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清华文科服务国家需要、助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转型的关键纽带。本期沙龙以“期刊作为方法——人文社科研究的追求”为主题,邀请期刊主编与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期刊的差异谈起,在学科与期刊的交织下,共同还原出人文社科期刊构建学术生态、传播学术思想、坚守学术价值的不懈努力,为以“期刊作为方法”窥视“人文社科研究的追求”提供了更多可能。
期刊的起点,是编辑们的学术品味、生活经历和理想信仰;期刊的终点,却不止于学术共同体的科学范式、组织程度和学术成果。置身瞬息万变的时代,学者、期刊、学科,或许都需要存续更大的力量,厚积待发。
嘉宾
仲伟民《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漆海霞《国际政治科学》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蓝煜昕《中国非营利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严 飞《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小标题
08:27 何为期刊?何为集刊?
13:10 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相爱相杀”
21:12 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和服务学科融合
25:35 集刊最重要的是与“学术共同体”一起成长
27:42 新媒体时代办学术刊物,当然要考虑传播
31:52 除了翻译现成文章,如何让中国的学术期刊真正“走出去”?
41:19 顶刊接收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51:57 学术“内卷”时代,如何看待漫长的审稿周期?
本期特别节目为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文科沙龙活动现场实录音频精剪版,经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及沙龙嘉宾审核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张琳
剪辑:杨钧杰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