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6分钟
播放:
8,751
发布:
3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今天的问题是:


我想说,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撸猫晒狗,猪鼠鹅蛇...各种动物。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对动物进行救助,而不是把它们关在一个充满人类的环境中给人类解闷。


今天我二刷了《猩球崛起》…...所以我觉得人类有时候很虚伪,给自己心爱的宠物戴上项圈说自己多么爱它;一边却在看不见的黑暗角落里对动物抽筋扒皮吸血拔毛…...现在关于如何养宠物的社会话题,有许许多多的对立冒出,让养了宠物的人提心吊胆,会不会自己宠物乱吃东西被毒死;给那些仇养宠物的人壮了胆可以随便伤害宠物。特别是,有时候,看到相关新闻下面的评论说,一定要给宠物套绳子,不要让它们随便出门。我就会有些伤心。明明它们原本是有自由的。像是人类为了私利,将猫猫狗狗杂交出新的品种,更可爱、毛色更好看;养了猫后,猫吃猫粮,再过几十年,会不会有人就彻底忘记了猫原来是吃老鼠的?


我并不是否定人们养宠物的行为,只是觉得人在这方面冠冕堂皇名为“救助”,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私利;同样,我也不谴责那些爱吃狗肉的人。我觉得,不管是养宠物还是吃动物,最后买单的都是人自己。动物最合适的生活环境就是大自然,我们最多是为受伤的动物提供救助;甚至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不救,因为生态系统有自己的一套法则,我们作为人类最好不好打破。


但这样的看法,显然是将人与其他物种分割了,也不合理。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有些事做起来就是为了自己而已,要承认自己有私心,不要总是用真善美的“谎言”欺骗自己,欺骗多了,就真的信以为真。


所以,我想问您,您对养宠物这种行为是怎样的一个看法?




------问题结束的分割线------




今天在城市中养宠物的比例很高,也确实产生很多摩擦和争议,在这些争议之中,有没有高下之分?是不是主张生态平衡整体价值的,比养猫养狗是一种更“真诚”,更“理性”,更符合自然界整体利益的观点?养猫养狗是不是一件有点虚伪的事情?




今天的内容包括:


1 猫狗伦理的虚伪性:作为批判自由主义虚伪性价值的一部分


2 在动物伦理中,那些“更高”、“更彻底”、“更本质”的主张


3 更高更本质伦理的构成


5 杀袋鼠中三方伦理的保全:决绝社会理性价值排序


6 拒绝理性价值排序是一种相对主义吗?


7 超越相对主义的“最小伤害”原则




一个能够有能力排除伤害的社会,是一个更好的,更健康的社会。




[ 欢迎在Patreon和爱发电支持翻转电台 ] 


如果你过去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优先推荐使用Patreon,因为其有按月订阅的制度: 


https://www.patreon.com/flipradio 


如果你从来没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可以在爱发电: https://afdian.net/@flipradio




