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6分钟
播放:
40
发布:
2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貌似是永远心潮澎湃,诚然,对生活没有情绪的人是很少有表达欲望的,敏感在这方面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永远认为生活乐趣无穷,哪怕是空想发呆都能臆造一个崆出来,崆的故事是一篇没头没脑的散文,一个思想漂浮仿若惊鸿一梦之人自然是没法让故事情节像盖楼打地基一样一层一层铺好的,此人恨不得钻个巨大防空洞然后坐着窜天猴去瑞克的马桶坐上一下,如果我突然觉得这种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需要改一下,那也只是偶尔的反思,这反思也只是反思而已,改不了得。



你永远也别想改变一个成年人,意思是,仿若苏格拉底之问:认识你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时,也没什么人什么言论能够轻易改变你。发觉内心审视真实欲望,在做事情中叩问,失败也是学到经验,在叩问中反思,我是谁,或者是这个阶段的我是谁?是植物、动物、昆虫还是菌类?是努力的、休闲的、踏实的?还是焦虑的?另一个理解是,在人生伴侣寻觅中,只筛选不改变,会减少很多精力消耗,为了维系而改变到迷失自我,迟早会在沉默中灭亡,或者在沉默中爆发,不埋炸药,为人也为己。


人日常生活中不能一直贯彻哲学逻辑,否则离具体太远,但也需进行哲学思考,不然发现自己庸碌的那一天,好像就有点迟了。大学里遇到差的老师未尝不是机遇,正常人不会眼巴巴看着自己活活淹死而不去扑腾,当某门课学业无人辅佐之时便给莘莘学子敲响了警钟,人迟早要脱离管束进入社会,而自我约束就是必修课的一门,与试卷不同,社会的题没有正确与否,这是一场妥妥的开卷考试,它只有选择、机遇、看待问题的角度…列不出来了,我阅历尚浅,出社会的阅历为零,不过隐隐觉得未知的旅途是一场输赢参杂的挑战,如果我可以完成发现目标、努力、达成目标的一个闭环,我也会成就感慢慢,每天关闭大脑DMN然后进入一个香甜的梦乡,这里需补充,这个DMN,即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也是时常被忽略的大脑的暗能量,它所主导的认知系统,会消耗大脑60%的能量,DMN活跃的人更具有创造力,在情绪上波动起伏更大也更容易与人共情,但起缺点是一旦不加控制则会走火入魔,导致控制行为的脑区停止工作,并会人空虚寂寞、挫败倍增、持续内耗、重心丧失时会触发高速启动机制,无休止运行,以至于令有效睡眠溃不成军。


https://me.mbd.baidu.com/r/T0LpIjuYU0?f=cp&u=04dafcee2a77e7a3一个讲DMN的文章


【你为什么睡不着觉?原因在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g411D7ic?vd_source=e8dc1e45b4aba3374dda51067b6edc42



写东西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与说话不同,同样是挑选素材证明论点,但貌似写出来更能形成一个逻辑闭环,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文字系统和语言系统之间有一条港珠澳大桥吗?而记录更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处处留心,尝尝思考,便会在日常之中看到出乎意料的日常之外,具体中看到抽象,特殊个例中看到大概规律,也让人在迷茫中看到自己。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感情,或者是一种思考,写作本身也变得纯粹起来。像是没有终极通关谋略的地图,生活本身构成一个书写者的素材库,让生活以一种更质朴、更历久弥新的媒介存在于纸笔的宫殿里,片刻也是永恒,在生活这个素材库中,一个猛烈的写作者往往“像疯狗一样,把世界据为己有”。



梁晓声老师


写作的开始只有一个俗称情绪宣泄出口的由头,区别于功利性和应试的写作,正如梁晓声先生所言:“人没了闲情雅致,便呆板,呆板之人为人处世也僵化,人没了陶冶情操的自觉,便难免心胸狭窄,劣念杂生。”写作一开始是不容易的,除非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新闻稿里叫印子,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些未成形的思考早就想找个安家落户的小房子了,一旦握住,就涕泗横流,紧紧不肯松手。文字其实是一种思维密度更高的表达方式。读图时代,图片占幅大增,文字时常退居贤内助,画面生动具体、真实美观不假,但更深沉的思考仿佛也在快节奏中消弭了,人的注意力在新刺激的勾引下一点点变短,如果你不信,请看到这段文字的你,摸一摸你的心脏,是如止水般平静,还是如黄河般咆哮,抑或是对万事万物无感,心麻木了?


我想这正是余华说的“当代作家腾不出手去写长篇小说了”的暗讽之意,不是没时间,而是没心性,不是没感悟,而是感悟大过阅历,蒋方舟很有自知之明将书名写为《我承认我不曾经历过沧桑》,这既是事实也是隐含着一层意思,即便是幼稚浅薄也请不要骂我的骂声,毕竟你那么大了,没有感悟不仅体现在年轻人身上,没经历过人间疾苦也是这代作家的特征,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及时获得,但信息没被严肃筛选,甚至优质都不是流量的追求,短平快是时代的特征,抖音正在毁了青年人的思考能力。



烂俗的少林寺穿搭会倍受效仿,一则万柳书院的书院把很多人的谄媚富人心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设想一个场景,高高在上的吸血者成为了供奉的神像,被吸血之人也纷纷交上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偶像是在引领社会价值观,还是在制造自己时代的神话,这是作为偶像的真意,还是背后资本的手段?对于功利性的追求令人逐渐迷失自我,如果不出人头地、不赚够多少多少钱貌似就活在一种阴影之下,而一旦获得就会恃才傲物、炫耀招摇,这实际上是过于害怕平凡的后遗症,成功是仰赖机遇的偶然实事件,而将成功作为唯一追求的人往往会面临丧失自我价值的风险,我认为更合适的做法是无条件的全然地接受任何境遇、任何样态的自己,说到的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一群女的恨不得去给人生孩子,确实,嫁入豪门意味着不用特别努力了,这也是很多课程在用来割韭菜的素材,教女人如何交流取悦富人欢心,教女人如何换位思考去揣度优质男人心中所想,现不论这种方法见不见效,全不全面,是不是可以放置四海皆准的法则,单是努力方向就错了。首先,我十分认可吸引力法则,光靠讨好是没有办法获得尊重的,弱者才讨好,强者靠吸引。其次,这种话术最后教给女人的无非是关于术上面的理解,而真正的道义,其实是在人格层面、人性层面、人类层面上的,做一个真诚善良、光明磊落的人,远比做一个天天揣度男人女人心思的人要强太多,不过如果你说嫁入豪门生活就是我的工作,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猪丽叶t
2年前 河北
0
这期味对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