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曲奇,这个视频是文笔篇的第十篇,外貌描写。
一,要素
外貌,指人或物的表面形状,最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表,容貌。在这里,就仅仅指人的外表和容貌。
外貌描写的要素有四个。
1,面容。
也就是脸。一个人的脸长得怎么样,是外貌描写中很重要的部分。脸在一个人的外貌中,一直都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所以,一般外貌描写大家都会默认为就是描写脸。其实还有其他三种要素的。
2,身材。
也就是一个人的高矮胖瘦。腿有多长,腰有多细之类的东西。一般在远距离打量一个人,看不到脸的时候,会着重描写这部分。
3,姿态。
像是含胸驼背,又或者抬头挺胸。走路是一瘸一拐,还是健步如飞。这些是属于姿态里的。
4,气质。
跟上面几项比起来,气质当然是一个最玄学的东西。像是气质优雅,端庄。或者看起来很猥琐,下流。这可能是上面几项综合起来,给人的感受。
二,选择
这几个要素,想要详细描写起来,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比如描写面容的时候,会描写长着什么眼睛,什么鼻子,什么嘴巴。皮肤怎么样,头发怎么样,乱七八糟的。如果你去搜一下看相的书,会发现眉毛也有好多种,什么柳叶眉,新月眉,八字眉,交叉眉,螺旋眉之类。
身材也有肩宽,腿长,胸围,腰围,等等。再加上姿态气质,能描写的东西就更多了。
在《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中这么写到,“
在描写眼睛时,除了说眼睛是蓝的、灰的、绿的、淡褐色的、棕色的、紫罗兰色的或颜色多变外,你还能说出哪些词?你可以考虑眼睛的模样——圆眼、杏仁眼、东方人似的丹凤眼、细长眼、双眼皮,等等。眼睛的位置又是怎样——靠得近,离得开,还是端正适中?是突出的浓眉下眼窝深陷,还是像昆虫似的两眼暴突?很可能,所说的一样也不是,但多注意眼部的各种不同模样总是有好处的。眼睛的大小怎样?大眼睛,小眼睛,还是刚刚好;瞳仁扩张,缩小,还是正常?眼睛的状况也应该注意。是健康的眼睛——明亮有神,眼白清澈,还是“病”眼——爱流泪,红丝密布,发炎流脓或者眼白发黄?眼睛周围又是怎样——黑眼圈,还是松眼泡,眼睑有没有镶饰、着色,或是描边?睫毛和眉毛又是什么样子?睫毛是长是短,密还是疏,曲还是直;颜色是深是浅,是假睫毛还是没睫毛?眉毛是直是弯,扭曲不齐还是拔得细细的,是自然的还是用眉笔描过;是像傅满州那样的尖眉毛,还是像玛琳·黛特那样形如双翼的高挑眉毛;眉头在泪管上方还是两条眉毛连在一起,像一条长长的、毛茸茸的破折号横过鼻梁上方?
……广义地说,鼻子有鹰钩鼻(形如鹰喙——常见于巫婆),罗马鼻(鼻梁高直——狄克·托莱西),贵,贵族鼻(给人一种贵族的显赫之感)、朝天鼻(翘鼻子)、蒜头鼻(状如大蒜——w·C·费尔兹)、雪橇鼻(塌鼻梁,鼻尖曲起——鲍伯霍普)、狮子鼻(又短又宽,有点上翘,像狮子狗的鼻子)、扁平鼻(像职业拳击家动过手术的鼻子),此外还有直的、宽的、细的、肉墩墩的、断鼻梁的,等等。形态之外,当然了,鼻子的颜色范围可以从米色直到粉红、红和紫色(及其所有的近义词)。
鼻子的状况也可以做文章——长麻点、露青筋、斑驳、肿大、流鼻涕。
…… 描写嘴唇时作者首先想一种颜色并在红、紫色组里找——至少不久前还这样做。现在,色调不合的唇膏在先锋派中如此风行,使他可能会在黄色组、最淡的绿色组或者蓝色组中寻找词语。嘴唇可能丰满也可能细薄,弓形的上嘴唇可能线条鲜明(像“勾魂美女”时代的西达·芭拉),也可能完全看不见(像凯瑟琳·希伯恩和贝蒂·戴维斯);嘴唇的形状(更确切地说是嘴形)也可宽可窄。“宽厚”的嘴形意味着性格可爱豪爽,而薄的嘴唇则使人觉得吝啬小气或刻薄卑鄙。
牙齿能够自成话题。闪亮还是斑驳,整齐还是参差,细牙还是暴牙,重牙还是掉牙。而且,有时还有上下颚之分。今天的作者要是把女主人公写成齿缝如沟,他指的是两个牙齿(通常是门牙)间缝隙很大。在乔叟时代,齿缝宽则有淫荡之嫌。”
单单是“面容”这么一项,就已经说出这么多东西来了。
既然外貌描写有这么多可以描写的,难道每遇到一个人,就从上到下,由里到外全部描写一遍吗?