感谢大家对翻转电台的支持。




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email protected] 非常感谢提问!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oulshit正和
3年前
43
05:00 小李说这个话确实没有诋毁女性的意思,但妇人之仁这个词本身是有诋毁女性的意思的,希望小李和听众如果认同的话,可以注意一下,尽量少使用这个词🙏🏻
完場與你去深水埗那邊
3年前
16
05:26 “妇人之仁”本身是诋毁女性的词语,如果了解这点,还是请尽量不要使用,代表自己表示会被这个词冒犯到。
皮小五
3年前
12
如果说生态平衡是至高价值,那最该消失的应该是人类🥹🥹
小王_1mnC
3年前
9
提问的人有没有这层意思:希望唤起一种共识,即爱宠物其实是满足自己,不要自欺欺人。但其实不必纠结是否诚实,达成这种共识的要求还是有点高。如果以对动物有亲爱之心,不虐杀动物为共识,更有现实可能性。
时空涟漪
3年前
8
中李老师提到杀死植物的问题,呃,这是一个人们对素食主义者的普遍诘难,但实在没什么力度。素食主义并非宣扬所有物种一律平等,Alex O'Connor 的演讲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素食主义不是说生命一律平等,不能杀生,而是把有苦乐感知能力(特别是能感知到痛苦)的生物纳入到道德考量中来,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更好点的提问方式是:植物就不会痛吗?嗯,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中对此有回应: 我已经说过,鹿或猪和鸡等动物与玉米等庄稼之间的区别,在于庄稼可以收获,但对动物我们不应当存在“收获”的想法。这是因为动物具有感知快乐和痛苦的能力,而植物则没有。此刻必定有人要问:“我们怎么知道植物不会感知疼痛呢?” 这个反诘或许来自对植物的真正关心,但通常来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没有认真想过如果证明植物会感知疼痛,我们就应当把利益的考虑(生命个体的)范围扩大到植物。相反,他们只是希望证明,要是我们真的按照我所主张的原则行事,我们就不但不能吃动物,连植物也不能吃,这样人只会饿死。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违背平等考虑的原则就不可能生存,他们根本无须为此费神,而是仍然按照其习惯的方式生活,吃植物也吃动物。 这个质疑的理由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很难站得住脚。迄今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植物具有感知快乐和痛苦的能力。几年前出版的一本通俗读物《植物的秘密生活》声称,植物有各种奇特的能力,包括能辨别人的心理。此书所引用的最引人注目的实验不是正规的研究机构做出来的,一些重要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重复这些实验,均告失败。这本书的断言现在已被彻底否定。在本书第一章(I部分)里,我提出三个明确的理由,即行为、神经系统的特征和疼痛在进化上的作用,来证明非人类动物能感觉痛苦。 从这三方面来看,没有任何理由使我们相信植物会感知疼痛。由于缺三科学上可信的实验结果,观察不到植物有显示感知疼痛的行为,也没有找到植物有类似(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 (解剖学)结构,而且很难想象,不能避开疼痛的来源或不能借感觉疼痛以任何方式逃脱死亡的物种,为什么会在进化过程中获得感知疼痛的能力。因此,相信植物能感觉疼痛毫无道理。 回答这个质疑的事实根据就说到这里。现在让我们来考虑其逻辑。假设研究人员确实找到了提示植物能感觉疼痛的证据,尽管看来不可能。我们可能同样还是要吃我们一直都在吃的东西。如果在必定会造成痛苦或者自己挨饿之间做选择,那么我们不得不选择作恶较轻的一种做法。要是植物真能感觉疼痛,植物的痛苦比动物轻,仍然是吃植物比吃动物好;即使植物对痛苦的敏感性与动物一样,还是这个结论。因为肉类生产的效率低下,意味着吃肉者间接毁掉的植物至少是素食者的10倍!在这点上我承认,这个论证已成为笑料,而我继续在进行论证,只是证明那些提出这个反诘但不能贯彻其结论的人,其实不过是为继续吃肉寻找借口。
时空涟漪
3年前
7
作为宠物道德问题的一个脚注,不妨了解一点纯种犬的历史,看看宠物们在人类随意多变的偏好下承受的苦难。以下内容摘自《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上述犬种的流行热潮反映了文化风向对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影响力。目前美国社会则陷入了追求纯种狗的犬类风潮。 1884年9月,当一群运动员聚集在温暖的费城决心成立美国养犬俱乐部时,美国狗就此从伙伴动物与工作帮手的角色转化为时尚象征。当时英国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成立了名称相类似的组织:犬类俱乐部。很快,美国养犬俱乐部接受了约1400只狗的注册登记,总计8种犬种。以前,犬选秀会为财大气粗的地主们的娱乐消遣,不过自19世纪下半叶起,中产阶级也慢慢跟上了狗的鉴赏热潮。犬热潮绝对可说是时尚界涓滴效应(trickle-down)的经典例子,奇妙的消遣习惯由富有阶级慢慢向下渗透至期望致富的中产阶级族群。 