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8分钟
播放:
3.12万
发布:
7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16世纪起,壮游(grand tour)在欧洲逐渐流行,游历名胜古迹、山川美景,成为了当时年轻人极富教育意义的成人仪式——但在当时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条件之下,这种旅行方式仅限于拥有资产和闲暇的贵族。


进入工业时代,随着汽车的发明、成熟和普及,“壮游”开始成为广大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被基于汽车和公路的出行方式所重塑,直至如今,我们已经对这样的社会形态习以为常。


但实际上,这个形塑的过程并非理所当然,它不仅需要“硬件”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许多“软件”的更新与迭代,其中充满了博弈、冲突,以及商业力量富有创意的推动。在现代化的汽车公路网络布满欧洲的过程中,人们也重新塑造了对于欧洲和现代社会的想象。


本期节目由米其林轮胎特约播出。「耐磨非凡实力,柔韧重新定义」。米其林100%自有独研高能橡胶Active+,成就轮胎软弹舒适与非凡耐磨的精妙平衡。


这一次,米其林携手《中间地带》、《凑近点看》、《边角聊》三档中文播客,深入探讨多元面向的米其林万物软哲学:在汽车安全变革之路上,探寻轮胎的关键作用;在职场新人蜕变成长时,见证从坚硬到柔韧的升华;在欧洲公路一体化发展史中,彰显轮胎核心推动之力。


柔韧是一种温和的力量,是持久的支撑。欢迎前往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搜索「米其林」订阅收听。


作为全球领先的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始终致力于用创新引领行业变革。全系轮胎产品现已全面采用米其林自有研发的高能橡胶——Active+。这种橡胶以独特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成功平衡了柔韧性、舒适性与操控性的需求,重新定义了轮胎的耐磨新标准。此外,Active+橡胶结合米其林MaxTouch压力分布均匀化科技,能有效提升轮胎接地面积,进一步增强其非凡的耐磨性能。不论城市通勤还是长途驾驶,米其林轮胎都能为驾驶者带来安全、持久、舒适的行驶体验。


《边角聊》是一档跨界的谈话类播客节目,希望从“边角”出发探寻“本质”,让“闲聊”变得“有料”。欢迎在各大播客平台搜索“边角聊”订阅收听。另外,我们已经开通了“赞赏”功能。有兴趣的听友不妨通过赞赏的方式支持我们继续更新,谢谢大家!


自2024年5月30日起,《边角聊》将正式推出“年度会员计划”。


-公告-


凡加入《边角聊》年度会员的听友将能享受以下“福利” :


1.     免费收听每月新发布的“付费节目”,并可以回听过往所有的“付费节目”。


2.     免费加入年度会员微信群,随时和主播交流。


3.     参加各位主播每月一次的线上讲座与分享活动。相关内容不会作为常规节目发布,为年度会员独享。


4.     可在知识星球向各位主播、嘉宾发问或是共同探讨,享受个性化的专属咨询服务。


5.     可参加2024年末(暂定时间)《边角聊》线下活动赠票抽选或享受5折优惠。


如何加入“年度会员计划”?


请点击链接 t.zsxq.com ,此外,在《知识星球》平台上搜索“边角聊”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付费加入。



“年度会员计划”的价格为:129元,自付费加入之日开始计算,为期一年。由于是“网络服务内容”,因此一旦付款加入,将无法退款。敬请诸位慎重考虑。


此外,之前在“小宇宙”等平台给予《边角聊》的“赞赏金额”总额大于等于129元的听友,可免费加入“年度会员计划”(请将相应凭证发至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期参与者-


姜源 aka 小P(知乎:姜源)


肖文杰(即刻:tiller)


郑诗亮(微博:PomBom,豆瓣:PomBom)


-时间轴-


04:30 所谓壮游,就是贵族的旅游


06:40 字面意思的翻车12次


09:50 道路维修和保养是一件非常费工费力的事


11:11 拿破仑在道路上投注了对欧洲统治的想象


15:37 壮游到底去哪儿?