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要有足够的挑选。挑选方式有以下几种。
1,越重要越详细。
一般越重要的人,就会描写越多。如果是跑龙套,可能就泛泛的描写一下性别年龄。是配角可能写一下长相气质如何。如果是主角可能就要大段描写,美貌怎么样,鼻子怎么样等等。这个应该很好理解。
2,描写最明显的特征。
大部分人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这些所有人都一样的特征,一般就不用太详细描写了。但人物可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某个人瘸腿,那就可以着重描写他的姿态。另外一个人,特别高大,还特别胖,那就着重描写身材。
这样人物的特色会更加鲜明。
3,进行有作用的描写。
也就是有目的的描写。描写是为讲故事服务的,因此能让故事更丰满的描写,才是好描写。
于是接下来,就来讲讲外貌描写的作用。
三,作用
外貌描写,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物。让读者记住这些人物,甚至理解人物。这就是最重要的作用。
所以《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的时候,就很少描写她的衣着饰品,刚出场时,外貌也只写眉眼。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一段大半都是气质描写。写她“愁”,“病”,“泪光”,“娇喘”,“闲静”和“行动”的样子。写她的聪明和病弱。
因为林黛玉的美,其实是一种神态气质上的美。而不是明星那种照片上的美艳。
而写王熙凤就先写她穿戴得珠光宝气,然后再写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写眼睛,美貌,身材,体格,表情和声音。这就是和林黛玉很不一样的描写方式。
按理来说,外貌描写的要素这么多,应该是有很多种使用手法和描写方式的。
但现在,通俗文化发展成这样,很多跟外貌描写有关的特征,都已经被模式化了。大家对这些特征是有刻板印象的,比如说平胸,双马尾,或者高矮胖瘦之类。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一本小说里,那堆男生的身高写出来,都是一米八几,差不太多的。
小说中的女主,也都是什么眼波如秋水,腰盈盈不堪一握之类的。
如果是这种,对人物几乎没有分辨能力的描写,其实跟人物塑造没有什么关系。这部分的外貌描写,其实是在吹嘘,夸奖男主或女主,说他们很美很帅,没有太多塑造人物,凸显人物特征的意义。
现在看书满篇都是这样的描写,其实我看了是觉得有些可惜的。
真正有意义的是那些不千篇一律,真正带了人物个人特色的描写。包括我之前说过的瘸腿。
四,题外话
最后,打算来提几句题外话。
对于小说这个形式而言,外貌描写其实是一个很弱的表现方式。不是说它在小说中很弱,而是说对比其其他形式,小说中的外貌描写比较弱。
对于漫画,电视剧,电影来说,是无法忍受一个难看的主角的。因为一出现,观众就会不适应。
但是在小说中,文字是高度抽象,充满象征的媒介。所以你就算说主角很丑,观众也只是接受了他“很丑”这一个特点,而不是直观的感受到他很丑。
你也不可能每隔几行就描写他的丑态,所以读者其实并不能时时刻刻的感受到他的丑。相反的是,如果他的性格很可爱,读者会把他的性格抽象出来,和他本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可能他的名字一出现,读者看到就开心。而根本没意识到他丑不丑。
这就是为什么,像是在《全职高手》之中,可以描写叶修是个虚胖的不修边幅的家伙,但是翻拍就一定要找帅哥来演一样。
所以我在这里想提醒的就是,如果不考虑改编的问题的话,其实大家是可以更放心的写不帅不美的主角的。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