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rain 崔老师

嘉宾:望望同学(神经生物学博士,谱系孩子家长)

望望同学之前参与过的录制(点击可收听):

望望同学在本期播客中提到的文章(点击可阅读):

我们终于和望望同学再一次连线啦。

这一次,我们聊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内感受!

内感受与自闭症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疑问……

本期我们聊到了内感受的定义、测量方法、与自闭症的关系以及对相关实验的分析,这些内容比较“硬核”,但是有望望同学深入浅出的解说,让科普也变得很好理解;在最后,我们也分享了一些个人观点和体验,崔老师用大白话说了说他的感受;rain所好奇的是,我们能通过内感受而得到更好的心理状态吗?不如在听完播客之后,一起试试。

0:00

内感受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内感受最初被定义为内脏的感受,与普通心理学中提到的内脏感觉相近,但现代内感受领域的发展已将其与精神领域、日常行为和心理相连接,如紧张时心跳加速、焦虑时肚子疼等现象都与内感受有关。

与内感受相关的概念还有本体觉,本体觉用于描述人们对四肢躯干位置的感知,如在黑暗中能知晓手脚位置、中风病人指鼻异常等,本体觉与内感受不同,内感受更侧重于内脏和整体身体状态的感觉。

9:50内感受的测量方法

近20年,内感受的研究发展迅速,主要测量方面包括准确性、敏感性、预期性和稳定性等,其中准确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测量主要依据心率和呼吸等指标,通过比较个体对自身心率、呼吸的内部感觉与外部测量结果,将主观感受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如通过观察平静与运动时心率变化,结合个体感受与实际测量来判断内感受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26:08内感受与自闭症的关系及相关实验

自闭症孩子常存在感觉超敏现象,不仅体现在外感觉(视听嗅等)上,也涉及内感觉,如食物过敏、消化系统问题、挑食等,这表明内感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

一项实验表明,通过让自闭症成年患者进行心率变化训练(先测基础心率,运动后自行估计心率再与科研人员测量结果对比),提升内感受能力后,其焦虑水平显著下降。该实验招募121名18 - 65岁自闭症成年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内感受训练,对照组进行电脑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焦虑缓解效果明显,且短期(一周)和长期(三个月)效果均显著。

39:50对实验的分析与质疑

实验对象为无智力障碍、能理解沟通且可自主生活运动的自闭症轻症成人,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自闭症人群?

实验仅在英国针对白种高加索成年人进行,未涉及其他地区和人群,是否缺乏普适性验证?且后续无进一步推广和研究,令人好奇……

实验中焦虑状态改善程度轻微,仅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评估,且问卷分数改善幅度小(如从58分降至54分),考虑到心理学实验中问卷填写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该结果是否足够客观?

对照组设置为识别情绪(包括图片、语音等),与实验组运动训练差异大,且实验未测量除焦虑外的情绪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焦虑改善主要体现在特质焦虑方面,而状态焦虑改变微乎其微,这与常理中先改变状态焦虑再影响特质焦虑的逻辑是否不符?

1:14:37崔老师“伟光正”正能量发言

崔老师认为,内感受训练与正念冥想类似,都通过关注自身内部状态(如呼吸、心跳)来达到平和心情、降低焦虑的效果,且内感受训练使用心率测量,更客观易懂,降低了学习门槛,适用于更多人群,如普通人、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等。

望望尝试过多种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打坐、正念冥想等,但因缺乏正确指导或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效果不佳,而在游泳等活动中进入心流状态时可获得放松,认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内感受训练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尝试。

提供了一些小建议:低成本的干预方法(如购买蹦床让孩子运动)对自闭症孩子有积极影响,试错成本低且无明显副作用,与内感受训练类似,虽对实验存疑,但认为普通人尝试无妨,崔老师认为科普应该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消解其严肃性,让更多人受益。

主播...
Rain10
崔老师的播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