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金价连日大涨,银行网点出现黄金回购热潮,部分网点的预约申请已排队到下周了。与此同时,有无锡网友发文称建设银行拒绝回收所售黄金,引发热议。 银行对卖出的黄金产品是否接受回购?怎么回购?银行设置了哪些条件?投资者该如何操作。同时如果你在上海月入2W+,会花多少钱租房子呢?今天为您详细分析解读这两个话题。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组全球商业科技行业动态
按摩足疗,养生新时尚
36氪消息,曾经,养生是中老年人的标配,但如今,年轻人正在取而代之,身体力行地成为“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主力军。2023年5月,由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计划榜单中,保健养生位列第三名,已经超过了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仅次于旅游和数码产品购买。
细数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大多有别于平和舒缓的顺其自然之道,而是“一边耗一边补”——加最狠的班、熬最晚的夜、蹦最high的迪;用最全的泡脚包、吃最大的黑芝麻丸、练最系统的八段锦。
某种程度上来说,按摩足疗对于年轻人而言,不仅是一项康复手段、一种健康服务,更逐步演变为一类社交方式、一门养生时尚。
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按摩足疗市场的用户数量就达到了4.35亿,行业规模约为5859亿元,从业者人数接近千万。如今,整个按摩足疗行业已经分化至休闲足疗、休闲按摩、头疗、采耳、中医理疗、足部治理、康复理疗等多种形态。
具体到人群结构,美团数据显示,20-35岁的消费者是足疗按摩的主要用户群体,占比约达75%,其中25-30岁的消费者占比可达到30%。与2020年相比,消费者年轻化趋势显著,2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已由10%增长至25%。换句话说,年轻人撑起了按摩足疗市场的半边天。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年轻人热衷于分享、交流,也善于通过搜索获取信息。他们对健康的关注与追求,以及切实体验后给出的评价,反过来推动了行业向正规化、品质化、年轻化的升级。
不仅如此,一些旅游城市的按摩足疗门店还增设了过夜服务,并配备了超高清4K影院屏幕等娱乐设施。少则不到100元,多则超过300元的团购套餐,丰俭由人,每到“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按摩足疗店已成了旅游住宿新选择。
银行现黄金回购潮,有网点已排队到下周,17家银行回购条款各不相同
《每日经济新闻》消息,面对大涨的黄金,不少投资者也想“高位变现”,不过近日就传出了一则消息,无锡有网友称建设银行拒绝回收卖出去的黄金,引发热议。 在某网站评论区,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银行出售的金条成分、银行的服务流程乃至银行信用度的调侃和质疑。
现实情况果真如此吗?记者探访调查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17家银行发现,大多数银行均开办了黄金回购业务,不过在操作流程、要求方面各有不同。
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国有六大行均开通了黄金回购业务。
具体来看,工行官微发文表示,其在2024年升级了黄金回购业务,推出“非工行品牌金条工行收”的回购服务,范围包括14家商业银行和2家黄金企业。
多地农行、中行 工作人员表示,各地区在指定网点开办了黄金回购业务。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家银行仅支持回购自家售出的黄金,例如中国银行推出的“吉祥金”等。
类似地,多地交行网点表示可以回购,但仅支持该行出售的“沃德金”产品回购,其他银行和厂商的黄金产品暂不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则只能在部分省份的指定网点办理回购业务。
对于网传信息涉及的建行,据了解,对于已提取的实物黄金,仅少数建设银行指定网点支持回购,大多数网点仅支持回购银行代保管且客户未提取的黄金。
与一些国有银行不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黄金产品多为代销,其黄金回购业务由其合作的第三方黄金公司统一处理。
