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大四那年,某环保企业给陈维同学们开出的薪资普遍为5000元/月。这远低于他的薪资预期,考研成为了他最终的选择。同一年,约1/3的班级同学也加入考研大军。
可延迟的就业焦虑在3年后还是来了。
今年春节后,陈维以至少8000元/月的期望薪资陆续投出去80余份简历,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少数能获得面试通知的offer(录用通知)也并不理想。
在频繁和环保公司人力专员以及同学沟通过程中,他发现,同专业本科生更容易拿到合适的offer,研究生因更多想进入对口的科研机构,反而工作方向更窄、找工作更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根据这名同学的类似经历,分析讨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上会有什么样不同的表现,以及相关从业者给出的建议,当然如果您已经在民营企业上班,仍旧热衷于考公、考编、进国企,更追求职业和收入稳定性,或者准备参加遴选或者换个赛道,一起来听听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来关注一组全球商业科技动态。
02:07 多地年薪60万至80万招聘聘任制公务员
近段时间以来,江西、浙江、重庆、甘肃等多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一些岗位年薪可达60万元至80万元,受到广泛关注。 聘任制公务员并非新事物,2007年,上海与深圳率先试点招聘聘任制公务员。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其中提到,聘任制公务员,是指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近年来,国内多省份已试水公务员聘任制。
聘任制公务员以后会成为主流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聘任制公务员是委任制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形式,不会成为主流和普遍现象,“凡进必考”仍是中国招录公务员的原则。(中国新闻网)
03:00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
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年产量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证券时报)
03:51 刘强东宣布京东采销16薪涨至20薪
5月27日,京东黑板报在公众号发文表示:“京东集团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京东集团曾于去年宣布,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 100%,2024 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 20%。5月24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线上讲话流出,在宣布给全体采销涨薪20%-100%后,刘强东强调“不管是我们深入的行业,还是内部外部环境,我们永远没办法继续让我们大量员工在躺着睡大觉。” (凤凰网科技)
04:38 麦当劳对讲机被炒至300元
近日,麦当劳推出的“对讲机”玩具在年轻人间爆火。该玩具于5月22日上午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任意消费额外再加38元的方式购得,全国限量50万对,售完即止。开售后,由于购买人数众多,该玩具迅速售罄。一度导致麦当劳点餐系统“崩溃”,显示异常且无法点餐。而在抢购热潮下,黄牛、假货问题也随之泛滥。原价38元的麦当劳对讲机,已经被黄牛炒至300元。而某电商平台上,有店铺的麦当劳对讲机链接显示已卖出上万件,售价为54-88元,3日内吸金超54万元;该卖家称商品为正品,但拒绝回答货源问题。(九派新闻)
05:50 GPT4在预测公司盈利上超越人类
据IT之家报道,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型语言模型GPT-4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方面能够胜过人类分析师,而且该人工智能模型仅使用了公司的财务报表,并没有额外的信息辅助。
以往,财务分析师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并预测未来盈利。然而这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同样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甚至做得更好。据IT之家了解,研究人员向模型提供了匿名化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要求其预测未来盈利增长情况。即使没有任何额外的信息,GPT-4也能够实现60%的准确率,而人类分析师的典型准确率区间仅为53%到57%。(IT之家)
07:00
张涛是一家国企下属的中型水务公司总经理。他说,水务行业发展至今,技术门槛已经比较低,技术上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企业科研投入很少,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自然锐减。当前企业更需要能坚持在一线岗位、薪资约为5000元/月的基层员工。他表示,目前学历内卷,研究生工资待遇不会太高,但一线工作岗位也不太喜欢招研究生。因为很多研究生心理预期更高,流动性也更高。而普通的一本院校甚至优秀的二本院校毕业生已能满足用人需求,流动性也会更低。
这不是水务行业仅存的现象。在帮助企业进行校招时,科锐国际校园招聘业务总监安庆的感受是,近几年,研究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断提高,明显大于市场的需求。如果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人才选拔时会更倾向于招聘硕博生。但大量企业释放的岗位需求,本科生个人能力与就能与之匹配。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2024届已签约的毕业生中,36.8%的本科生签约了小微企业,高于硕博毕业生6个百分点。
现实中,中小微企业又在吸纳新增就业中扮演着“主渠道”的角色。截至2022年末,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成、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成。因此,小微企业的招聘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整体招聘特点。
企业招聘研究生意愿降低的同时,整个就业市场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研究生群体。
2020年3月教育部提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从前一年的91.7万人增至110.7万人,同比上涨20.7%。2019年至2023年,四年时间中国累计培养研究生数量就从近800万人上涨至1100余万人,且目前仍在以超100万人/年的速度上涨。
数年间,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考研大军。2021年至2022年,考研市场上甚至掀起了一波从“双一流”高校向普通高校的“逆向考研”的热潮。就业市场获得短期调节的另一面是,研究生扩招为3年后研究生毕业数骤增以及高学历人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埋下伏笔。2023年,研究生毕业数从86.2万人跳涨至101.5万人,远高于此前约5万人/年的涨幅。2023年,在北京市28.5万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人数甚至首次超过本科生。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2024届硕博毕业生的期望月薪(12083元)远高于本科生的期望月薪(6898元)。现实环境与心理落差导致研究生们在求职时高不成低不就,但随着待业研究生增多叠加新一届研究生进入就业市场,研究生就业压力会如滚雪球般进一步扩大。
在2024届校园招聘中和研究生接触,我们可以看到应届生大多热衷于考公、考编、进国企,更追求职业和收入稳定性,因此即使拿到民企offer也不会急于签约,而是进行多番筛选比较。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上仍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许多本科生也在犹豫,研究生还值得读吗?
今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老师杜迪就经常接到来自学生的就业咨询,而他给学生提出的首要建议是“需要更加务实,在当前经济恢复不理想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钱多或离家近的工作根本不现实,最终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
杜迪表示,不管是否考研,个人终究需面对就业这一关。因此个人在本科阶段就需对相关行业就业信息有丰富了解,最终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向并分析相关岗位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果本科学历就足够支持自己获得理想工作,盲目跟风考研就没有意义。
安庆的建议是:如果研究生阶段给个人带来的技能提升不明显,也需要慎重考虑考研。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可能让个人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企业也会愿意雇佣这类人才;而管理类、语言学类、哲学类等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类学生,可能会面临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就业技能上差别不大的困境。比如企业行政、人事等通用型职能岗位,大量专业技能需要进入企业后重新培养和塑造。企业出于用人成本考量更愿意雇佣本科生。
想问问正在收听节目的您,在当前经济恢复不理想的情况下是处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的面试筹备中,还是已经在民企搬砖准备通过提升学历更换赛道,或者在体制的壁垒中已经躺平,仍旧想要觊觎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理想职业?希望各位都能够少纠结、不放弃,爱你所爱,坚持到底!欢迎留言互动讨论。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