自1900年至1939年之间,美国养犬俱乐部登记数目从5000只狗激增至8万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热衷于纯种狗的概念,而纯种狗所占美国犬的比例从5%飙升至50%,其登记数目的增长甚至比美国人口增长比例快15倍。 我追溯历史发现纯种狗的爆发期源于1944年颁布的《美国军人权利法案》,该法案让数百万美国人有能力购买有着宽阔后院并适合养狗的郊区住宅。我的家族也是典型的美国家庭,我父亲为战机飞行员,并于1945年退役返家,当时他们夫妻两人从退伍军人辅导会申请了低息贷款并买了一间有着草坪的房子,还买了一只米格鲁陪我和我的姊妹。当时我们还很骄傲,这只小米格鲁有美国养犬俱乐部的“官方身份文件”。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人了解所谓的美国养犬俱乐部证明书到底有何意义,只不过觉得这听起来很帅而已,好像米格鲁是贵族绅士狗一样。
joekerr
3年前
4
48:02 恍然大悟的感觉,价值排序的前提是要有完整的权利关系和原则性
VivianSheng
3年前
4
因为目前国家没有正规的肉狗养殖产业链,所以这一车车的肉狗是哪里来的?
姬互卓
3年前
4
我爸喜欢过年的时候去庙会买几只蝈蝈。养在透明的小罐里,蝈蝈除了翻身做不了任何动作。乐趣就是听虫鸣,为了让它叫的欢不能喂食不能太勤,时不时要饿一天。冬天生的蝈蝈又叫百日虫,能活100天从春节活到五一左右,100天的生命里就只能生活在将将比自己身体大一点的空间里。对此我每年都会感到不舒服,但也没到为此非要做出什么行动的地步
Dorava
3年前
4
52:43 老薛吃黑馕的问题
时空涟漪
3年前
4
主播提到了澳大利亚的袋鼠猎杀,那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猎杀袋鼠的常见辩护理由如下: 1. 袋鼠是一种主要的小麦作物害虫 2. 袋鼠与羊/牛争夺资源 事实果真如此吗? 英国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对西澳洲的灰袋鼠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研究,发现95% 的小麦作物从未被袋鼠探访过,而且几乎没有袋鼠在离家400米以外的灌木丛中活动。研究结论是袋鼠对这个国家的农作物几乎没有影响,并建议那些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天然灌木丛的农民应该鼓励其生长,以帮助当地的植物茁壮成长,从而为袋鼠提供食物。 此外,大多数商业性的袋鼠捕杀发生在那些没有被广泛视为对作物种植者构成问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已经被转为放牧区,并且只占澳大利亚肉类产量的10%。 屠杀袋鼠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它们与牛和羊争夺资源。新南威尔士大学的Steven McLeod博士进行了一项为期六年的研究,7彻底研究了红袋鼠的存在是否对绵羊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发现: ”没有证据表明红袋鼠对绵羊有竞争作用"。 即使在干旱条件下也是如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红袋鼠不会影响绵羊的身体质量、羊毛生长、繁殖产出或羔羊的生长和存活率。事实上,研究发现,红袋鼠总是避开绵羊使用的区域,而绵羊对袋鼠有负面影响! 此外,在布罗肯山新南威尔士大学干旱地区研究站Fowlers gap研究袋鼠行为的实地研究人员Ingrid White指出: “像我之前的其他几位研究人员一样,在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内陆的商业羊群站的同一研究区域,在真实的条件下,在真实的围场中,在真实的放养率下工作,我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袋鼠对家羊或植被有不利影响。尽管30多年来袋鼠没有被作为 "有害 "物种而被捕杀,而且袋鼠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了牧场上的羊群数量。”
时空涟漪
3年前
3
「物化使动物和女人成为东西。动物被理解成只是活着,尚末宰杀的给人吃的食物;女人是男人性满足的来源。男人的欲望界定了女人的欲望,正如物化剥夺了动物的独立生命,物化也剥夺了女人的主体性与独特人格。就动物而言, 裂解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被斩成小块而成为一块块肉或肉类副产品。女人的身休同样也总是被裂解,因为广告、色情产品及其他形态的文化造像,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部位以及表面特征上, 以便促销从有害商品到对女人的性占有、虐待式屈从等各种东西……」 评论区指出主播所用词「妇人之仁」含有的对女性的贬抑之意,说起来,籍由对词语的包装、重命名、贬抑性使用等,消除某个事物的真正属性这种事,真的很普遍。例如,女权主义者与动物权利倡导者亚当斯(Carol J. Adams)指出:“我们说肉类而不说被杀、被屠宰,流血的猪、羊、牛及小牛,借此我们参与了一套掩饰事实的诺言。” 亚当斯认为,在我们社会里,动物所受的压道和妇女所受的压迫有密切的关系,借着分析和解构肉类与肉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关联。她提除了「不在场指涉」的概念: “实际上,动物成为不在场指涉项有三种方式。