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53分钟
播放:
4,819
发布:
8个月前
主播...
简介...
在高中时期,江东曾以为大学是一个自由而有用的地方,不存在起不来的早八与竞争机制下的绩点焦虑,一切都是光明的坦途。熟记了一切的标准答案之后,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瞬间,他以为自己关上了优绩主义的最后一扇大门。
而时间来到了一年后,不断缺勤的早八,勉强及格的微积分,在摆满名著的图书馆里敲了一下午电脑,此前对于大学的预设像一个巨大的回旋镖,在这一刻击中了自己。不想学习,不想上课,不想考试。所有情绪最终变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通过学习考上清华后却不想学习了?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学习,在三代清华人的视角下去讨论学习的意义,关于过去与未来,时代与个人,也许我们的思考并没有标准答案,但相信一定存在一个与你相关的故事,祝你收听愉快。
嘉宾
文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院校研究、大学生学习和发展、教育国际化。
代表作品有《走向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新时期 新理念: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径——2022年UNESCO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纪要兼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作为国家战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一项多国比较研究》等。
目前在清华大学开设本科生课程“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学”等一系列课程。
主播
张琳
新闻学院博士生二年级,本科期间什么都搞了就是没搞学习,现在回来搞学习。
王江东
建筑学院本科生二年级,微积分刚及格的早八困难户,每天都在学习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小标题
03:45 初到图书馆,我曾以为大家都在看书。
04:54 这个大学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07:08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09:23 那我可以一边考证一边读文学吗?
10:58 原来大学里不存在一个“标准的”苏轼。
14:50 当知识无法解释世界时,也许我们可以走向社会。
18:28 “镜中我”,你会怎样认识你自己?
20:28 成功的模板依然在,那么如果大学也有一个标准答案呢?
21:29 “大二现象”,当我们不再想要学习。
26:41 没有了专业就没有了恨,世界上全都是爱。
28:01 微积分拿D,我曾以为我的天塌了。
30:59 受挫之后,我才明白了大学教育的意义。
32:53 课程改革,减负似乎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自由。
35:03 那时我们躺在草坪上,想过为生民立命。
37:09 今天和过去,优绩主义似乎一直存在。
40:07 成长是一次逃离,那我们走后怎样?
43:29 世界上存在一个我无法定义的成功。
44:34 那么我可以成为一个不优秀的清华毕业生吗?
46:56 努力就会有回报,但这并不是我的人生。
48:58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还可以相信这一切吗?
本期提到的追踪研究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项目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于2009年发起的全国性大学生学情调查。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院校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动态。截至2016年,累计已有147所高等院校参与了本项目调研。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王江东
剪辑:王江东
助理制作人:王江东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而时间来到了一年后,不断缺勤的早八,勉强及格的微积分,在摆满名著的图书馆里敲了一下午电脑,此前对于大学的预设像一个巨大的回旋镖,在这一刻击中了自己。不想学习,不想上课,不想考试。所有情绪最终变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通过学习考上清华后却不想学习了?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学习,在三代清华人的视角下去讨论学习的意义,关于过去与未来,时代与个人,也许我们的思考并没有标准答案,但相信一定存在一个与你相关的故事,祝你收听愉快。
嘉宾
文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院校研究、大学生学习和发展、教育国际化。
代表作品有《走向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新时期 新理念: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径——2022年UNESCO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纪要兼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作为国家战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一项多国比较研究》等。
目前在清华大学开设本科生课程“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学”等一系列课程。
主播
张琳
新闻学院博士生二年级,本科期间什么都搞了就是没搞学习,现在回来搞学习。
王江东
建筑学院本科生二年级,微积分刚及格的早八困难户,每天都在学习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小标题
03:45 初到图书馆,我曾以为大家都在看书。
04:54 这个大学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07:08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09:23 那我可以一边考证一边读文学吗?
10:58 原来大学里不存在一个“标准的”苏轼。
14:50 当知识无法解释世界时,也许我们可以走向社会。
18:28 “镜中我”,你会怎样认识你自己?
20:28 成功的模板依然在,那么如果大学也有一个标准答案呢?
21:29 “大二现象”,当我们不再想要学习。
26:41 没有了专业就没有了恨,世界上全都是爱。
28:01 微积分拿D,我曾以为我的天塌了。
30:59 受挫之后,我才明白了大学教育的意义。
32:53 课程改革,减负似乎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自由。
35:03 那时我们躺在草坪上,想过为生民立命。
37:09 今天和过去,优绩主义似乎一直存在。
40:07 成长是一次逃离,那我们走后怎样?
43:29 世界上存在一个我无法定义的成功。
44:34 那么我可以成为一个不优秀的清华毕业生吗?
46:56 努力就会有回报,但这并不是我的人生。
48:58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还可以相信这一切吗?
本期提到的追踪研究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项目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于2009年发起的全国性大学生学情调查。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院校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动态。截至2016年,累计已有147所高等院校参与了本项目调研。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王江东
剪辑:王江东
助理制作人:王江东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三角学到啦
8个月前
陕西
11
在功利主义和绩点主义流行的当下,去逆行发展“无用之用”。本人目前“c2”经管大二生,高中来自山河四省之一山西,还是被调剂到经管的,和本期的嘉宾非常类似,上大学之前我对自己的规划也就是像高三一样继续拼命,甚至更加拼命。结果到了大学发现自己想拼命,根本无处使,因为在大学立马发现评价体系非常多元,你的力根本汇聚不到一处去拼,同时开学的社团招新,我去面了六个社团,早别人几年喜提0个offer,也真的成长有时候需要挫折去作为契机,我深深的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当中,同时也开始去探索我的大学该怎么做,我到底哪儿做错了,我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小镇做题家、985废物等等一系列概念,为了寻求答案我也去读了《金榜题名之后》,还有美国的寒门贵子等等有关社会学,教育学的书籍。(题外话当时读完这些书我就对社会学有了很深的兴趣,还去问了关于社会学的课程之类的。)在学习成绩上依旧保持高中的那种惯性的同时,我也开始去找其他更适合我自己的东西。比如选了大家都说很水的职业规划的选修课,但这门课上我觉得还是挺多收获的,也认识了很多其他不同专业的同学,更重要的不说对自己有多深刻的认识吧,起码让自己开始去往这个方向探索了。虽然截止现在依旧很迷茫,依旧还是不太笃定自己该怎么做,随着我了解的越来越多,我似乎在看到其他一些似乎是“功利主义”的同学他们取得了很高的绩点,证书,或者一些综测分奖学金之类的,我自己没有那么强烈的慌张和焦虑了,因为我知道似乎那些东西不是我未来想要的方向。也希望我能在这条路上慢慢的认识自我吧,共勉☺️
KG_DQwv
8个月前
吉林
4
太棒啦!我现在就是大二,所以所有这些探讨对我都很有启发,然后我也知道我以后应该怎样做,保持一个怎样的态度以及如何对待大学中的事情和现象了。

