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0年的夏天你在美国,那你一定目睹了 Black Lives Matter 运动。BLM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美国“主流”的运动,但华人在这场运动中的角色很不相同。
这其中,有人觉醒,有人鼎力支持,有人漠不关心,也有很多人是带着抱怨的口气对这个话题轻描淡写。但我们对BLM的印象和观感来自哪里?是微信公号频繁推送的文章?还是我们根据自己对种族隔离历史的了解从而给出的判断?
▶本期嘉宾
Stella,社会学专业学生,在今年开始了一项对微信如何影响在美华人看待BLM(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调查研究课题,目睹了微信上的叙事会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Stella及两位主播还分享了对社会学的观感和自己经历过的文化冲击。
▶本期内容
01:48 选择“工资也不差”的社会学
08:22 微信是否定向了BLM的叙事?
17:30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BLM?
21:48 在课堂上聊“性”
24:03 美国印象 vs. 现实
32:00 深入社会学是帮助我自己
▶本期相关
社会学(Sociology)
社会学(Sociology)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
Black Lives Matter(BLM)
BLM可以译为“黑人的命也是命”或“黑命攸关”等。中文社区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黑命贵”,但请注意!“黑命贵”并没有准确的翻译原词的意思,是一个具有负面讽刺含义的中文翻译,流行于对BLM运动持否定态度的华人群体中。BLM始于2013年,是一场主要聚焦美国的全球运动,其目的是抗议非裔所遭受的系统性其实及执法暴力等不公行为。BLM像是一句口号或一个标签,既可以在线下的抗议活动中见到,也会在网络上帖子中被提及。
吉姆•克劳(Jim Crow)
“吉姆·克劳”的出处常常被认为是来自1832年讽刺安德鲁·杰克逊民粹主义政策的音乐剧《蹦跳的吉姆·克劳》,剧中非裔主角吉姆·克劳由白人通过“涂黑脸”饰演,随后“吉姆·克劳”成为“黑人”的代名词。十九世纪南方立法机构针对非裔颁布的种族隔离法案被称为吉姆·克劳法。这样的隔离导致了非裔这样的弱势族裔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和平等的待遇,在当下,吉姆•克劳常会被用来指代种族隔离。
Redlining
暂时没有找到很好的中文翻译,一些论文将它称为“红线政策”。Redlining是美国的一种歧视,它使某些地区的居民因其种族而无法获得特定的资源(金融和医疗等其他方面),最常见的是拒绝为在Redlining区域的住房提供贷款和保险,受影响的普遍是非裔等有色人种群体。
顶点项目 (Capstone)
Capstone 通常是取得学位前最后一堂课或一个结业项目。顶点项目比较灵活,可能包括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研究论文,也有可能是一种课程展示。
▶本期书影音
有关于大规模监禁(Mass Incarceration)的纪录片:《第十三修正案》(13th)
有着“中央公园五人帮”之称的五名青少年被错判的冤案: 《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
▶关于留声纪
谢谢大家的收听,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
留声纪的主播是老梨和老谷,我们是一档记录留学生故事的泛文化播客节目。你可以在Spotify,小宇宙,Apple 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也可以通过RSS Feed订阅:https://anchor.fm/s/8191b870/podcast/rss 请喜欢节目的你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
如你有任何建议及问题,或希望将自己的故事通过我们的平台分享,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