一个是事实上的,⋯⋯经由我们的肉食行为它们事实上就不在了,因为它们死了。另一个是定义上的:当我们吃动物时,我们改变了我们谈论它们的方式⋯⋯第三个方式是隐喻上的,动物成为描述人的经验时所使用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的层次上,不在场指涉项的意义来自其被使用到或指涉到别的东西。” 由于这第三项因素,我们可以非常直接地建立起女人和动物之间的联结。在这关系里,那些人格受到厌女症、暴力或性骚扰所贬抑的女人,通常会说她们觉得她们受到像动物或像“一块肉”般的待遇,但是第一个与第二个不在场指涉项也适用,因为女人往往是致命攻击的对象,而女人(或她们的身体部位)经常被以通常用在动物身上(例如“喵呜”、“母狐”、“鸟”、“鸡”、“猫”、“狸”)的贬抑性及屈辱性用词来指称。此外,亚当斯论称,当我们隐喻性地谈及妇女所受的压迫时,妇女所受的压迫有时会被借用到其他领域,并且远离她们及其根源──就像谈论“自然所遭受的强暴”。
时空涟漪
3年前
3
养猫养狗这事儿能严肃到什么地步?作为开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奴隶制。 我们都普遍同意,所有的人,无论他们的具体特征如何,都有不被当作动产对待的基本的、法律之前的权利。我们都反对人类的动产奴役制。这并不是说,它仍然存在。它确实存在过,但现在没有人为它辩护。 我们反对动产奴隶制的原因是,作为动产奴隶的人不再被当作一个人对待,我们的意思是,奴隶不再是一个在道德上重要的存在。人的奴隶是一个完全存在于道德共同体之外的东西。人的奴隶所拥有的所有利益都可以被其他人──主人──所重视,他们可能选择把奴隶作为家庭的一员来看待,也可能为奴隶提供最低限度的生计,但在其他方面却可怕地对待这个奴隶。奴隶的基本利益可能被估价为零。 在美国和英国,有许多法律声称要规范基于种族的人类奴隶制。这些法律不起作用,因为只有当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发生冲突时,监管法律才有意义。而且,如果奴隶主不是在所有时间都占上风,那么就不再有奴隶制了。对奴隶主的财产权的行使不可能有任何有意义的挑战。 在非人类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法律上,动物属于动产。它们没有权利;作为财产所有者,我们有权利对它们进行估值。而我们可以选择对它们的价值为零。 有许多法律据说是为了规范我们对非人类动物的使用。事实上,这种法律比规范人类奴隶制的法律还要多。而且,就像规范人类奴隶制的法律一样,它们不起作用。这些法律只有在人类利益和动物利益发生冲突时才有意义。但人类有权利,包括拥有和使用财产的权利。动物也是财产。当法律试图平衡人类和非人类的利益时,其结果是注定的。 此外,由于动物是动产,动物福利的标准总是很低。保护动物利益要花钱,这意味着这些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在有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才会得到保护。很难找到一个不会使动物剥削更有效的福利措施。要求在屠宰前对大型动物进行电击的法律可以减少尸体的损坏和工人的受伤。将小牛饲养在较小的社会单位而不是单独的笼子里,可以减少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疾病,从而减少兽医费用。 在动物福利措施增加生产成本的范围内,增加的成本通常非常小(例如,在欧盟,从传统的电池笼到 "强化笼"),鉴于需求的弹性,很少影响产品的整体需求。在任何情况下,无论用于食品的动物受到怎样的 "人道 "对待,它们仍然受到的待遇,如果涉及到人类,那将是一种折磨。没有所谓的 "快乐 "的剥削。 尽管不成为财产的权利是一项消极的权利,并不涉及非人类可能拥有的任何积极权利,但承认这一消极权利的效果是,作为一项道德义务,要求我们拒绝所有制度化的剥削,因为这必然假设动物只是我们可以为我们的目的而使用和杀害的东西。
pooh0608
3年前
2
应该请詹青云和庞颖来辩论一下!
燕九
3年前
2
爱猫就救猫,爱鸟就救鸟,胡思乱想屁用没有
阿绿啊
2年前 上海
2
小李老师自己也是养狗的吧? 应该知道很多走失的宠物狗被狗肉贩子抓走变成餐桌上的肉吧?以及: 全国农村地区,包括上海周边的农村,偷狗毒狗现象已经达到了猖狂的地步。动保志愿者一车一车救下来的狗,绝大多数都不是肉狗,而是以上我说的来源。
时空涟漪
3年前
2
反对素食的一个论点是,相当多的人以肉食行业为生,如果要求人类转为素食,这些人的生活将遭受巨大的打击。然而,社会的巨大改变一般而言不会以这种方式发生,而是需要数十年甚或数百年的发展(这当然是有例外的;例如,我们现在正历经一个时期,在这期间所谓的资讯科技革命及右翼经济与政治活动,在不过数年的时间就导致了急遽的变化和社会混乱)。我们毫无理由认为,世界普遍采取素食的改变,如果发生了的话,会是突如其来的,特别因为它不会光是受到科技的驱使。毋宁,有大得多的可能是它会逐新地发生,而且,这改变既可能是环境与资源危机所导致,也同样可能是意识转变所导致。一个较缓慢的改变速率确实较不可能使经济或社会分崩离析。面对诸如全民教育、机械、铁路、汽车等所引发的重大改变时,人们向来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行事方法。否认,这样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冲突和动荡,并使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是很愚蠢的。但重点是,它们已经发生了,社会已承受了它们(不管好坏),而且日子还是继续过着,即使是朝着和先前极不同的方向。生计上依赖肉类经济体系的农人和其他人会找其他方法来谋生,而政府科企业应负责配合这转变而重新培训人们,并以其他方法(例如重新安置工人)来缓和这个转变的冲击。人们还是得吃饭,而食品制造、配销、加工、包装、运送和贩售,以及相关的商品交易市场和新的周边产业自然不会消失于无形。凭着人们的巧智,这些良机将会很多。一些具生态意识的未来学家致力于超越目前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他们所宣扬的可永续社会的许多想像,可以让我们拿来作一个比较。
