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巴瓦哈。今天我们是「电影运动/浪潮」,一起来认识一下波兰电影学派。
1956年,波兰经历了“波兰十月事件”,十月事件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变革,斯大林统治和审查制度的压迫性质开始放松,于是给了艺术自由一个充分生长的环境。这是一个机遇时期,电影人们就抓住了这个时机,突破创意界限,探索反映国家过去和现在现实的主题。
1956 年之前,艺术家被迫制作美化政府和社会主义的宣传片。但随着“波兰十月事件”,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导演们获得了新的创作自由,开始创作质疑历史和当代问题的电影,同时鼓励观众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波兰电影学派是一个由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人组成的集体,他们渴望摆脱束缚,讲述重要的真实故事。这个名字是由评论家亚历山大·雅基维奇(Aleksander Jackiewicz)在1954年创造的,希望开创一种新的电影制作风格,他希望出现一个“值得我们艺术伟大传统的波兰电影流派”。
波兰电影学派,又称波兰新浪潮,是二战后兴起的一场颇具影响力的电影运动,是电影创意与思想探索的灯塔。
波兰电影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刚结束后的时期,当时波兰和许多东欧国家一样,刚刚从战争的蹂躏中走出来。战争给这个国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人民深受创伤,艺术和知识界都在寻求恢复自己的文化遗产。正是在这个重建时期,新一代的波兰电影制作人就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者和他们对真实故事叙述的执着的启发,脱颖而出。这些电影制作人试图挑战战前波兰电影的主流惯例,也就是逃避现实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随着波兰受到苏联的影响,共产主义政权加强控制,波兰电影学派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表达自己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独特看法。这是中欧和东欧最早公开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官方指导方针的艺术运动之一。
波兰电影学派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国家认可的艺术理论,提倡理想化和宣传性的生活描绘。波兰电影派的电影人拒绝了这些限制,而是选择对现实进行更细致入微和批判性的审视。
波兰电影学派拥抱电影现实主义,描绘战后波兰严酷而残酷的现实生活,强调真实的地点、非专业演员和原始的叙事方式,这个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象征主义和寓言在波兰电影学派运动的叙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影人使用隐喻叙事来传达更深层的含义,邀请观众参与叙事中嵌入的多层含义。这种象征深度为他们的作品增加了层次的解读。波兰电影学派以它的知识主义为特征,深入探讨复杂的主题,包括道德困境和存在主义,将电影作为进一步哲学探索的媒介。
波兰电影学派的电影经常成为社会和政治评论的载体。电影制作人描绘了共产主义下生活的复杂性,批评了政权的压迫性质及这种压迫对个人的影响。他们的叙事为了解政治意识形态的人类代价提供了一个窗口。这个时代的电影展示了一种创新的视觉风格。
斯拉沃米尔·伊齐亚克 (Slawomir Idziak) 和维托尔德·索博辛斯基 (Witold Sobocinski) 等电影摄影师对电影摄影进行了实验,使用深焦、明暗对照法(低对比度和高对比度照明,在影片中产生明暗区域)和非常规摄影角度等技术来创作视觉上令人惊叹的构图。
波兰电影学派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它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世界各地几代电影人。此外,它为波兰后来的运动铺平了道路,例如波兰的道德焦虑电影,波兰的道德焦虑电影同样是一场重要的运动,时间区间是1975-1981年,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继续以批判和内省的方式探索复杂的社会和政治主题。
曲目:Bill Fay - Garden Song
Bill Fay - Jesus, Etc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