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是临床中很常见的议题,你是否觉得不管别人怎么夸奖你,你都打心里觉得自己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认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朋友带滤镜”看自己;或是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外归因,只认为是运气使然。我相信这并非是谦虚或是“凡尔赛”,而是一部分人真实的痛苦。本期节目我分享了我参加1年多EFT(情绪取向婚姻伴侣/个体取向)培训的感受,以及我的自尊水平是如何越来越趋于稳定。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或困惑,自尊系列2我会邀请一名心理咨询师好友再次探讨这个话题。
00:40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拥有的都是侥幸
6:05 当自尊水平不够高时,别人的鼓励会让我觉得是安慰
7:42 不管接收到多少次正向反馈,我只认为我是足够幸运
10:12 理性上知道参加培训是来学习的,但仍然想获得一些认可和赞赏
13:03我不再认为老师只是在哄我,而是真的相信我是足够好的咨询师
16:35 大量的暴露脱敏+修正性体验,我再也不说话发抖了
18:55 正向循环起来:越冒险,越得到正向反馈,下次就敢越冒险
19:38 自尊水平变高的体现:敢于展露真实的自己,能够接受更多开放的意见
20:16 谁也偷不走我的认同感
21:12 一次正向体验无法撼动多年形成的僵化的内在模式
22:10到底什么是自我关照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