时空涟漪
3年前
1
中李老师说,今天很多动物遭遇的困境,与人吃不吃动物没有关系,很多动物遭遇的困境是栖息地的破坏,是工业开发,城市扩展等等。这值得商榷。2018年发表在 PNAS 上的文章《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on Earth》指出,动物农业已将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生物量戏剧性地转化为60%的“牲畜”,36%的人类,以及4%的野生生物量。鸟类现在是70%的“牲畜”,只有30%是野生的。从数量上来说,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所遭遇的困境不是「与人吃不吃动物没有关系」,根本就是人吃它们造成的。 畜牧业要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到底负有多大的责任?2015年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文章《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key is reducing meat consumption 》发现:“畜牧业生产是栖息地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研究人员告诉媒体,牲畜生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可能是现代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2017年,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Appetite for Destruction》总结报告发现,过度的动物产品消费占所有生物多样性损失的60%,并称动物饲料生产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引自 How would a vegan shift help stop species extinction? https://www.truthordrought.com/species-extinction
Elfra
2年前
1
我养了一只猫,回应一开始这段论述:我从来不会说我养猫是因为我爱它,我养它就是为了给我自己解闷逗趣的。我曾经捡了第二只猫,但是因为它尿床屡教不改,我给它绝育以后就赶出家门了。我知道有很多人会指责我这一行为,但我就是这样一个自私的人,让我不开心的事物为什么还要留在我的生活中呢。再者为什么养宠物要提高到道德这个层面呢,目前在这个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生物是人类是一个事实,将其他动物为我所用有何不可。人类的悲欢都未必相通,却要求人和其他动物相通?例如狗狗出门要戴狗绳,为了人类的安全,牺牲狗狗的自由,又怎样呢。好了,大家可以来批评我了。
时空涟漪
3年前
1
有些人认为,反对虐待动物是因为这样冒犯了大多数人的情感,这个逻辑说得通吗?只考虑人权会有哪些问题?以下内容摘自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的第7章「动物权利」: 康德认为,“就动物而言,我们没有直接的义务。动物……因而仅仅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那个目的就是人。然而,康德反对虐待动物。通过声称如果一个人“不扼杀其仁慈之情感,他就必得对动物仁慈,因为虐待动物之人在其对待人类之时也会变得残忍起来”,康德为其反对虐待动物的立场进行了辦护。康德谴责对动物的虐待,倒不是因为其中伴随有动物的苦难,因为这在道德上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因为那将导致人类的苦难。“因而,我们对于动物的义务就成为对人类的间接义务。” 像任何一些链环一样,一个推理链式的力量仅与其最薄弱的一环相当。在康德的推理链式中薄弱的一环,就是他所声称的“虐待动物之人在其对待人类之时也会变得残忍起来”。康德的反对虐待动物论证的力量仅与其为该论证所提供的论据相当。对康德和那些不得不与人权拥护者搅来搅去的动物来说,不幸的是,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很有可能的是,很多人通过虐待动物以替代对人类的残忍。我们可能因为对我们的老板非常生气而把一只猫一脚踢开。一些人可能将人类和人类以外的动物置于如此不同的心智范畴中,因而他们对于一方的行为不影晌其对另一方的表现。如今我们意识到,正如我们没有更多理由来假定虐待动物会加重对待人类时的残忍一样,我们不得不假定这减轻了对人类的虐待或是使其毫发未损。因此康德反对虐待动物的论证未获成功。尚需一个不同的论证来表明,为何从人权观点来看,人类不应虐待动物。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