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3分钟
播放:
15.18万
发布:
7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导语 -


新年伊始,一则中国演员被贩卖至泰缅边境园区的新闻,再次让“东南亚恐惧症”的社会情绪在舆论中浮现。自上世纪中叶,上缅甸高地呈现出的奇特政治景观便被人类学家所关注,混乱、逃避、无政府主义成为“赞米亚”的关键词。而知识生产与现实总会有所差距,如何借助“赞米亚”的视角理解电诈园区的形成?“妙瓦底”所在的缅东地区和缅北社会有何不同?请听伍勤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伍勤,写作者,关注全球社会运动


- 时间轴-


04:45 在泰缅边境关注「逃避统治的基础设施」


07:00 湄索往事:革命运动和来自中心大陆的流亡者


15:30 是战区也是园区:「妙瓦底,遍地黄金」


25:15 缅北整治电诈,缅东渔翁得利


34:45 电诈园区的「低端全球化」与「国际盘」转向


49:00 缅东大逃杀:NGO、地方武装与赏金猎人的故事


01:01:30 不愿离开的人:看见受害者群体的复杂“光谱”


01:10:15 缅甸如何「走向共和」:罗兴亚人引出的种族难题


01:23:45 昂山素季归来?悬而未决的大选与不安的流亡者们


01:29:00 加密货币、星链技术和telegram:技术化的「赞米亚」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胖达123
7个月前 天津
821
有些评论好离谱,判断别人有没有同情心善不善良的标准居然是讲话语气[微笑]每个人说话的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笑可能只是掩饰复杂情绪的形式啊。不能只看表象不管实质,别人做了什么还不如“演”了什么重要。搞不好电诈园区的幕后老板们,对着公众可会表演人间大爱呢,比谁都会表演同情、仁慈,满嘴仁义,实际杀人不眨眼。
桃子_Pfirsich
7个月前 英国
702
要求嘉宾必须含泪的人,我认为是《艺术人生》看太多了
Jets_
7个月前 北京
591
冒着危险做了很多报道的记者: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揭示复杂的面相和光谱,也帮到一些受害者,但我感觉自己很多时候还是无能为力。 也不知道做了啥的某些听众:我从你的语气就能判断你的轻佻,而且你居然说自己“无能为力”,也太冷漠了吧!
无人在意
7个月前 云南
300
我真是笑不活了,前面还在西西弗那边说总是在意两位女主播笑不笑,这边又来😆
emma_co4A
7个月前 北京
290
嘉宾是女性,你就可以“理解”很多评论为何是那样。挑剔她的声线、嗓音、语气,她的笑,她的口癖,她的一切…已成为某种社会惯性。很多人就是不习惯一个女人侃侃而谈,无论她多么专业。听不到她的内容,他们第一反应“你穿这件不好看”。太好笑了
Teloiv
7个月前 北京
285
面对深入缅北的嘉宾老师,你们在键盘前的悲情毫不值钱,还很愚蠢,甚至好笑
FF930114
7个月前 浙江
244
有些人还是莫名其妙的共情能力太强了,重点一点没抓到,就开始上价值批斗了。
_ringo_
7个月前 加拿大
239
我一脸兴奋进入评论区,结果惊掉下巴的乌烟瘴气。
小猫咪没有坏心思
7个月前 北京
192
44:45 斗胆说一句,嘉宾的笑声,也可能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模式的启动。
花总的小宇宙
7个月前 福建
166
伍勤也好,J(西西弗高速的主播)也好,Neo(我节目的嘉宾)也好,都被听众批评不够严肃。听众对主播、嘉宾语气的要求和反应可以理解但没必要。如果我告诉各位在东南亚验尸现场义工和警察也会“笑”,那他们是不是也要被谴责没有人性?这不是麻木,只是脱敏。我没有听出嘉宾有任何漠视受害者的意味,新闻访谈类播客的价值在于提供信息增量,而不是情绪价值。
奶茶多喝对身体好
7个月前 四川
136
19:35 这是最可怕的一点,这和德国纳粹等大屠杀的操作模式很相似,都是把一件极端的坏事切分成很多个具体而微的环节。身处各个环节的行为人都会因为自己只负责一项细微的工作而感到责任感的降低。进一步在长期的“行为决定态度(类似于行为治疗的方式)”的影响下而把罪恶合理化。 《戴维·社会心理学·从众·恶行的分隔作用》“当大家分散工作各司其职时,恶性似乎更易进行。德国公务员愿意处理大屠杀的文件,这使纳粹领导非常惊讶。当然,他们并没有屠杀犹太人;他们只是在做文书工作。”
白_z1zR
7个月前 中国香港
112