22:30 道路网形成的欧洲想象与鄙视链


25:26 汽车如何从玩具变成可靠的交通工具


26:38 赛车是当时最流行的汽车广告


30:11 红旗法案并不那么荒诞


32:12 轮胎是汽车上唯一接触地面的部件


37:06 中国很早就被纳入汽车公路织就的世界网络


41:05 米其林指南就是当时的小红书+点评+高德地图


49:29 道路并非只有硬件,软件甚至更重要


58:54 纳粹对高速公路和汽车业的利用


64:15 马歇尔计划于欧洲战后的公路网建设


71:08 汽车文化的兴起于当代的“壮游”


77:01 强制保险


83:48 现在说起The Grand Tour,想起的是“三贱客”


-延伸资料-


Driving Europe,Frank Schipper,Aksant Academic Publishers,2009;


《祖国》(Fatherland),[英]罗伯特·哈里斯著,阎京生译,《战争史研究》第21、23、25、26、28、29辑


《米其林传奇》,[法]皮埃尔-安托万•多内,方友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H.J.哈巴库克编,王春法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车轮上的历史》,[英]汤姆·斯丹迪奇著,李晓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


《16至19世纪现代背景下的壮游、欧洲旅行及中国元素》,[法]吉尔·贝尔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音乐/素材-


《边角聊》主题曲


On The Road Again  - Willie Nelson


-制作-


剪辑制作:肖文杰


节目统筹:伯樵


发布运营:肖文杰、Lambda  aka码农


Logo设计:华盛


-互动联系-


网站: leftovertalk.fm


邮箱: [email protected]


