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7分钟
播放:
5,656
发布:
3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播客根据20181014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对吴国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本期嘉宾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

#本期内容

01:16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但是有博物学     

19:16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

23:00 研究近代科学第一人——哥白尼

32:38 为什么牛顿、爱因斯坦和达尔文如此伟大

49:02 不必忧虑人工智能会征服人类

53:30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

56:14 为什么中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少?

59:49 创建清华科学史系,筹建科学博物馆,拟写《科学通史》

67:49 大声呼唤自由的科学出于强烈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崔梦婷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史塔克和斯多葛
3年前
11
吴国盛老师是一个清醒的、能保持专业性的知识传播者,尤其在此时的天朝。放眼望去,万马齐喑究可哀。
岭北雪林一西森
3年前
4
12:20 19世纪的字典真的就都翻译成炼丹。
接触不良
3年前
3
tldr:无
前进小小黑
3年前
3
正好读到冯友兰教授的《中国哲学简史》,里面有一章说到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因为很多都是语录或者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本雅鸣
3年前
2
看标题还以为会是比较中听的结论😃
索耶
3年前
2
你看,希望中国古时便有“科学”这个概念,还是落入了以单一纬度去评价全部文明体系的误区里。所以其实要反思的不是有没有科学或为什么没有科学,而是没有所谓的现代科学为何依然能够持续发展,以及如今应该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科学只是发展范式中目前被广为认可的一种,肇始于启蒙运动,但是否是唯一一种,值得思考。因为只要陷入唯一,就值得警惕。
笛声笔记
3年前
2
56:09 这里没听清,请问这个时间点,吴国盛说的“哲学自然获取他的xx地位”这里是哪个词?
一只兔子_
3年前
2
中国古代强烈的务实导向和经世济用的功利追求导致“科学”成为不重要的东西。感觉这里的科学是一个泛概念,即一个理论系统。
TuesTerminus
3年前
2
12:43 当时的有人相信“破铜烂铁”(冶炼为)金银,当时的人们相信颜色变化了的合金就是转化成功了,现在我们知道这不对。
岭北雪林一西森
3年前
2
10:18 而且康熙他们还想愚民。
丸尾同学
3年前
1
听不清楚啊
居士
3年前
1
傲慢与乏味
RunQ
3年前
1
老师声音有点小 感觉是离话筒太远了
秋明朗
3年前
1
11:02 🐎同社科类理论研究的接受度
RexQ
3年前
0
喜欢吴老师!说的很好,很系统的梳理
HD1040840w
2年前 江西
0
03:24 墨子的自然科学算是现在大家认为的科学吗
desvsxfer
1年前 湖北
0
高晓松在节目中也讲过,有技术,无科学。 中国几千年的脑力都在科举考试中了
脏熊灰
2年前 上海
0
中国的文科真的很落后,对中国的进步不能做出解释,只能按西方中心论念经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