虽然“拒绝回收”为假,但每经头条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银行的黄金回购存在限制条件,需要多加留意。
例如,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部分网点有“封条未拆,证书、购买回单齐全”的要求。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则有网点为购买凭证、证书不全的金条设置更低的回收价格。邮储银行郑州市分行中心支行则表示,“合计或单张在100克(含)以上需要提供发票,100克以下只需手机银行购买凭证即可。”
此外,很多银行只收本行售出金条。虽然工商银行也回购其他银行以及金店出售的黄金,但该行品牌金和非该行品牌金条和其他黄金产品的回购价差也不尽相同。许多第三方厂商则对购买行及黄金品种没有要求。
除了限定购买银行,大多银行还对支持回购的黄金产品类别做出限制。部分银行只在部分省份的指定网点开展回购业务。农行上海定西路支行还表示,该行只回收在上海地区农业银行购买的黄金
月入2W+的沪漂们,集体涌入郊区回迁房
经济观察网消息,消费降级在2024年,早已不是新鲜事。
但无论怎么降,总有一个大头——房租。最近涌现了一个热搜:在上海,呼吸成本每月7500元。意味着每个月即便不买衣服和护肤品,不出去下馆子吃饭,在上海一个月的花销仍然高达7500元,其中,房租最少就占去了三四千元。
从前,租房预算作为打工人严防死守的消费底线,一直是消费降级的禁区。
在抖音和小红书里弥漫的观点是,“我可以穷,但不能不整租”、“宁可啃咸菜馒头,不和他人共享卫生间”、“食物和通勤,再省不能省这两样”。
但如今,也难逃被“消费降级”的命运,就连素来重视品质生活的沪漂们,也开始绞尽脑汁地,降低在房租上的“呼吸成本”。
在关于“上海房租降了吗?”的热帖中,有人前脚刚退租,后脚房子就被房东以上涨500元的价格无缝出租,令她发出深深的困惑:“不是都说房租在跌吗?”。
事实上,某偏远郊区的一室户报价没有低于3500元的,外环的整租老破小都要5K以上,周边到处都在涨价。
有人试图说服房东小降200元再续签,被房东无情拒绝,还被告知即使按照原价也最多只给续租几个月,等到7月份租金还会上涨。也有人吐槽闵行都市路今年不管什么房型和使用性质,租金基本涨价百分之十以上。
据易居研究院数据,截至2月,上海市全市挂牌房源的每平米月租金为87.8元/平/月,同比下跌22.6%,同比跌幅创2019年至今历史最大幅度。相比于2023年上海全年平均租金95.2元/平/月,当前的房租下跌了7.4元,降幅为7.8%。甚至,在房租下降的影响下,2月上海的房租收入比为29.42%,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这一平稳现状在近五年首次出现。
但是具体到某个区、某条路、某个房东身上,涨跌差异却很大。与2023年相比,市区下跌明显,跌幅在6%-10%之间。过去几个月以来,不只是青浦、嘉定两地租金明显上涨,连宝山、杨浦、崇明、奉贤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而这一反常的“郊区热”,一方面可能要归咎于去年上海上市大量保租房,带动人群向郊区导入,另一方面可能与许多公司为节省经费将办公地址转移到郊区有关。当然,对市中心房租“心灰意冷”的租客,以牺牲通勤时长的代价换取远郊租金偏低的房子,也是“郊区涨价”的一大影响因素。
一线租房压力有多大?一位沪漂博主在抖音上为网友们分享自己从北大毕业后四年多的租房成本——房租加中介费总计近30万,并直言这笔钱可以在家乡县城付个首付。
而在上海,无数年轻人正试图通过“让渡居住空间”来降低租房成本。
打开小红书,输入相关搜索词,会跳出许多IP地址为上海的求租贴和招租帖,沪漂们共享房间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有接受单间合租但分睡上下铺或两张床位的,有直接共享一张床位的,还有双方根据时间差轮流使用房间的。
这类合租形式的需求方通常是即将来上海短期实习,或急需住处过渡的未来沪漂。而供给方则是频繁出差导致空间浪费或力图在房租上应省尽省的沪漂,双方的租期约定也十分自由,从年租、月租、周租,到日租,应有尽有。
但从帖子的热度来看,招租帖少有人问询,求租帖的底下常有数百条自荐房源信息的评论,显然“share一张床”这样的租赁模式在上海租房市场明显是供过于求。
背井离乡当沪漂的目的,可以是远大前程,也可以是奠基未来,绝不是为了给房东打工。
因而,无论是从市区撤退到郊区的高薪沪漂,还是绞尽脑汁节省租房成本的新晋沪漂,亦或是社交媒体上退掉房子住进车里的勇士,本质上是年轻人的一种微型觉醒。
对此您怎么看,也欢迎正在收听节目的你发来留言讨论,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