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说这宫廷奶酪里一定得有奶酪魏的一席之地,可纵观当下这市场上店面已经很少了,更被大家熟知的是三元梅园和文宇奶酪。


那这宫廷奶酪是诞生在宫廷里?和紫禁城有什么渊源么?


好嘞,那今天我们就把这宫廷奶酪的各种口味和做法,跟各位聊聊。


【本期主播】鲁西西 会飞的能猫(老许)


【本期提到店铺】



  • 奶酪魏(牛街总店)具体地址: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 202 号 107。地铁 19 号线牛街站 D2 口 ,步行不到 500 米。

  • 三元梅园

  • 文宇奶酪


【本期插曲】



  • Bob Seger - Old Time Rock and Roll

  • Greg Hawkes- Penny Lane

  • 川子-榕树花.mp3


【欢迎加入听友群】


❤️感谢听友们的一路收听,🚩咱食堂的听友群可是挺热闹的,


天南地北的能人(chī huò)也是来了不少,


喜欢就找食堂跑腿儿的,带您进来歇会儿聊几句。


✅微信:wenwulab  ✅暗号:周二晚九点半



【内容轴】


03:10 地坛南门的三元梅园




南门旁边的莲咖啡



05:00 从奶酪的初记忆开始


鲁西西 从南锣鼓巷的文宇奶酪开始



07:05 东亚人的断奶:怀念下儿时牛奶换购的故事


讨论了关于童年时期对奶酪和牛奶的回忆,包括对乳糖不耐受的理解,以及对特定品牌奶酪的偏好。还提到了换购牛奶的经历,包括使用木盒子和玻璃瓶的细节,以及换购过程中的一些小乐趣。


曾经老许家里人,加盟三元梅园时候的珍贵资料




14:10 三元牛奶曾经是北京市牛奶公司,说说中国人喝牛奶这件事真是路途满满


曾经奶站换牛奶场景(三元牛奶的老照片)




北京市牛奶公司


对很多老北京人来说,三元的奶香就是童年的味道。“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这句话是老百姓对这块老牌子朴实真诚的认可。



对很多老北京人来说,三元的奶香就是童年的味道。“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这句话是老百姓对这块老牌子朴实真诚的认可。



23:08 梁实秋:想北平的吃食,酪是其中之一


……久离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的吃食,酪是其中之一。齐如山先生有一天请我到他家去喝酪。酪是黄媛珊女士做的,样子很好,味也不错,就是少那么一点点北平酪的香味,那香味应该说是近似酒香



讲述了奶酪味老字号的历史起源,包括清末宫廷御厨的转型、魏红尘老先生的学习过程、奶酪制作的工艺及原料选择,以及奶酪在高消费娱乐场所的普及情况。同时也探讨了奶酪作为高端甜品的经营局限性,以及乳糖不耐受和运输保鲜等问题对奶制品销售的影响。


30:20 传统奶酪业的稳定且慢条斯理的发展


奶酪魏 牛街总店


具体地址: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 202 号 107


地铁 19 号线牛街站 D2 口 ,步行不到 500 米



39:10  奶酪魏传承到第三代,迎来的大主顾


1992年,病中的“末代皇弟”溥杰想吃奶酪了,也是托人来“奶酪魏”


马三立先生喜欢奶酪魏的酪干儿



47:00 北京老字号名录,奶酪魏申请材料就是一本书


京老字号协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于2013年启动“北京老字号”认定工作。凡符合“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等7项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报。


2014年4月,第一批“北京老字号”名单出炉,145家企业(151个品牌)入选,包括小肠陈、爆肚冯等北京市民熟知的小吃店。魏宁告诉记者,2013年启动“北京老字号”认定工作时,他的父亲——“奶酪魏”第三代传人魏广禄正在生病。“我一直忙着照顾他,根本顾不上申请的事儿。”