邮件组:leftovertalk.substack.com


小红书:边角聊


Twitter: @leftovertalk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懵女子
7个月前 上海
44
感谢米其林轮胎对边角聊的肯定♥
secretguardian
7个月前 北京
26
1:00:40 另外像帝国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实施火车中 很多路线在选线过程中尽量选取的特别笔直 决策者认为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时效性还可以降低投资造价 而当时有一小部分景观建筑师提出反对意见:1、过于笔直的道路会导致驾驶人更加疲劳 也会导致在丘陵地带产生视觉盲区 进而使行驶更加危险 2、行驶不光要考虑快速直达也要考虑欣赏沿途美景并适应景观的轮廓 3、如果曲线设置更加适应地形 造价不一定比开山修桥挖隧道的投资要低 尽管如此 但在帝国高速公路实施落地的早期 选线还是笔直路线为主 直到后来人们也发现道路选线过于笔直产生的弊端 开始反思并在后面的实施过程进行修正 在后世的部分讨论中 这也能慢慢演变并上升到了法西斯对秩序的追求和建筑师对人文主义的追求这两条路线的斗争_( :⁍ 」 )_
叫我锦毛鼠
7个月前 北京
17
一直当时、当时、当时,这是沙老师附身了。想你,沙沙,想你,青青。当时当时当时。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Ferrothorn
7个月前 广东
16
商业就是这样的肖老师:子午线是blablabla 边角聊的肖老师:子午线是什么大家不用管
HD002286
7个月前 上海
11
00:31 刚听完商业就是这样,接上今天的节目,内心os“又听肖师傅”😂
secretguardian
7个月前 北京
10
1:01:56 还有按照部分德国反思派宣传口自己的说法 帝国高速公路公路修建期间创造的就业岗位并不高 真正把就业抬起来的反倒是战争期间日益兴旺的军工产业 同时因为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恶劣的环境伴生出来疾病 饥荒 死亡乃至罢工 当然罢工领袖是肯定要送进集中营的_(:_」∠)_ anw洗头佬对高速公路神话的宣传确实很到位了 哪怕到现在都依旧深入人心🙈
SpokeyJoe
7个月前 美国
9
看标题以为高老爷来串台了
酱油000
7个月前 湖北
8
身为从业人员和米其林轮胎车主先点赞。现代公路网络是一个庞然大物,不仅仅只是出镜比较多的设计和施工,还有运维和养护。就像节目里聊的,这些都不是突然变出来,是有相当多的故事和事故一起造就的。听了比较好玩的几个点有:一个是左右行,马车这个原因属于是学到了,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铁路轨距也是从马车轮距来的,不过马路不是从马车来的;欧洲修公路网促进旅游让我想到了时下热门的“交旅融合”,果然没啥新鲜事;公路的普及惠及更多普通人,这点在我这些年工作里感受颇深,毕竟为黑非洲国家和我们沙漠戈壁里的公路建设都出了一点点力,节目让我回想起和当地的一些交流。还有个,机动2那个,正常桥梁承受的桥面荷载简化成车重的话,55吨以下的装甲车辆可以安全通行(狗头
secretguardian
7个月前 北京
7
55:23 像中国的话直到30年代前夕 无论是伪满洲国日占区还是民国政府提倡的新生活运动采用的都是左行规则 但随着二战爆发后美国援助的大量汽车物资抵华 民国政府为了和这一状况相适应又将行车规则改回右行 而抗日结束后东北引入了不少苏联红军 为配合苏联红军东北地区也改成了右行 再后面到了新中国成立苏联援华时期 那就更得听老大哥的话行车规则要右行了_( :⁍ 」 )_ 不过像香港这种英殖民地回归的情况 遇到左右行要统一的情况 港珠澳大桥的在靠近港澳的地方各修建了一个小型“麻花状”立交桥的设计就蛮有意思的 一看图就懂了∠( ᐛ 」∠)_
secretguardian
7个月前 北京
6
13:56 不过在19世纪的伦敦这种大城市 大家更担心的是所谓的"马粪危机" 在那个交通运输全靠马匹的年代 如果任由城市人口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肆意增长 甚至有人在19世纪预测如果到1950年 伦敦的每一条街道都会堆积着九英尺高的马粪 当然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 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把马粪的问题给解决了_( :⁍ 」 )_
secretguardian
7个月前 北京
6
1:01:30 再补充一条 如果按照德国一些人自己的说法 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20世纪20年代阿登纳在任时候修出来的 科隆-波恩20公里左右 但洗头佬一上台就把这条路降级成区域级别公路 目的很明确 这样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他修的了_( :⁍ 」 )_
刘三菜
7个月前 北京
5
明年亮师p师巡礼飛騨高山,在车站前的家庭餐厅录冰菓回,这画面不敢想哦(doge)
X_Voyagez
7个月前 北京
4
22:31 今年夏天刚好去了高山和飛騨,同时壮游冰菓和你的名字
徐怀若谷
7个月前 安徽
4
看到标题头六个字瞬间联想的是-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太曝露年龄了。
邪恶的劳劳
7个月前 美国
4
1:08:54 该来的白学cue还是来了😂,以及刚去过斯特拉斯堡巡过的表示白学堡确实挺漂亮的
glico0809
7个月前 上海
3
第一次知道1907北京巴黎拉力赛是92年,那年搞过巴黎莫斯科北京横跨欧亚拉力赛,这段历史当年官方反复播讲,那段时间感觉算中国拉力赛黄金时期吧。现在……别说巴黎北京了,港京拉力赛还有多少人记得。
许言武
7个月前 未知
2
1:09:13 听到这里在地铁里笑出了声。黄油、斯特拉斯堡,对味了!
辛辛子_hBXU
7个月前 中国香港
2
最近看了一部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Grand Tour》,写的就是欧洲贵族环游世界的见闻,其中在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白人凝视”引起了很多争议。看的时候我觉得很晦涩,听了这期播客才知道原来grand tour是既定名词。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有其重要意义。
汪汪小云
7个月前 上海
2
激动激动 是肖老师吗
森柏春
7个月前 北京
2
简介开头的“6世纪”是不是应该是“16世纪”呢?布瓦耶的《西方旅游史》中有非常详细的壮游历史介绍。另有布里利与内里的《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集中介绍了一部分参与壮游的女性旅者以及她们的旅行视角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