LeeAnger
8个月前
湖北
4
对不起 有一些个人狭隘的抱论想要输出 (已经准备好被骂了) 在top2被卷到的 琼 津 东三省 等考生应该不在少数。他们注定被卷到 早不被卷到 晚就要被卷到 他们本不应该得到
栗子味de
8个月前
安徽
3
很高质量的内容,录制也很专业,对话听起来很舒服,支持!

ID叽里呱啦
4个月前
江西
3
感觉很有共鸣,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境,或许大家在大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一直对自己的大学感觉很挫败,我好像没有达到世俗的成功,总是在看一些“无用”的东西。总是在认知自我和投入学习中摇摆,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如果想要成绩上的优越,可能就要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放弃很多我喜欢的课程,但这个过程我不会那么快乐。因为这总和我理想中的大学相悖,也和爸爸他们曾经的大学生活相距甚远。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今天,我能感受到的快乐反而越来越少了?
大学虽然说有四年,其实算下来就两年。大一懵懵懂懂,但课表很满,也还没学会探索;大二慢慢理解,慢慢开始探索;大三迷茫困惑,但要做职业规划,已经要准备就业了;大四匆匆忙忙,说散就散。好像就是这样的,好像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容纳我自由生长,跌跌撞撞,而且总会感觉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总是小心谨慎,不敢放纵自由。
可我如果没有探索自己的过程就会永远是空洞的,狭隘的,自大的,自私的。如果说大学三年给了我什么,可能就是给了我相对自由的这段时光,看了很多书,慢慢认识了自己。认识自己,学着接纳自己,现在有了一点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或许是不足为外人所道也的东西,但会有自我大大的满足。

黛shine
8个月前
韩国
2
教育专业学生 听完受益良多 ☺️☺️
好名字_6w3m
8个月前
河南
2
45:20 想到最近看的「思想验证区域」里的超人 (没有当律师的首尔大法学生)
京京_Rx3W
6个月前
黑龙江
2
13:23 大一上学期的成绩没有非常的好,因为不是非常的努力,本来我想到寒假想要找一些高中的那种状态,但是听到这里我突然就意识到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的点,但只是一个模糊的感觉,我还要再寻找寻找。然后老师说的对自己认识还不够,这其实是我在上大学前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嗯,我也不清楚到底大概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呢?了解了大学有科研也有可能还有别的对于工作有帮助的学习技能?我还没能确定好自己心里的路
Darren_zw
8个月前
北京
1
孩子明年高考,先收藏等以后让他听

xiaoleijoy
8个月前
北京
1
结束得好突然hhh

HD186691y
8个月前
四川
1
42:38 42:46 真正的学习是要达到实现人的内在气质,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持久的变化
Daor
8个月前
云南
1
请问老师有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的建议吗?
小海鱼_OGdc
8个月前
福建
0
47:01 追求卓越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小海鱼_OGdc
8个月前
福建
0
49:55 知识的无用之用
gookish
7个月前
吉林
0
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常努然
7个月前
广西
0
质量太高了!强推
京京_Rx3W
6个月前
黑龙江
0
23:50 这个地方的各个阶段没有听懂,明天查查
東風_9CXa
4个月前
湖北
0
太有共鸣了
李偶叶
3个月前
吉林
0
40岁的我 每天上班摸鱼都在学这种无用之用
LX_8XIN
3个月前
澳大利亚
0
因为功利的因素高考后出国,每天想着生存问题——我没生病,我吃饱了,我没抑郁,我还活着——真的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