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95分钟
播放:
1,344
发布:
2年前
简介...
本期典型回避者巴老师继续现身说法,剖析自身对情感交流的抵触、对“稳定”的执念,以及“若即若离”言行背后的逻辑。我们通过对回避型人格的深度探讨,聚焦亲密关系中的核心矛盾:
为何回避者抗拒深度交流?
他们如何理解“情绪价值”?
择偶观背后的“HR思维”:要合适,不要心动?
关键洞见:
“回避型人格的感知力是受限而非缺失——像被封印的容器,只在安全时解锁。”
“他们的爱是‘没有你也行’:爱情可弃,舒适难违。”
时间轴:
00:00:13 开场:回避型人格主题回归,嘉宾特殊性(愿自我剖析的回避者)
00:01:51 回避型核心定义:回避的是“关乎关系的深度交流”,非日常琐事
00:04:07 亲密关系场景模拟:当伴侣试图沟通矛盾时,回避者的自责与无能为力感
00:07:31 回避者视角:伴侣的倾诉=“对我提要求”,情绪表达=负担
00:11:09 交流错位:焦虑型“求帮助” vs 回避型“被指责”
00:13:47 DSM诊断标准补充: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负面评价敏感
00:15:12 争议点:回避型是否缺乏艺术感知力?(音乐/绘画的“香薰理论”)
00:18:17 回避者听歌逻辑:节奏>情感共鸣,“避免自我代入歌词”
00:24:59 关键类比:主持人对父母的回避行为≈回避者对世界的常态
00:32:16 回避者分手逻辑:“长痛不如短痛”是解题公式,无关情感浓度
00:37:59 行为进化论:回避者如何像“输入程序的机器人”习得社交技能
00:40:18 深聊的本质:回避者眼里的“信息交换” vs 常人眼里的“情感共振”
00:44:52 理想伴侣画像:心灵感应(!)、确定性、情绪稳定——“别让我猜”
00:53:01 回避型择偶真相:像HR招人,“合适性>吸引力”,怕心动引发失控
01:01:20 关系中的隐性PUA:回避者如何制造“单方情绪责任制”
01:17:22 择偶观大揭秘:可以放弃“最喜欢”,不能放弃“最安全”
01:25:38 回避者如何看待“成长”?“稳定活着>关系进化”
01:28:53 对现任的坦白:节目内容将成为关系的“预警说明书”
01:31:19 结语:当爱成为非必需品,人生会流向何处?
延伸思考
若回避者是“情感机器人”,谁编写了初始程序?
当稳定成为最高纲领,爱情是否注定工具化?
评论区探讨话题:破解回避型“感知力封印”的钥匙——过度紧张从何而来?
主播微博:@好谢翔 @露露蛇
为何回避者抗拒深度交流?
他们如何理解“情绪价值”?
择偶观背后的“HR思维”:要合适,不要心动?
关键洞见:
“回避型人格的感知力是受限而非缺失——像被封印的容器,只在安全时解锁。”
“他们的爱是‘没有你也行’:爱情可弃,舒适难违。”
时间轴:
00:00:13 开场:回避型人格主题回归,嘉宾特殊性(愿自我剖析的回避者)
00:01:51 回避型核心定义:回避的是“关乎关系的深度交流”,非日常琐事
00:04:07 亲密关系场景模拟:当伴侣试图沟通矛盾时,回避者的自责与无能为力感
00:07:31 回避者视角:伴侣的倾诉=“对我提要求”,情绪表达=负担
00:11:09 交流错位:焦虑型“求帮助” vs 回避型“被指责”
00:13:47 DSM诊断标准补充: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负面评价敏感
00:15:12 争议点:回避型是否缺乏艺术感知力?(音乐/绘画的“香薰理论”)
00:18:17 回避者听歌逻辑:节奏>情感共鸣,“避免自我代入歌词”
00:24:59 关键类比:主持人对父母的回避行为≈回避者对世界的常态
00:32:16 回避者分手逻辑:“长痛不如短痛”是解题公式,无关情感浓度
00:37:59 行为进化论:回避者如何像“输入程序的机器人”习得社交技能
00:40:18 深聊的本质:回避者眼里的“信息交换” vs 常人眼里的“情感共振”
00:44:52 理想伴侣画像:心灵感应(!)、确定性、情绪稳定——“别让我猜”
00:53:01 回避型择偶真相:像HR招人,“合适性>吸引力”,怕心动引发失控
01:01:20 关系中的隐性PUA:回避者如何制造“单方情绪责任制”
01:17:22 择偶观大揭秘:可以放弃“最喜欢”,不能放弃“最安全”
01:25:38 回避者如何看待“成长”?“稳定活着>关系进化”
01:28:53 对现任的坦白:节目内容将成为关系的“预警说明书”
01:31:19 结语:当爱成为非必需品,人生会流向何处?
延伸思考
若回避者是“情感机器人”,谁编写了初始程序?
当稳定成为最高纲领,爱情是否注定工具化?
评论区探讨话题:破解回避型“感知力封印”的钥匙——过度紧张从何而来?
主播微博:@好谢翔 @露露蛇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TeenageBlue
2年前
福建
3
我很喜欢听歌还会尝试自己写,也画画。我自己感受是它和社交区别在于听歌和画画没有给我“难题”,我没有压力也不用给出“正常的反应”…

