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我们继续韦伯《精神工作在现代》专题,今天的内容是探讨“精神工作”的意义。
韦伯在演讲里说:
学术工作和一个进步(Fortschritt)的过程不可分离。在学术园地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内就会过时。这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的命运,或者 的意思之下,投身于这种意义:在学术工作上,每一次“完满”,意思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
所以我们值得来探讨,这种看似非常高深的“精神工作”与普通人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的内容包括:
1 一般性的对“精神工作”意义的说法
2 扭转视野,作为“创造性”的普通人
3 一个人是否可以远离“精神工作”的进步性生活
4 精神工作就是一种“理知化”过程
5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值得了解的问题?
[ 欢迎在Patreon和爱发电支持翻转电台 ]
如果你过去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优先推荐使用Patreon,因为其有按月订阅的制度:
如果你从来没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可以在爱发电: afdian.net
感谢大家对翻转电台的支持。
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email protected] 非常感谢提问!
主播...
pekingcat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aag
1年前
韩国
0
24:48 不确定史里芬在哪说的这话,但是可以想象,应该是有意为之的讽刺和说反话

hhoyz
1年前
美国
0
58:01 不太理解这里对好奇的贬义,对知识的好奇,对本真是怎样的好奇不是好奇吗

ybo_o
1年前
上海
0
28:55 精神工作->理解->重估一切价值

姓名叫向导
1年前
重庆
0
史里芬躺枪
Dr.木木
1年前
四川
0
59:18 特别像论文开题的时候要说清楚研究的必要性
Dr.木木
1年前
四川
0
37:46 这个和我们高校搞教学创新很像
HD245625l
1年前
福建
0
对于每个人来说,很多事情都能再分个优先级,如何进行排序,排序的标准是什么,都应该由自己来判断,而不是再一次成为别人权力意志下的附和,别人的语替,复读机。
精神工作就是在文本的理知化的过程中尝试建立起自我精神秩序的一个必经路径,也是自由性的发挥,试图重构一切价值的方式,也是基于语言的有效的思维训练。
将来的共识首先应该有自己的认识。不然连参与谈论的认知基础都没有。

鸭韵
1年前
浙江
0
探索具有生机性的知识

LooooooooooL
1年前
德国
1
到了1.5倍速都听不下去的地步,好奇有几个听友还有类似“精神”症状?(其实从那期心理治疗大批判开始,就连评论都没有动力了……)

猪脚咔咔
1年前
上海
1
想问一下,如果一个人关注刀郎现象为什么就不可以是他自己所拥有的重要性感受呢?比如一个热爱音乐本身的人,从中思考如何在与行业环境格格不入的情况下默默做自身的创作实践,从这个公共热点中感受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它也会延伸到“终极观念”的日常呈现,那么对于他自己是否可以算是关于重要性感受的“理知化”过程?虽然补了几句,仍感觉得到难以掩饰鄙视的语气(当然你脑补的对象可能是普遍确实是凑热点的网友),跟结尾强调重要性感受非唯一性,会不会有些冲突。我的疑问是,关于“哪一种重要性感受才是真正重要的”的争辩,在这个“诸神混战”的时代,是不是无解或者很难真正克服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hhoyz
1年前
美国
1
52:37 股票这个例子不太对,这么说的假设是know how之后买的股票百分百赚钱,这个是不存在的。但是存在一些方法,在相对集中的在几只股票里,用长期的方式将赚的概率提升到98%以上,并且不使用杠杆也是方法中的一环

越向书
1年前
湖北
1
41:54 听到这里,想转发一下其他节目下面的评论: 很喜欢的一句话:瞧不上的人和事太多了,虽然自己也狗屁不是,但这两者并不冲突

呼风唤雨阴月有晴
1年前
上海
1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5e4ff46a418a84a046973d8c

Shannon31
1年前
上海
2
09:26 非常認同,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找認同,在熟人社會瓦解和個人原子化的社會裡認同感的消亡是很多人開始做精神工作的出發點,包括我自己,但我逐漸想要更多
LonGap1
1年前
湖南
2
50:51 know how 到 know why 是理智化的过程
Dk_eqQb
1年前
福建
3
人有各种缘由的自杀行为,会在知晓风险的情况见义勇为,也有各式各样的牺牲,这些都是主动的。说明生命之上有更高的价值。

觉非-智识分子
1年前
四川
6
本期说服力确实有限,普通人能够做出让学术进程进步的东西吗?
显然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面临时代新问题、文本再阐释、思想资源积累,这些对所谓“普通人”做学术来说都挺外在的;体制内外有闲有钱有毅力有兴趣几十年如一日做学术的人也很难谈得上学术贡献,何况普通人呢?
laag
1年前
韩国
6
仔细听了三遍节目并整理了主要内容,发现虽然对精神工作和好的精神工作有了非常多更深入的认识,但还是无法回答“精神工作对普通人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把“获得重要性感受”作为精神工作的意义,那显然是同义反复了(判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是重要的)。除此之外节目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为“know-how在非纯技术性领域无法替代精神工作,普通人如果出身和运气不好,只知know-how会把生活过得很糟”,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论证不充分的点在于,根据大多数普通人的经验,精神工作同样无法让自己生活变好(因为缺乏积累和重要性感受,无法做出好的精神工作),那么还不如看点娱乐性强的东西麻痹自己。所以要回答精神工作的意义的问题,就必须展示出普通人能通过做出好的精神工作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性。这一点当然是很难的,也许只能通过榜样来展示,但因为精神工作是一个理知化过程,展示榜样也必须把这个理知化过程展示出来。
Dk_eqQb
1年前
福建
9
要评年度bullshit话,“嘴替”进前三压力不大吧。毒性太大,诱惑太大了。小同志、老同志都很难把握。

后山老姨
1年前
北京
13
史里芬的节目核心就是纯粹的深深的嘲笑。但是现在的环境是:允许嘲笑,也允许“来自精英的嘲笑”,但是不能把“来自精英的嘲笑”摆在明面上。所以产生了他目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