这次第二批认定工作一开始,魏宁就按照要求递交了申请材料。包括文字和影像两部分,涵盖了历史、经营状况、曾参加的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光整理材料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魏宁说,文字部分的材料都打印在了A4纸上,文字加配图十分丰富,“摞一起就是本儿书”。


虽然整理材料有些枯燥,但魏宁觉得,这也是再次梳理“奶酪魏”的历史,“让我又一次体会了传承的意义”



51:30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也看看还有啥值得吃的好奶酪味道


文宇奶酪




豆沙奶酪卷



杏仁牛奶酪/ 豆腐杏仁奶酪




-----------------------------------------------


【制作团队】


后期 / 老许 鲁西西


封面 / 鲁西西


《文武食堂》


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生活好物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听听FM | 豆瓣 | 喜马拉雅 | Spotify


【合作联系】


微信:wenwulab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BeverlyMOMO
9个月前 北京
3
已经听馋了
林希言-
9个月前 上海
2
👍👍
泰山骑手
9个月前 山东
2
第一
饭桌骑士
9个月前 北京
2
第二
张一北
9个月前 四川
2
听起来
黑花肥
9个月前 北京
2
22:22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武汉,天冷的时候司门口、中华路一带繁华商业街区的街边就有卖热牛奶的:一瓶瓶那种最常见的玻璃瓶、瓶口扣了个圆纸盖的牛奶,坐在加热的热水锅里,牛奶上似乎还盖了个保温的小棉被。如今想来这也有点神奇,大约那会儿也不是每家都能订牛奶的,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小时候有回冬天和我妈在中华路一带换乘公交,等车间隙在车站旁边给我买过一瓶来喝,印象中那天那瓶加了糖的热牛奶格外香甜,至今都还能记得。
徐个个
9个月前 江苏
2
说一点南京地产牛奶的小历史,南京本地的牛奶品牌叫卫岗,卫岗是个地名,离我家不远,就在中山门外,到孝陵卫之间那一块。当然这是发源地,现在奶牛厂早就不在那里了,这个奶厂也有百年历史,1928年,宋庆龄和宋美龄创建的,原先是给北伐军将士的遗属建了一所子弟学校,应该是类似一所职业学校,有很多实业项目,牧场奶厂就是学校的附属,后来40年代从欧美引进了巴氏杀菌生产线,应该也是国内比较早的现代化奶厂。解放后被接收了,就是南京牛奶厂,我小时候它还一度叫红旗牛奶厂,后来公司化经营了,就统一成卫岗乳业。 这个卫岗呢,离中山陵、国民主席官邸都很近,所以一直有个说法,说是因为宋美龄喜欢喝牛奶才建的,因为她是欧美生活方式嘛,那时候一般人也喝不惯,老百姓也喝不起。后来有个流传甚广的传闻,说是宋美龄生活腐化穷奢极欲,为了美容养颜每天要用牛奶洗澡。这个传言特别有名,以至于90年代的时候,南京哪个报社专门做了一个调查报道,最后寻访到了解放前卫岗牛奶厂的送奶工,人家辟谣了,当时给官邸送牛奶,也就是一天两瓶,不可能够洗澡用的😂。 所以说嘛还是新社会好🤣,以前第一夫人享受的待遇,咱平民百姓现在也是稀松平常了。
豆浆老油条
9个月前 天津
2
