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或者这十年来看,舍弗勒可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
大家好,欢迎收听盖世汽车“C Talk”栏目。
对话 |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部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谭璇
“从今天或者这十年来看,舍弗勒可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在盖世汽车最新一期C Talk高端系列访谈中,舍弗勒集团汽车科技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Matthias Zink)先生如是说到。
目前,舍弗勒正在加速向全新的移动出行转型,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低碳驱动和底盘应用,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仅从电驱动领域来看,2022年,舍弗勒在电驱动领域新增50亿欧元订单,自2018年以来在该领域累计订单额达到了160亿欧元。
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是舍弗勒对创新的坚持和探索。
“创新是一切的开始。”马迪斯·青克在访谈中坦言。“舍弗勒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创新,所以我们要提供创新产品,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谁能提供电驱动技术、快速充电技术,以及新的移动出行技术,谁就能够被选为供应商。”
而这也是舍弗勒自1978年开始、坚持不懈地举办四年一届的技术研讨会的目的。他表示,“我们想向客户展示创新技术,并就未来的产品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本次研讨会上,舍弗勒展示了面向重型卡车的电液助力转向系统(e2HPS)、可变阻尼减振系统(VDS),以及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低碳驱动、底盘应用以及未来移动出行技术。
创新不仅是一切的开始,也是解决难题的最佳方式。因此,舍弗勒才能如此游刃有余地应对产品性能创新和成本、市场份额和利润等艰难选择。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和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和转型的主阵地,中国汽车市场变化之快令人侧目,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
马迪斯·青克在采访中感叹道:“如果回想一下十年前中国本土企业与全球企业竞争的情形,再看看现在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我不得不说,我非常钦佩中国OEM的发展方式,非常敏捷、快速且具有创新性。”
因此,对于舍弗勒来说,中国绝不是一个试验场或测试场。舍弗勒认为必须扎根于此,向中国市场学习。
在“全球统筹,本土运营”全球战略的指导下,舍弗勒多年来不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战略。舍弗勒在中国拥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九座汽车工厂和完整的价值链,本地化率超过95%,拥有自制的特殊加工设备和模具中心。
凭借这些优势,舍弗勒在中国市场拥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成本竞争力。不过,舍弗勒并不会止步于此。马迪斯·青克指出,“从研发,到工厂以及本土供应链,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
随着中国电动化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也开启了“新航海时代”。中国车企“出海”势头正盛,对于拥有全球化布局的舍弗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马迪斯·青克坦言,“如果中国车企想要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中长期竞争力,就意味着要进行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建设。我们已经为此做好准备。”
在本次访谈中,马迪斯·青克还谈到了舍弗勒近期备受瞩目的战略性决策——向纬湃科技发出收购要约。“在当前快速转型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动态调整期会出现大量的并购活动,这也是这个行业的特点。”
他指出,向纬湃科技发出收购要约对双方而言是一种能力互补,将进一步增强舍弗勒在电子和电控领域的能力,“也将是我们电驱动及未来移动出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舍弗勒在10月份公布收购要约时所说:“通过此次业务合并,一家拥有四个重点部门、营收约为250亿欧元的领先移动出行技术公司将诞生。”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C Talk”视频号,或点击▶舍弗勒集团汽车科技事业部CEO:中国,是我们想要扎根的市场 观看视频。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