给我了成就?它可能不是内生的,可能也是外部带来的反馈,我做好了题,我得到了分数。它从一些很隐蔽或者是看不见的地方,去形塑了我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

/

这种工具理性构筑起来的信仰,或者是说一种依靠,它也是很脆弱的。世界产生变化,比如说突然来一个金融危机或者是失业潮,然后你的优绩主义的追求就从中斩断,其他的都不重要。你构筑起来的这个东西是依靠于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产生的,但是当这个社会评价体系,或者是提供评价的一个机器,它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依靠,然后崩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者是生理方面的问题,都会有。

/

电子娱乐,它也是一个工具理性的体现,它就是要最大化你的时间、最大化你的沉浸(感),然后去实现盈利,实现消费。

/

人的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比起我们父母、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它是非常地缺乏的。我们可能最擅长的是滑动自己的大拇指。

/

在美国,大家对于隐私还是有一定看重,会有足够多的人去质疑它,真的一定要使用这个东西吗?我能不能用别的东西去代替?包括很多不用现金的人。如果一个地方不收现金了,那是个问题,它会流失顾客。我不去了,你不收现金,我就不去了。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固执,或者是从过去带过来的这么样子一个习惯,它依然还是强大的。

/

技术的发展,它的好处不是均匀分配给所有人的。有的人会得到非常多,有些人会丧失地特别多。但是在全民的想象当中,当有一个技术出现的时候,比如像Elon Musk(的)技术出现的时候,仿佛每个人都在鼓掌。这个其实是个幻觉,因为有的人应该鼓掌,有的人应该疑虑才对。

 

本期嘉宾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李子,哥伦比亚大学科技社会学博士

 

本期制作

对谈音频编辑 | ZY

串讲 | dy

主播...
看理想vistopia
不想晚睡的d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