小不离
1年前
云南
2
回避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其实是两个东西,采访的这一位巴老师,是一个回避型依恋,并且是一个高功能的回避型依恋,不是回避型人格。人格是被科学界定义为精神障碍疾病的,依恋状态就类似于咱们测MBTI一样,是一种描述状态

春沐2026
2年前
湖北
2
非常感谢播主! 回避性人格对于我来说一直就像一个谜团。在这一期节目里,嘉宾几乎完美的展现了回避性人格的外在表现。回避性人格对于交流抗拒的特性整期节目里表现的一览无余。其实开始是带着探索回避性人格的目的来的,怀着期望回避性人格自己现身说法“来呀来呀,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回避型人格的内在逻辑,内心活动。”然而,巴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沙粒一般的生涩,我作为一个听众在整一期节目里听得无比艰难,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内容。 然后就开始嘲笑自己可笑的逻辑:一个能够敞开心扉交流的人,还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回避型人格吗?笑了。同时也更加感到播主的不易,通过播主的几乎是抽丝剥茧般的引导的交流,还是有所收获的。我非常能理解播主做有关于回避型人格的初衷,估计我们都是曾经深深为之困惑或者困扰的那一类人。再次感谢!感谢播主和巴老师。一个能够来上节目的回避性人格也是值得尊敬的!

PcE_df
2年前
湖南
1
音乐对我而言是拿来助兴的,经常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
虽然是听不懂音乐单纯喜欢这个旋律这个曲调,虽然大部分都是纯音乐。音乐是我背景音的一部分,只是不让我一个人画画那么无聊。
听这里面的内容感觉和我大部分行为模式相同,但我觉得我现在这样挺好的,也并没想着去改变什么,要改变也会是个人能力的改变内在还是那样。
并且我挺喜欢看电影的,不过不看爱情片,看不懂且觉得无聊。一般就会看看自己感兴趣的片,犯罪或专业相关的。
感情缺失我觉得描述的很对呀,从来不是我冷血,只是我理解不了这种感情。
不知道其他回避型是不是这样的,我是有点厌世厌人的。抱着一无所有的状态去讨厌所有,我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偏执地认为所有人都是那样的,所以开始讨厌
HD267482n
2年前
湖北
1
01:08:08 可能是别人很开心或者把别人逗笑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回到自己的自然状态,面无表情。这个时候别人看可能就是不高兴
HD267482n
2年前
湖北
1
01:24:38 确实

咬不动咬不动
2年前
上海
0
感谢主播对“回避型人格”的分析!我看完决定分手,去他的吧!还有他的那些朋友!建议之后如果再有相关话题的探讨,也分析一下能和回避型人格走得近的朋友的人都有什么神仙特征,怎么做到见怪不怪甘之如饴的?!你们懂我在说什么吧…………
金灿灿_TmJb
2年前
辽宁
0
可以做一期焦虑型依恋现在也挺火

春沐2026
2年前
湖北
0
另外,在节目将近结束的时候,播主提醒巴老师声音大点,之后可能巴老师离话筒近了一点,效果好很多。之前因为巴老师本身声音比较低沉说话声音又不大,造成倾听节目的时候很艰难。

cc-虫虫
2年前
福建
0
哈哈哈哈感谢巴老师,谢老师,露露老师真诚的剖析分享~
如是我闻_LzgM
2年前
上海
0
打了一大段话,突然意识到是穷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回避型人格
gloriachen04
2年前
澳大利亚
0
讲得很好

猪一只只
1年前
上海
0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在讲回避型依恋风格,也可能巴老师是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依恋风格

是乌海
1年前
上海
0
做为一个回避型人格的伴侣,真的说很好,很多时候的沟通都是打到棉花上

座头鲸森林护林员
1年前
辽宁
0
这两期实在太有意义了
小鲸鱼聋了
4个月前
陕西
0
17:46什么玩意?回避型人格没有多元音乐欣赏水平?

jIjp
2年前
浙江
0
音乐本不等于“歌”,音乐也不是只有唤起情感共鸣这单一目标,几位在这一块的见解算是普遍印象,但确实外行,只能说不适合凭此想法下定论。

Meellu
2年前
福建
0
以前只是觉得我对象可能是回避型人格,今天听了巴老师的话,发现他们的想法太像了,确定了他就是回避型人格。我对象还是脾气暴躁版的!

咬不动咬不动
2年前
上海
0
很多地方都讲回避型人格需要无条件的爱,主播怎么看
海涛_LE4G
2年前
北京
0
巴老师的想法我特别深有体会,开始是不自知的状态,随着生活问题越来越多,就是回避解决问题,缺乏感知力,缺乏爱的能力,根源是缺乏和其它人合作的能力,还社恐,犹豫不决没有做选择的能力,选择就是顺其自然其实就是没有选择,不能承担选择的后果逃避承担责任,回避型人格需要自救才行,如果躲在自己的壳里外人很难叫醒他们,我目前认知到的可能回避型人格的人从小各种原因缺乏跟小朋友合作游戏的体验,没有发展出共情能力,属于后天婴幼儿时期问题,需要学会去爱,重新定义人生观,和自己和解矛盾,认识到和人交流中思想碰撞中的火花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的认知,重视交流的过程,路很长迈出第一步避免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