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乐:《在你的婚礼我多喝了两杯》

今天让天真可爱的果果来到小刘的频道!

01:06 果果的发言就是领导视察
02:57 终身学习的理念
04:50 肚子里有点想法最尴尬
07:49 回忆在回忆中
09:51 又臭又长的检讨
12:35 很多朋友的明信片

14:06 高考前一年写给自己的
18:37 文青小男生
22:37 曾经最爱的一本书
《call by your name》
“几乎是他到来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他脖子上那颗大卫之星,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是什么令我迷惘、让我渴求他的友谊,甚至希望找不出他惹人讨厌的毛病;那比我们渴望从彼此身上得到的任何东西还要广大,所以也凌驾于他的灵魂、我的身体或尘世本身之上。凝视他脖子上的大卫之星以及表明身份的护身符,就像在凝视我、他以及我们俩体内承继祖先的、永恒不朽的部分,祈求从千年沉睡中重燃和召回”
我逐渐发现了坚持的力量,貌似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培养计划,初次听闻终生学习的理念时就有相见恨晚的惊讶,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披星戴月去摄取知识,沉醉在人类思维的妙趣之中。思考有时是一种痛苦,而痛苦过后的愉悦则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专注的过程是一种隔绝的疏离,但是能够依赖当时的状态搭上灵感的快车可谓是妙不可言的奇遇;表达是一种习惯,长期培养与练习的能力让用兵一日时刻惊叹万分。
不过这个小小不言或者冥冥之中的培养计划貌似早有显现,收藏的初中泛黄的作文就有卖弄文笔、谈论认知之外的事情和故作忧伤之嫌,目前的审视并不是苛责,而是一种面对较为雏形且幼态的思维觉醒的欣慰,本子里夹着的高中的作文是保持了文辞堆砌的作风和想要在有限字词章句中传达更多信息的套路,更是与“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的评语相伴相生。当时的写作貌似很拧巴,歌功颂德太虚假、伤春悲秋太矫情、舞文弄墨又怕露怯、肚子里有点想法最尴尬,倒少了说不清道不明,最多算是耍耍小孩子把戏,倒多了知识储备和大脑CPU扛不住,于是这些文字就变成了变美意识刚启蒙却穿搭思维没起步的我,涂着妈妈的口红却穿着荧光绿色的耐克短袖,老师在夸赞我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时也在想,要不你先找找柜子里有没有裙子?
不过也没有很否定当时的文字啦。幼稚地成熟并不是清醒地沉沦,我更愿意将这些文字看作眼中闪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毅眼神的小学生,他需要的是把理想主义践行在日常生活的文字表达中,以至于不辜负脑细胞的额外产出,也需要老师偶尔路过的时候拍一下他的肩膀,顺便别管是真是假地告诉他,小小年纪,大有可为啊!
但是其实对文字与信息的贪婪是一种类似强迫症的执念,对于阅读心流的苛刻则与这种执念息息相关,好的作家能在文字中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与灵魂的慰藉,能在恢弘的叙事、也许每次阅读到新的观念都是重新将自己打碎重塑的过程,作者的成长一定是基于思维的,如果不是经历的人事物时时刻刻牵动着情绪、不是感触到的信息更为细腻或者更为敏锐,抑或是世事轮回、沧桑变化,“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那格格不入之感,那特立独行之思,那敏锐的都动觉与深度思考的能利,需要日复一日地呵护培育,如若就此安稳下去,或是就此放弃下去,那作者便就此逝去。
翻翻旧东西回忆一下过去种种真的很有意思,收到的情书、写过的明信片、为了珍贵的友谊时时刻刻牵动的心,仿佛都谱写出一幅青涩懵懂的诗篇,很可惜的是很多信件和明信片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留住,人通过翻阅自己的曾经的认知重新构建对自己的认知,如果那时那景的物证尚存,也许我更可以解释我为何成为了如今的我,我更想重新在这一年龄阶段审视一下自己和曾经的关系,我愿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曾经,愿不愿意和那个自己的种种和解,我整体的评价是积极还是消极,我发现我无比鼓励且愿意原谅那个敏感细腻的女生,我无比感激那个愿意硬着头皮拼一把的倔强女生,那个要靠好强走出一些自卑的我,就像那日和黄大仙交谈,如果一个人过分纠结原生家庭的问题则会自怨自艾、不思进取、怨天尤人,但是如果可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过去的种种,他也许会更自信也更能走出那些枷锁对人的束缚。
吹过的牛、敏感的心、我的幼态、思维的渐显,感觉这个小姑娘真的对自己越来越好了,她更加重视自己的感受,更加相信知识的力量,更有能力去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也更加地积极阳光乐观向上了,回忆匆匆,人事物总是牵动心扉,在平淡宁静或是风浪跌宕的生活中,她仿佛一直坚信,努力的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名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一个能够感动自己的人,怎么能算不够勇敢呢?
随意一瞥发现那本蓝色泛黄的英文原著call me by your name,霎时间恍如隔世,思绪飞到那部流连忘返影视作品,想到那个无所顾忌的夏天、午后一两点嘈杂的蝉鸣、私密纯洁而又青涩就仿佛运动员脸上的红晕,安德烈·艾希蒙是一个内心浪漫至极的大艺术家,他的文字满足我青涩的爱欲幻想、细碎零星的哲学思考,有机会要给这个故事做一期播客。
结尾一是首g小调巴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