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5分钟
播放:
7,741
发布:
3年前
主播...
简介...
这期节目的标题其实是《疾病、健康、管理、意义、代价》聊一聊最近的这件事儿。
为了少点儿麻烦,这期的Shownotes我就少写一点哈。
[ 欢迎在Patreon和爱发电支持翻转电台 ]
如果你过去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优先推荐使用Patreon,因为其有按月订阅的制度:
https://www.patreon.com/flipradio
如果你从来没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可以在爱发电: https://afdian.net/@flipradio
感谢大家对翻转电台的支持。大家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flipflip
3年前
82
害怕失控可能是因为曾经被控制得太好,不需要自由大概是因为没尝过自由滋味。
horng
3年前
40
我觉得很多人是抱着对那个权威的信赖与服从,其实不是真心支持“生命价最高”这个教条。非要到铁拳落在你身上了,你才发现之前那个信赖有多轻率。
南塔开特捕鲸专业户
3年前
35
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也许不在于这一疾病是否如宣传中那样难以抵御,而在于我们是应该追求一种自由的、有隐私和尊严的、互相信任的生活,还是仅仅……活着就好?
lingZZZzzz
3年前
31
前面提到各种疾病致人死亡的数据,我觉得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我想到陈嘉映老师的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的书里面提到他刚去美国对美元没有感知,买东西之前都要先换算成人民币才能对美国商品的价值有些判断。这个数字的概念对covid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说一个城市发现10例感染者,可是人们对一个城市10例感染者对整个城市的危害性的感知其实是不准确的,他只能依靠自媒体唬人的背景音乐,无法判断真假的画面,以及官方通报的每天增长的病例数字来判断自己被感染的几率,当然对这个数字没有感知就自然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危险,如果能看看其他传染病的相关数据,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作对比,培养对这些数字和疾病的感知,内心有了判断,就不会这么恐慌了。
HD766803c
3年前
24
讲得很好很透彻了,各个角度都涉及了,只是抛开大象不说,改变民众观念的难度太大了。

一支麦
3年前
16
这节目快把我听哭了。希望大人们都来听听吧……我们能不能稍微软化一点点防疫政策:不要集中隔离、无症轻症在家自主隔离。集中隔离真的太伤了,求求了,变变吧。

琦-宇
3年前
15
“乌合之众拿着生命当盾牌,感受随波逐流带来的快感。”我就说的比较直接了哈。
小淼
3年前
13
下午看上海婴儿隔离视频直接生理性呕吐了,完全无法想想我家宝宝被这么带走。我家生出来黄疸高医生提出要住新生儿,我强烈拒绝要求继续观察,因为见过新生儿科里面几十个孩子几个护士,完全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照顾我的宝宝,更何况这种状态。有时候国内指标都是更严格的,有些过度医疗避免风险从根本上就是指导思想的问题
joekerr
3年前
11
杀和杀之间的区别这里我觉得在疫情这件事情上与小李老师举的其他例子还是有所不同的。
区别在于独居老人死亡和车祸这些例子里现状就是死亡率高,但是疫情却是“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死亡率会变高,这里就存在一层我们明知道后果很严重,却依旧选择让社会承担这个后果,这样做的道德成本无疑要比“现状很差但我们选择缓慢的去改变它”要大得多。
就好比我吐口痰导致一个人死了,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是可以认为我是没有责任的,但是如果我明知道我这口痰会杀死一个人我还选择吐呢?可能在法律上我是无罪的(像江歌案我也是比较认可小李老师的观点)但是在道德上我百分之一百是个杀人犯。
对于一个政治问题或者说社会问题,那我觉得判断标准不能局限于自由主义的层面去思考,更应该加入一些集体的道德的视角。
当然,我也认可这样的管制是不能也是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的,但是在放松管制之前至少要有一个标准或者说保障,比如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等等。
Velveteen
3年前
8
这个角度太好了!
LearnerLiberty
3年前
6
很有启发。如果一切的感动、志愿、付出和牺牲都是为了一个言之无物的理念,这会是很可悲的事;如果人被看作是单单一个数字,一个实现某种理念的工具,那么所有被“牺牲”的人就像死在乌克兰的俄军一样毫无意义
horng
3年前
6
如果健康风险真被看得这么重,我们这儿哪有这么高的吸烟率。

Lynnnnnn31
3年前
5
很多人只会从爆发到现在整体的看死亡/危重症率,不会拆解分阶段分人群看数据,现阶段真的需要重新考虑当前方式的付出的代价和带来的收益了

小茶客LW
3年前
5
我觉得如果单从个人的立场来说,政策的弹性一定是越灵活越好,细分情况越多,有针对性的方案拿出来。现在的情况恰恰是,面对疫情或者说大规模的流行病,我们缺乏专业的应对方式,包括工作部署,舆情控制,备选方案的设置等等,最后或许给到老百姓的就是一个舒适度最低但可能对于大部分来说效果最可控的方案。但这个方案对于少数群体来说,可能面对另一个问题:我凭什么要为“集体”牺牲“个人”,作为个人难道我不能有自己的权利么?其实我觉得提出问题,提出多个思考方向是对的,但解题本身挺难的。因为老百姓一定也不会接受“一个更舒适的疫情应对实验性的方案”,另一方面本来我们的管理者体系内部,也不是一个容错率很好的体系。比如之前我觉得上海的最小范围隔离疫情,确保疫情对城市生活影响最小,我个人觉得挺好的,虽然后来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在某些人看来不严谨的防疫方式”导致了现在的疫情爆发,然后就得有人为这样的实验性抗疫方案的失败买单。
目前我觉得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国家没有选择的手段,因为上海的医疗资源人力物力对于疫情爆发的应对尚且捉襟见肘,或者说不坚持动态清零的话,上海扛得住,但一旦扩散至其他城市,医疗人力不足的地方,分分钟就崩溃了。可能也会引起动荡。但是动态清零的边界在哪里?对于每个人来说,动态清零一定不可能永远可以被接受,那它的适用边界在那里,什么时候可能不得不喊停,就会依据资源情况,以及民情。所以可能动态清零或者是小范围病毒共存是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的状态。但口号一定是喊:坚决清零的。
lx_xl
3年前
4
可以说这是失败的生命政治吗

旺仔酸奶糖
3年前
3
14:50 中风和心脏病是最大的老年人死亡的因素,尤其在独居得不到治疗的情况下会更为多发。那么放任老人独居在家是否就是放任他们因此死亡?

股拉格
3年前
3
德国一朋友说他周边都阳性过,全都自愈了,没后遗症

望望碎冰冰_
3年前
2
最可笑的借口就是:为了老人和孩子。看看上海的求助以及离世者家人的控诉,他们真的尊重老人们的尊严和生命吗?
HD170746l
3年前
1
纯粹好奇地问:评论区支持放开的朋友的父母家人孩子的观点是什么
青山_M0lL
3年前
0
我觉得片面了,全文几乎都是在谈高龄老人的生存状态,关键在于,该流行病的传染能力之强,以及后果都不知是这么简单。那我就问几个问题吧:
1.年轻人感染后完全治愈的比例是多少?留下后遗症的是多少?严重后遗症的是多少?
2.若是你失去了味觉亦或是其他后遗症,你觉得生命的健康长度和高度谁重要呢?即便自由,你又有什么快乐呢?何况本次情况根本就没到终身监禁的程度,如果只用三四个月的不自由换取更大的自由,是可以接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