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消费上市公司“薪酬之王”?
36氪消息,如今,A股2023年年报披露工作已进入尾声。在这些年报中有一类信息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并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公司高管们的年薪。
据同花顺统计,共有40多名高管的薪酬超千万,涉及医疗、光伏、食品饮料、IT服务、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掌舵者。乳企两大巨头伊利、蒙牛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企业领导人自然功不可没,这从2023年的乳企财报也可见一斑。
2023年,伊利股份净利润102.84 亿元,较上年增长10.37%。蒙牛经营利润为61.7亿元,同比增长13.8%。
不过,伊利、蒙牛身上有太多“领导人印记”。比如伊利潘刚,1999年在伊利主导组建了液态奶事业部并出任总经理,这是中国乳业第一个“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在其带领下,伊利液态奶从年营收6000万实现井喷式增长,短短三年年内营收突破24亿。2002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是当年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2005年,伊利营收突破百亿元,成为率先突破百亿元营收的中国乳品企业。最近十年,伊利的营收复合增速高达11%,跻身全球乳业前五。
而蒙牛集团在2015年牛根生“出走”后,陷入严重的业绩危机,2016年甚至首次出现亏损,蒙牛乳业控股的雅士利总裁卢敏放被火速提拔为蒙牛乳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卢敏放上位后,大刀阔斧地采取并购措施,于2017年增持了现代牧业的股份,随后于2018年开启了中国圣牧的收购。2019年,在卢敏放的带领下,蒙牛又收购了澳洲乳企贝拉米,2020年-2021年间,蒙牛乳业陆续完成了对妙可蓝多的收购工作。通过推行战略业务布局、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举措,卢敏放带领蒙牛重回增长轨道。2016年至今,蒙牛业绩接连突破多个百亿大关,8年规模翻倍,跻身全球乳业前十。
从这个角度来看,伊利、蒙牛高管拿千万薪酬也算“中规中矩”。但扩大到食品饮料酒类赛道,茅台、五粮液等国资控股的酒企高管们的薪酬似乎有点“低”。
2023年,贵州茅台实现净利润约747.34亿元,同比增长19.16%,以此计算,贵州茅台在2023年日赚约2亿元,五粮液2023年实现净利润 302.11亿元、同比增长 13.19%。2023年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至今已连续8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泸州老窖2023年实现净利润132.46亿元,同比增长27.79%。
薪酬方面:茅台丁雄军100万、五粮液曾从钦61万、泸州老窖刘淼166万
啤酒行业比白酒行业的高管薪酬稍高。华润啤酒侯孝海2023年薪酬800万元,当期公司净利润为51.53亿元,青岛啤酒黄克兴2023年薪酬174万,当期公司净利润为42.7亿元
事实上,酒类行业的高管们也引领了所在企业的进步。以茅台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为例,在丁雄军任茅台董事长前,伴随着白酒行业的复苏,茅台酒终端零售价开始持续上涨,但“价格双轨制”也让茅台自身利益受损,2021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净利润增速为9.08%,是5年来首次不足两位数。
丁雄军上任后,先是改善控价措施,随后推出超高端珍品茅台、茅台1935、节气茅台酒等新产品,打造更丰富的产品矩阵,然后开拓线上渠道,推出“i茅台”APP,并与其他企业联名推出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茅台巧克力等网红“爆品”,推动了品牌的年轻化。
同样是国资背景,年赚747.53亿元的贵州茅台,董事长税前收入100万;年赚102.84亿元的伊利股份,却能拿出2179万“重酬”董事长,原因是什么?
国资委研究中心许保利曾表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是根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执行的。年初由高管正职同国资委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年末,由国资委根据其业绩完成情况发放。
他还透露,高管薪酬分为基薪与绩效薪酬。基薪是岗位薪酬,固定不变。而绩效薪酬则取决于经营业绩。但是目前央企一级企业正职、副职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国资委并未披露过,因此外界并不知道其具体拿多少钱。
而另一位国资研究专家祝波善则提出,关键的问题是央企高管的薪酬是怎么定出来的,虽然国资委也有央企业绩考核标准,但实际上,一级央企高管的薪酬基本水平是由国资委定的级别,是国资委发的“粮票”。一个100万年薪的高管收入再怎么考核也不会降到30万,某种程度上,央企高管收入是和他们的官员身份联系在一起的,而并不是考核经营等情况。
以贵州茅台为例,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此前曾担任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贵州省毕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等职,属于是政府单位“空降”国企。
而伊利、蒙牛等企业有所不同。伊利在上市前经过股份制改革,而在1996年上市后更进一步将国资股份稀释到25.32%,此后经过三次定增后,国资股份在2002年进一步稀释到18.71%,正式奠定了伊利股权分散的局面。时至今日,虽然伊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仍为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但经过多次股份激励,管理层合计持股已经超过国资。
伊利、蒙牛在高管薪酬方面的激励更为“激进”,而茅台等白酒企业则相对“保守”,这一切都源于企业的“底色”不尽相同。
正在收听节目的您,目前正在打工任职的道路上苦苦挣扎,还是已经走上了创业的翻山越岭之路,您觉得在工资表上签字领粮比较轻松,还是做那个想办法给员工发薪水的岗位比较刺激?欢迎留言互动讨论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