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乌镇戏剧节归来的小马说,孟京辉的戏跟韩炳哲的书一样晦涩,而小星却将老韩视为她的“互联网嘴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韩炳哲,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菜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韩炳哲的这一套书共有9本,主播们好像都有没有读完的漏网之鱼。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人们被迫交流而导致信息疲劳综合症,并不能感知意义。交流亦无法制造亲近。人们只有靠”遁入图片“面对时间、身体和死亡等真实生活元素。
-《精神政治学》:描绘了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种种危机。
-《暴力拓扑学》:从规训社会过渡到绩效社会,绩效主体对自己进行剥削,心理内向化是现代暴力发生拓扑式置换的核心方式之一。
-《倦怠社会》:汉娜·阿伦特所倡导的”积极生活“使人丧失沉思的能力。由于缺少安宁,人们陷入”深度无聊“的新型野蛮状态。也许彼得·汉德克在森林中以”目光清澈的倦怠“与蘑菇作伴,才能发现万物有灵且美。
-《透明社会》:”大数据“当上”老大哥“——数字化全景监狱中的居民却活在自由的幻想中。
-《美的救赎》:既为我们展示了那些以真理、灾难或诱惑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也阐明了那些建立美的伦理或政治的美的维度。
-《娱乐何为》:好的娱乐,可以同时存在于受难艺术和日常艺术。
-《他者的消失》: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那朋友似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
-《爱欲之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他者才能进入,共赴一场“爱的双人舞”。
我们生活在一座透明的百货商店里,成为透明的顾客,时刻受到监视和操控。我们应当时刻警醒,通过各种方式把商店改造成一个庆典场所,海德格尔所想的“诗意地栖居”或许可以实现,生命也才能获得应有的意义。
无论何时,不要忘记游戏。
祝大家在世界的游乐场,玩得开心🎈
BGM:Arabesque No.1, Debussy
提到的影视作品:《Black Mirror》(黑镜) S1E2,《下一个素熙》,《我在森林,或许迟到》,《楚门的世界》,《忧郁症》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