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流言,关于你我,还有很多人。”
【本期内容】
环保组织的气候活动家们最近对博物馆和美术馆尤其感兴趣。从英国的考陶德美术馆和国家美术馆,到德国的巴贝里尼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再到荷兰的莫瑞泰斯美术馆和意大利的乌菲兹美术馆,想要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议题的广泛关注的活动人士,不仅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时候,还会留下他们粘着强力胶的“手印”。
要如何评价气候活动家的这些行为?对于抗议事件中的博物馆单品的选取,环保主义者们有没有特别的倾向?他们用“破坏”艺术品的方式来博人眼球、换取公众对于环保议题关注的行为,是否可以被看做一种行为艺术?对于环保组织的抗议活动的嘲讽,又是如何被纳入“反白左”的话语之中的?
本期我们很开心请到了同样来自艺术背景的容华和木然,我们一起“就艺术论艺术”,聊聊环保抗议和艺术相关的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
木然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论硕士在读
郭容华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制作本硕
【节目主播】
十木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牛津大学法学硕士毕业
一个荷漂
【您将听到】
03:52 环保抗议者破坏艺术品了吗?他们的抗议效果如何?
07:32 环保抗议者的行为对美术馆管理和运营的影响;业内人士对于抗议事件的反应
12:16 环保抗议者的行为构成行为艺术,是对原有艺术作品的再创作?
通过覆盖和泼食物的方式进行环保抗议,哪怕选品有想法、行动有创意,也带有暴力的痕迹,和殖民和父权的逻辑类似,同时也是对食物的浪费。行为的本质是制造噱头,忽略了作品的其他价值,窄化了艺术的维度
19:18 惊:气候活动家必看!为环保主义者想到的泼画小tips
21:32 泼画的震撼视觉效果迎合了媒体的传播,也给艺术作品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内涵?
23:10 从艺术史角度来看破坏艺术品的行为背后的权力维度
25:11 现当代艺术史中观众权力扩张的趋势;后灵光时代,观众参与感的提高必然带来观众对于艺术品的解释权的扩大吗?
36:47 环保主义者的泼画行为,是一种对于观众的强迫,破坏了观赏艺术者本来想要得到的艺术体验;但是我们对于泼画行为的评价受到时空的限制,从未来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想法,比如曾经的女权主义抗议者直接撕毁了艺术作品,但是确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1:00 艺术介入社会的过程,艺术自律,对科技和生活进行自反
49:00 艺术本身已经是被包装过的表达载体,为了最核心的观点的传达会包裹各项体验,过往的艺术作品中已经有很好的环保主题的展现,或许不必采取破坏艺术的形式来宣传;艺术本身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55:43 和环保题材相关的艺术流派和作品,体现社会对于环保的认知不断进化
01:00:00 泼画行为用侵犯观众的行为进行说教,哪怕传达的是进步的社会观念,也会引发反叛心理、不容易被观众接受,在教育的维度上效果也差
【部分提到的作品及事件】
约翰·康斯泰伯尔《干草车》(反乌托邦版)
梵高《向日葵》(番茄汤版)
波提切利《春》(粘手版)
莫奈《干草堆》(土豆泥版)
Walter De Maria, The LightningField, 1977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Valley Curtain
物理学家纨妲娜·希瓦(Vandana Shiva)发起的抱树运动
Laure Prouvost: Deep See Blue Surrounding You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国家馆展览
西部旗帜(纺锤顶油田,得州),约翰·杰勒德,拟像,2017
《千与千寻》,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动画电影,2001
【用到的背景音乐】
"Maple Leaf Rag"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creativecommons.org
图片来源:网络。
【制作团队】
主持人:十木
制作人:白清扬、袜子、张琳、小A
选题策划:十木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Vi容华
2年前 北京
5
👏👏👏
佩玉
2年前 黑龙江
4
如果把破坏艺术品的人抓起来,你就上当了。😁
Airalin
2年前 湖北
4
从澎湃思想市场的文字整理寻来。这是非常有研讨价值的主题,很喜欢主播们对近期生态主义示威者在美术馆的行动的梳理。遗憾之处在于,主播们虽然聊到在灵韵消失的时代,“原作”如何退化成更多具有展览价值的商品,但并未深入探讨:以“原作”为卖点的商业展览在当今是否更多沦为一种大规模的铺张浪费。这里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在生态激进主义者看来,不仅是“原作”本身退化为金融时代的流通物,而且“原作”的永久性展陈(以及以瞻仰为导向的策展)已经化身为一种仪式和一种麻醉剂。所谓仪式,是这些美术馆(及其背后的跨国企业资本)在当代持之以恒地运作话语,试图为原作复魅,并重新拾起曾经被先锋派打倒的“masterpiece”的概念,以将白盒子纳入资本逻辑之中。这种仪式化的展陈宣称提供接近美术史之神祇的途径,但边缘化了对作品前沿研究和知识普及的支持。所谓麻醉剂,则是建立在作为一种仪式的展览之上,利用了大众对保护“masterpiece”或“public legacy”的思维,隐藏美术馆/画廊/博览会系统背后大量的有害生态的行为(铺张的开幕式和会议,无必要的电力使用,为名流与赞助人提供的机票和晚宴),这些失声的碳足迹隐藏在大师之作的免死金牌之后,轻而易举地被放过。正是基于这种概念,对所谓“原作”的攻击才是成立的,这也是我为生态主义者行动的一点辩护所在。当然,归根到底我并不全然支持,更多是中立的,因为这种进入白盒子的攻势往往是避重就轻且收效甚微的,这是一种视觉策略的扭曲:何不直接占领炼油厂或攻陷沃尔玛总部?有没有效果更佳的视觉策略呢?我暂时还不知道,但我依然要坚持保守美术馆所提供的行动场域,它在当代被赋予了“一切皆允”的特权(尽管备受争议),而这种自由的特权才可能在引入种族与性别攻击的同时,保留激进进步主义的实验田和号召力。
佩玉
2年前 黑龙江
3
👍🏻🌸🔥
佩玉
2年前 黑龙江
3
39:3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康康like
2年前 河南
3
紧跟时事!正好想听这个选题
秋实_wfXe
2年前 辽宁
3
作为普通民众,支持环保,但不应以破坏艺术品的方式
秋实_wfXe
2年前 辽宁
2
关注环保和气候变化固然重要,但用破坏珍贵的艺术作品的方式就有点太极端了,那些艺术品是全人类的财富,不应该被打着环保主义的名义被破坏
秋实_wfXe
2年前 辽宁
2
用泼画的方式试图引起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有点太激进了
亮_FKAg
2年前 上海
2
主播好!我是澎湃新闻的编辑,想在澎湃思想市场上推广一下这期节目。请问有什么方式可以联系你们吗?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