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理想国小酒馆,这是一档哲学爱好者“三人帮”佛系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的愿望是放飞密涅瓦的猫头鹰,构建一个在微醺(狄奥尼索斯状态)的哲学氛围中进行公共表达的空间,本真表达为了证明活着,活着为了支持本真表达。同时每周四晚上19:00 纯真年代书吧的《理想国》共读会也欢迎大家参加。
这期安利一个体验感很好的哲学学习平台,由孙周兴老师主导的浙江大学生命哲学三期班报名开放中,作为二期班学员强烈推荐。当下养生盛行,我们对吃什么食物越来越讲究,讲究营养均衡;但是我们是否同时也需要对我们对心和mind 进行“养生”?而不是‘吃“的过于简陋,也需警惕mind之偏食症。正如庄子《养生主》篇,既论养生之主旨,同时兼论养之生主,即滋养生命的主宰,即与我们身体相对的那个mind 或者soul,即真宰。
乔布斯曾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个下午的时间”。当年乔布斯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呢?或许他深深认同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哲学,苏格拉底思考的即是“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幸福和美德的关系上什么。”同时苏格拉底的探究和辩论方法,鼓励人们通过提出问题和逻辑推理来寻求真理,这与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理念有共通之处。
毛姆曾讲,“我读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著作,并且发现哲学读起来非常有趣。哲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因为你永远无法望及这一领域的边界,它就像人类的灵魂一样多样。这个领域又具有伟大之处,因为它所探讨的是知识的全部;它探讨宇宙、神祇与永恒;探讨人类理智的特性、人类的力量与其局限,以及生命的终结与意义。哲学予人勇气,也教人适时退避。哲学既满足想象,也令心智愉悦,而且对于初学者而言尤其是这样”。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人在工作之余,要有闲情逸致。闲情逸致的好处有四:一能减轻疲劳,二能减少烦恼,三能承受失败,四能摆脱生死。你会把自己做的事与全人类、全宇宙连通一体,从而让你的人生任凭八面的来风,自由穿过,获得一种大超越。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时不时走出来,看看不相干的人在做什么,看到你从未曾注意到的另一个世界。这除了是一种休息之外(我们经常在追求快乐的同时感到疲劳,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换换脑子,甚至不用动脑)还能让我们获得平静。譬如说,哪怕是在最幸运的生活中,事情有时也会变糟。除了单身汉,很少有人不曾和自己的妻子吵过架;很少有父母不曾为自己的孩子的疾病而忧心忡忡;很少有商人不曾遇到过经济难关;也很少有专业人员不曾面对过失败。这时候,能把自己的兴趣转向忧虑事情以外的品质,是一种极好的品质。
然而当下社会氛围越来越接近《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变形统一体,获取“闲情雅致”的元思想能力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边缘化。正如周濂老师所说,“面对左手是恐惧、右手是娱乐、两手都很硬的社会,人们除了束手就擒,别无选择。这样的支配才是最彻底的支配,因为处于恐惧威胁下的娱乐最疯狂,而癫狂至死的娱乐反映出来的恐惧也最极致”。当下经济和文化(特别是人文)两者都罕见地进入长期加速下行的通道时代背景下,我们都处于快节奏以及焦虑感日益趋强的社会生活中,个体越来越趋于一个数字本身,就像卡夫卡《变形计》中描述的那样,彰显出时间的逼迫感,空间的囚禁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感。因此需要一种生命哲学持续为我们个体实存进行辩护,悬解我们紧绷的内心,夺回被边缘化已久的闲情雅致。在对此觉察基础上,我们每个个体如何构建和巩固自我的独特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共建“善意的公共性”进行理性对话,警惕及觉察消费主义陷阱、“娱乐至死”及“唯一真理观”的统治,从而达到存在者之解蔽,将自我的本真性敞开出来,跳出内卷和躺平的怪圈,这个是当下学习生命哲学对我们的意义。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