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真正决定我们富有的,不是那些我们拥有的(追求或已经拥有的)东西,例如权力,金钱,地位,名声,豪宅,跑车,名牌,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例如道德,精神,理性,情感,意志,认知,和能力。
有也没有,不行也行,这里是,没有也行。
一个,聊聊身边事,探寻可能性,没有也行的播客。
第20期【对话】看病吃药做手术,我们真的有“选择”么?
《没有也行》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有话说”的形式,呈现大家的思考与交流。
而本期是一次新鲜的尝试,以与原点对话的方式,来探讨一些随机的话题,这个与“大家有话说”先策划再录制不太一样,几乎是与原点见面,闲聊中,直接录音所得。多了一分的随意,也更多的口语化,以及暴露/呈现大家和原点很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过的思考与想法。
本期是第一次尝试,有所得也有所失,放出来给大家听听,我们会反思调整,越做越好的。
欢迎大家收听,并订阅《没有也行》。
【对话人员】
- 长鸣,警钟长鸣的长鸣
- 原点,回到原点的原点
【您将听到】
00:54 价格故事1:原点去打狂犬病疫苗。1挂号70元报销60,2免疫球蛋白针降价,3美团买药用医保37.5元报销36元,4第二次打针没收挂号费……中国看病这么“便宜”么?
06:25 价格故事2:长鸣住院做手术。
08:01 最后留下来还当医生的基本都是靠“良心”了
11:10 法律不是道德问题,法律让人类趋于道德
11:29 看病到底追求什么?是1个小时多看几个病人?还是看一个病人就帮助一个病人?
12:21 诊断带来价值,决策带来价值;中国医疗的“本末倒置”
19:01 医疗资源 与 个人婚姻
21:26 选择故事1:没有进口疫苗,只能在医院有的疫苗里选择
23:32 选择故事2:麻醉药,做手术,几年前的药没进集采,没得选
28:06 选择故事3:某三甲医院住院部
29:13 问题:规则是为了更好的(医院)管理,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
29:23 医院的“规训”
30:56 “一刀切”,“懒政”
32:52 好像有选择,实则是在选项里选择,即少选择或无选择;“我想多花钱,也选不了药,因为没进集采”
36:10 专利药 vs 原研药 vs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38:12 长鸣推荐书籍:《仿制药的真相》
39:32 化学方程式一样,但怎么做出来是不一样的;Know-How 与 Know-What
42:09 集采,难道价格是一切么?集采,对国内药企“伤害”更大
46:30 “集采的药太便宜”,只能去药房自己买贵一点的药,吃着踏实,安心,这是对人民更好了,还是?
46:50 过去进集采的原研药,质量好又便宜,现在由于只看价格,没进集采,反而花更多的钱,这是好了?
47:30 心脏支架呢?几百一个,你放心?
47:57 难道不懂“多标准决策分析”?不懂“分阶段”,“分全权重”?
49:45 这是谈判,还是“道德绑架”?道德,成为了手段,还是道德么?
50:30 可持续性问题:1医生这么累谁还做医生?2集采这么便宜谁还创新研发?
53:59 渐进明细,需要反思,需要复盘,而不是一刀切
56:49 劣币驱逐良币,一分钱一分货
60:40 恶意:医生与患者一起“骗取”国家医保……
62:02 精神世界的匮乏;用贪婪的个体划定医疗的边界;因为高风险而放弃高价值?
65:09 尼采:主人道德 vs 奴隶道德
65:49 从社会和制度的角度去看,整个医疗体系……
67:53 少数精英群体对医生的不信任
69:18 信息 vs 知识,知道 vs 理解 vs 应用,应用 vs 专业;质疑来自于不信任;
71:25 福柯:知识与权力
72:06 这是一个不允许质疑的世界,又的的确确充满了质疑
72:43 我们希望看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73:04 原点希望:1时间:尽量少(排队等待)
73:33 原点希望:2诊断:尽量准确,多沟通,多交流,多耐心(医生和患者)
74:22 原点希望:3药品:尽量有效果,有选择
74:54 原点希望:4环境:尽量安静,舒适
75:21 原点希望:5服务:尽量温暖一点,隐私好一点,尊严多一些
75:56 长鸣认为:1相信,2别着急,3发掘和激励人的善
【后期】
- 原点
【首尾音乐】
- 《欢沁》by 林海
【提到的内容】
- 康德: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哲学的重镇;
- 尼采:伟大的德国哲学家;
- 福柯:法国哲学家;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