55:44 奶豆腐👌
二唯
9个月前 法国
2
饿吐露了,鲁老板这话厄勒金德了。 我觉得吧这还是汉语的高深,北京这个算是奶醪,稀的噜的,又有酒香。外国的这个吧算是奶酪,各各愣愣的,成块儿的,就像二位说的奶酪干。不过北京人恐怕是京津冀一带唯一吃奶醪的地方了;一听您二位说北京的奶站,我小时候天津也有,但是拿个瓶子打奶的属于高端人群,送奶到家的更是干部家庭了。一般都是早点铺里大锅熬着豆浆,小锅熬着牛奶,豆浆一毛一一碗,牛奶两毛吧,属于贵的饮品了。后来就是袋装牛奶送到家。天津的品牌海河牛奶。我倒是吃过三元奶酪,味道是不错,但是的确是酸奶的感觉。
小江儿_
9个月前 北京
2
前排占位!
黑花肥
9个月前 北京
2
31:27 有阵儿外地的朋友来北京,老会带着去牛街那边吃“奶酪魏”(但点炸糕、杏仁豆腐比较多,奶酪不经常),吃完奶酪魏就去白记买驴打滚,然后去“满记”买烧饼,输入胡同寻些别的,最后去“聚宝源”涮锅子,牛街一条龙。
泰山骑手
9个月前 山东
1
泰安的本地奶企叫亚奥特,最早公司名称叫泰山乳品开发中心,后来叫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泰山乳品开发中心时期,用的瓷瓶,每天都是把空瓶拿走,放下新的。后来成了亚奥特后,慢慢成了袋装奶
黑花肥
9个月前 北京
1
27:27 还真是,早先吃奶酪里面的米酒味儿确实是能吃出来的。不知不觉什么时候那个味儿就没了,因为我平时吃奶酪也不多也不成习惯,不说我是真没意识到。
徐个个
9个月前 江苏
1
16:49 我小时候那绝对是拿牛奶的主力,记得特清楚。我们家不是木盒子,是一个扁的小篮子,正好容纳两个牛奶瓶,然后拿一奶卡,奶卡上是日期。我们家这的奶站是在街对面一个大院里,我还记得管奶站的是一位老奶奶,现在想想估计也就五十来岁可能,很和蔼可亲的一位。去了拿瓶子换牛奶,在奶卡日期上划一道,秋冬天都是一家订两瓶牛奶,夏天订一瓶牛奶一瓶酸奶。以前的酸奶是一种胖一点的玻璃瓶,瓶口是片硬纸壳的先盖着,外面还有一张纸用线绑住瓶口,那酸奶是真稠啊,跟现在工艺不一样,感觉都是一块一块的。牛奶瓶瓶口是一层铝箔的盖封住的,我妈那会儿还要把这个铝箔攒着卖废品,门后挂个袋专门扔这铝壳,牛奶倒在奶锅里,还得弄一点水把奶瓶晃一晃,再把那水倒进奶里,一点儿都不浪费。
黑花肥
9个月前 北京
1
07:06 确实,我开始去南锣的时候人也不多,“文宇奶酪”的门脸开始也不怎么起眼,前后其实也没吃过几回,然后没两年就突然火起来了…早先那条街上知名度高的是“创可贴”、“过客”餐吧、是每年三月份艺考时候在那边剧场的中戏面试(现在应该是已经改地方了)。
黑花肥
9个月前 北京
1
42:38 其实我就只好吃酪干…原本我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路吃食,是有回朋友家吃饭,同去做客的一位回民朋友带了些三元梅园的奶卷、酪干当伴手礼,我一吃酪干大为惊艳,问了好几遍这叫啥。之后自个儿也买过好些回,只是以我身体不敢多吃就是了。
这是一个好昵称
9个月前 陕西
1
19:17 换牛奶的瓶子是那种之前输液的玻璃瓶吗
西海蛙
9个月前 河南
1
51:09 好难得的前店后厂。
舍予_mKxz
9个月前 北京
0
我上学时候武圣路好像有一家奶酪魏,得是10多年前了
mav
7个月前 北京
0
当年不识蒿子秆,吃涮肉时候家属点了茼蒿,上菜之后与服务员理论半天,大姨(涮肉馆标配吧)以关怀傻子的眼神说,你要吃的是蒿子秆!顺手一指别桌…我俩只能老实,到现在家属还愤愤不平——他觉得茼蒿根本就是邪教,谁要吃茼蒿啊好难吃,还“篡位”夺了蒿子秆的正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