嘉宾其实点出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很多地方,人命其实就像草芥一样,说没就没,甚至身在其中的人也把这种状态当作自嘲的段子。比如,大家最难受的笑着说“虐待至死”,那里的语境,听下来其实就是身在那个行业里的人的地狱段子,我相信那些人自己也是笑着说这些事情的。我们可能活在一个比较有尊严的状态下(或者只是因为这里的听众不太有社会底层),很难想象人就像货物、像耗材的那种状态。也很难想象那种状态下,人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或许会低估人的“适应能力”)。嘉宾也说到,电诈对那里很多人,比如在经历战争的人来说,也都算是不那么残酷的事情了。她自己大概也是适应了这种环境,某种程度上心态进入了“当地人”的世界吧。那些很多人不理解的“轻佻”,我觉得就是当地人会讨论战争,讨论人命如草芥的现实的时候的态度。没有人可以每天不开玩笑活下去的,所以就算生活在地狱,也要把地狱当做玩笑。而且,要改变这一切,根本不是摆出一副善良的姿态就能有用的。最后一部分涉及到的结构性因素,几乎就是无解啊。只不过,播客听众很多并不想真的面对那么残酷的现实世界(谁想呢?)更多是需要情绪价值,这也能理解吧。希望嘉宾可千万不要被这些声音影响了,我们真的不缺充数的情绪按摩,但真的少有对世界的残酷一面有探索愿望,有行动力和真正的关照,还能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不被看到的景象击垮的人。请您一定加油,一定注意安全。
平野喵喵
7个月前 北京
100
国人有个误区,觉得去边境干诈骗的都是被骗被拐过去的。其实不是,大部分是知道他们就是去干诈骗的想挣钱的,只是过去之后发现工作没那么好干而已 大部分“受害者”并不无辜
大葱段
7个月前 上海
82
听着觉得不舒服说两句,不至于被剥夺听的权利吧?我并没有兴趣去判断嘉宾是否善良,也很感谢节目的制作,也只是反馈出真实的感受,有些人是怎么回事,天天讲着各种价值,却一点容不下他人。
片儿面包
7个月前 法国
79
看评论我明白了,好多人把忽左忽右当广播剧听的。调查记者深入危险地带探访,跟方势力斡旋,一直给救援组织上报受害者名单,把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告知世人… 这所有的努力这些人贫瘠的大脑是既想象不出的。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把讲述者当成声优而已。
怪闲
7个月前 广东
71
骂的那些人我敢保证没有看过那篇文章,而且根本没想了解过妙瓦底,就是猎奇,就是浅显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英雄主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伪的善良。
超大章鱼烧
7个月前 辽宁
68
35:47 怎么说呢。感觉很多听友觉得被采访者的语气太轻松欢乐而不舒服的一大原因,是感觉记者至少能从这样的人间地狱逃离出来的,她只是一个旁观者,这样轻松的语气说出“殴打致死”...至少我看过的法制案件分享很少有这么欢乐的语气(本条仅为个人看法,没有任何代表性,小宇宙是一个开放的播客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buji
7个月前 广东
61
笑死了,嘉宾总是用“还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开头然后说出一段好黑暗的事实😂
海盐薄荷_gyl4
7个月前 广东
55
人是环境的产物 我很难想象嘉宾所处环境的复杂和危险程度 她所遭受到的压力她的所见所闻是评论区纠结语气的看客难以想象的 希望嘉宾能永远能量满满 希望你平安
卫HAO辰
7个月前 上海
53
争论这个记者有没有同情心,是否善良,没多大意义,她真的善良,并不会让她做的事情更高尚,她毫无同情心,也一点一不会让她做的事和传递的信息价值打任何折扣。热评里几位为记者“发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认同他们反驳的那些人的。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她讲述的内容,而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可否认是重要的,对于听众的观感和信息的接受有影响。沉重严肃的内容以严肃的方式表达,更符合大家沟通的习惯。当我听一个人笑着说那些人被喷辣椒水 毒打致死,是有点违和和奇怪的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